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在这个被赋予了“世界非遗”荣誉的春节里,年夜饭犹如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缓缓展开在岁月的长廊。每一道佳肴,都是人间至味的展现,更是对新春佳节热烈的喝彩。对于新疆的百姓而言,今年的年夜饭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新疆的年夜饭,是一幅开放包容的美食画卷。天山南北的各种美食在此汇聚,它们既保留了各地传统特色,又在相互借鉴中不断创新融合,共同谱写着新疆美食的华彩乐章。新疆的年夜饭又是传统的,蒸年馍、炸油果子等各种糕点美味,以特有的传统年食制作,将老一辈的手工技艺代代传承,让民俗文化在岁月的洗礼中愈发熠熠生辉,凝结起各族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温暖的情感归属和深刻的价值认同。新疆的年夜饭,更是一场舌尖上的狂欢盛宴。

阅读全文

年馍飘香,年味渐浓。如一道桥梁,蒸年馍连接着过去和现在,承载着一代代人的情感与文化记忆。1月27日凌晨4时,杨艳云准时开启了一天的忙碌时光。在60多平方米的艳云烤馍店,每天这样规律的作息时间,杨艳云已坚持了20多年。杨艳云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汉族传统节日面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调碱面、揉面、塑形、做各种花样,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她要赶在大家上班前,把烤馍馍、蒸饼等年馍做好,方便大家选购。杨艳云知道,春节前,很多老顾客心心念念的就是她做的那些充满年味的蒸年馍。

三文鱼、南美白对虾、螃蟹、折耳根、豌豆尖、火龙果、莲雾……新疆百姓家庭的年夜饭里,产自新疆的各种“新鲜”成了大家的心头好。饭桌上的欣喜,得益于科技加持下新疆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样的菜篮子丰富了各族群众美好生活新图景。新年上新,你家的年夜饭也上“新”了吗?家住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的张绍东家的年夜饭多了新疆地产“新鲜”:三文鱼、南美白对虾、螃蟹、折耳根、豌豆尖、火龙果、莲雾等。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新疆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日新月异,构筑出人民美好生活新图景。

随着物产的富足,百姓的餐桌悄然发生变化。绿色、有机、营养,成为年夜饭的关键词。在有着全国“优质小麦之乡”称号的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一桌热气腾腾的年夜饭里,面食看似低调,却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对家住奇台县的湛思敏来说,无论是饺子、拉条子、揪片子,还是各类精致的花式面点,一顿绿色、有机又健康的年夜饭,离不开当地的“腰站子”有机面粉。

从热依罕·托合托努尔家年夜饭尽情享用手抓牛羊肉的欢乐氛围中,不难感受到新疆优质畜产品产业集群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多优质新疆特色畜产品正在走进千家万户。喷香的肉味随着蒸腾的热气从墙头冒出。春节前夕,位于阿合奇县的热依罕·托合托努尔一家正为年夜饭忙碌着,羊肉炖汤、孜然烤羊肉、红烧牛腱子……厨房里弥漫着浓郁的香气,那是专属于新疆的独特年味。“羊肉用的是本地的柯尔克孜羊,做出来的菜不仅美味,而且有家的味道。”热依罕笑着说。热依罕家的年夜饭里牛羊肉是绝对主角。

滋冒油的烤全羊、烤包子,金黄米粒中点缀着鲜嫩羊肉、胡萝卜和葡萄干的抓饭,热气腾腾的饺子,还有炸馓子、包尔萨克、风干肉、糕点……一张张长桌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美食,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1月28日,在塔城市新城街道哈尔墩社区的玫瑰庄园,正举办着一场盛大的百家宴,前来赴宴的人们身着各民族绚丽多彩的服饰,在宴会上享受美食,载歌载舞,共同迎新年、贺新春,一片年味浓浓、热闹非凡的景象。“每年春节我们都会举办百家宴,今年已经是第11年了。”哈尔墩社区党总支书记巴哈尔古力说。从汇聚了各族居民的美食与热情的百家宴,到游子归乡老少欢聚的家宴,年夜饭的味道,是团圆的味道。

临近春节,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和田市吉亚乡铁热克力克村年味儿渐浓。村道两旁电线杆上,大红灯笼格外夺目;村民家门口,崭新的对联满是对新一年的期盼;村委会大院里,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唠着家常……渐浓的年味、不一样的年夜饭、整洁的院子和房屋……回顾和田市吉亚乡铁热克力克村的点滴变化,从村民们脸上的笑容和越来越好的生活中能看见大伙儿积极拥抱现代文明的奋进身影,日子在暖阳微风中,满是蓬勃的希望。

【专题信息】监制:方云静 策划:宋洁云 李晔 统筹:徐阳 编辑:周津好 设计:潘美娟 制作:时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