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来,且末县防风治沙工作站有人坚守、有人离去,帕提古丽·亚森从未动摇。爬沙山、穿沙窝、割芦苇、种绿植……20年来,她的足迹遍布车尔臣河以东的沙海,为筑牢祖国西北生态安全绿色屏障笃行不怠。
巍巍昆仑,白雪皑皑;千年玉脉,文化绵长。新疆昆仑山景区,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将瑰丽的自然风光与深邃的昆仑文化深度交融,让游客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誉为“高原雄鹰”的全国唯一在编民兵骑兵连——阿克苏地区拜城县老虎台乡民兵骑兵连,在平均海拔2000多米的山地上已驻守60载,每一代骑兵赓续的不仅是红色基因,更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生生不息的血脉相连。
一纸经方传千古,一缕药香润古今。在中医药文化日益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重要力量的当下,新疆也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弘扬中医药文化,在中医药文化传承与资源保护方面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莫尔寺遗址是我国早期大型地面佛寺和佛教中国化的典型代表,它实证了汉至唐时期中央政权对西域的有效管辖和宗教管理。在佛塔的演变中帮助人们深入认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历程,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邂逅巴扎,邂逅美美与共的新疆;走进巴扎,走进包容开放、和谐繁荣的新疆。在买与卖之间,在来与往之中,各族群众情感在互动中升温,信任在互动中缔结。发生在这里的每一次交易、每一个微笑、每一段交流,都如同跳动的音符,汇聚成一曲团结奋进的和谐乐章。
北庭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见证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记录着历史上各族群众共同开发建设保卫祖国边疆的故事。在一代代文博工作者对遗址的深挖、活化利用下,各族群众得以在触摸历史中感知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在思接千载中读懂“何以中国”。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库尔勒市梨香小学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孩子们启智润心、培根铸魂。在这里,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珍惜民族团结。他们像一颗颗小小的种子,在学校的培育下,逐渐成长为参天大树。
在伊宁市,手风琴早已超越了艺术本身,成为各族群众情感交融的纽带,这里的手风琴艺术,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生动展现,各民族琴声的共鸣,将各族群众的心紧紧相连,共同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基石。
有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是最有力的奋斗。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重油开发公司将“产业戍边、能源报国”作为全员共同追求,让民族团结的石榴花、为国奉献的宝石花在祖国西部边陲并蒂绽放。
家与国,自古就是一个整体。有国才有家,家和国兴旺。在广袤的新疆大地上,民族团结早已融入千家万户,各民族亲密无间的兄弟情谊留下了许多历史佳话。各民族情感相亲,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坚强纽带,也成为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人心基础。
在托格日尕孜村,变的,是日益繁荣的振兴景象;不变的,是代代相传爱党爱国的真挚情感。
保定学院支教老师们以微光,影响着且末的未来。不以山海为远,不以日月为限,一批又一批保定学院支教老师背起行囊奔赴且末、扎根且末,以教育托举各族少年梦想,让青春之花与团结之花在且末并蒂绽放。
2024年“祖国情·中华行”新疆青少年暑期研学班活动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爱国之旅中,在孩子心灵深处播下了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有效推动各民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
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在天山南北掀起热潮,各族群众和民间艺人一起踏歌起舞,在一项项可感可知、有形有效的民间艺术中,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嵌入心中、融入血脉、铸入灵魂。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起着独特的“文以载道”作用。在中国文学的百花园中,少数民族文学斑斓多彩、别具风格,是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新疆3位作家(翻译家)获奖,他们的作品鲜明印证了民族文学的历史使命,深切展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
近日,人文历史纪录片《新疆抗战启示录》在北京卫视播毕,这部“启示录”生动地展现了新疆作为抗战大后方,倾尽全力为救亡图存的正义之战提供坚强保障。抗战时期新疆各族民众围绕支援抗战所做的一切,体现着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新疆广袤的大地上,踏入篮球场的那一刻,球员之间就不分职业、身份、民族,投球与抢篮板是攻与守的艺术,运球与抢断是彼此征程的使命。在一场场比赛中,球员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比赛中赢得深厚情谊。
在哈密市,左宗棠爱国主义精神不只停留在历史、停留在纸张,早已成风化人,融入城市风貌、融入市民生活、融入文化空间。
18年来,周丽娜将自己的爱播种在帕米尔高原,这片土地同样以爱回馈,拥她入怀,让那个怀揣希冀而来的姑娘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周丽娜说:“既然你选择了,就要学会付出,而且要学会尊重,你尊重别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古街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一条老街,承载着一座城的文化记忆,折射着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色彩斑斓、款式独特的丝路霓裳,无声描述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的历史,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以新的面貌大放异彩,成为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