《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自3月15日起正式施行,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在新疆广袤的土地上,这些跨越千年的生命,正以其独有的姿态续写着生态文明的新篇章。三山两盆的雄浑地貌孕育出新疆古树名木的万千气象。它们历经世纪风雨,依旧苍翠擎天,如青铜雕塑刺破苍穹,年轮里深嵌着丝绸之路的生态密码。这些绿色史册不仅记录着西北边疆的生态变迁,更以活态形式守护着三山两盆,成为无可替代的自然遗产、不可复制的“绿色国宝”。
天山南北,古木迎春。散布山水间的古树名木,以年轮为光阴作证,被称作“绿色国宝”“有生命的文物”,它不仅仅是物种资源、景观资源和生态资源的展现,更是一个国家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承载。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其保护工作是国家高度重视的“国之大者”。2025年3月15日起,《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填补了古树名木保护领域国家层面的法规空白,古树名木迎来了依法保护的春天。
新疆大地上,散落着许多千姿百态的古树名木,它们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傲然挺立。天山南北的古树名木是新疆生态演变和历史发展的记录者,是三山两盆绿色生态的守护者。
古树名木在新疆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守护古树名木,是建设生态文明和大美新疆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