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0月,新疆棉花的采收季节如期而至。天山南北的棉田里采棉机机声隆隆,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近年来,新疆棉花连年丰收,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500万吨以上,占全国比重连续七年超过80%,2023年占比达到91%,强大的生产能力奠定了新疆棉花在全国棉花产业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从曾经的“植棉禁区”,到如今全国最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和优质棉纱生产基地之一,新疆“棉花奇迹”的背后,是科技加持下所带来的深刻蜕变。

科技壮大棉种“芯”力量

棉花高产优质的背后,除了配套的先进栽培管理技术外,棉花育种科技创新功不可没。眼下,已接近新疆棉花采收收尾阶段,天山南北不时传来好消息——新疆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与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联合开展的“百亩攻关、千亩创建、万亩示范”高产示范田,分别以亩产769公斤、636公斤、564公斤创下3个全国产量质量协同提高纪录,纤维品质均达双30以上,实现量质协同提升;

新疆棉田:见证棉花机采革命

采棉机械化不仅深刻改变了新疆棉花采集方式,让棉农彻底告别“弯腰屈背拾棉花”的劳作方式,大大降低人力负担,更催生出新的职业岗位,帮助棉农过上了更好的日子。天山南北,棉田吐絮,又是一年金秋逐白浪,新疆迎来最繁忙的棉花采收季。近年来,采棉机在新疆各地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棉花采收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采收成本大幅降低。2023年,新疆投入近7000台采棉机开展机械化采收作业,机械化采收率由2014年的35%提升至2023年的85%以上,棉花生产综合效益稳步提升。

解码“超级棉田”里的“黑科技”

“超级棉田”的意义,在于探索和创造了一个集合多种优势、拥有独特技术、实现模式创新的新疆棉田种植新模式,成为值得参考的数字赋能农业新样本。又是一年丰收季。金秋十月,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的3000亩“超级棉田”再次获得大丰收。这3000亩棉田内,细绒棉种植面积2332亩,试验田面积668亩,其中2332亩细绒棉总产达1233.95吨,亩均产量突破529公斤。

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在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中的引领支撑作用

棉花是新疆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近年来,新疆棉花在基础应用研究、重大新品种培育、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全程机械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有效支撑了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近日,《今日新疆》记者约请自治区相关职能部门、科研院所、棉花领域专家,就发挥科技创新在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中的引领作用、科研攻关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建议进行了探讨。本刊整理摘编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专题信息】监制:李秋瑾 策划:李想 李晔 统筹:徐阳 葛惠芹 编辑:周津好 设计:缪蓉 制作:时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