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历史文物 再现丝路盛景

——舞台秀《千年之语》上演背后的故事

2022年12月18日 22:23:57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贾春霞

  千年前的龟兹乐舞在现代舞台上“复活”,会带来怎样的奇妙体验?新疆首部文物活化舞台剧《千年之语》或许能给你答案。

  这个盛夏,该剧在新疆博物馆开演,珍贵文物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在舞台上生动鲜活地展示出来。而它的背后,是剧目的精心编排,是演员的倾心付出,是舞美的精益求精……《千年之语》背后的故事同样精彩。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讲述汉代织锦的千年传奇。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贾春霞摄

《龟兹乐舞 》对“克孜尔千佛洞”壁画乐舞形象进行创造性转化。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贾春霞摄

  剧目精心编排

  历时一年筹备,新疆博物馆推出的这台文物活化舞台剧,让沉睡千年的文物“苏醒”,通过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收获了观众声声赞叹。

  “新疆博物馆丰富的馆藏文物是我们创作的源泉。我们在上千件文物中,最终筛选出5件最具代表性的馆藏文物。”《千年之语》总导演石明说,这是新疆博物馆首次尝试以“博物馆+演绎”的形式向观众普及文博知识。

  《千年之语》由5个篇章组成,与5件经典馆藏文物相对应,通过舞台剧的表演形式,展示文物背后的故事。其中,《龟兹乐舞》以“克孜尔千佛洞”壁画为原型;《亘古习诵》以尼雅遗址出土的两枚汉代木简残片《苍颉篇》和阿斯塔纳古墓群出土的卜天寿《论语•郑玄注》手抄本为原型;《音韵和鸣》有新疆出土的乐器艾捷克、箜篌等;《小河公主》以小河墓地出土的“小河公主”为原型;《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以尼雅遗址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为原型。

  “作为一台文物活化舞台剧,《千年之语》除了要保证其艺术效果外,更承担着科普、教育等任务。有别于一般舞台艺术作品,这部剧以古代新疆地区和中原地区在文化上同根同源、交流交融的历史史实为主要内容,这是限制性艺术创作。”《千年之语》另一位总导演郭旗坦言,如何在保证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是最大的难点也是挑战。

  为找到文物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平衡点,创作团队多次走进新疆博物馆,邀请专家不断研究打磨,把握每一个细节,争取让所有的服装、道具和舞蹈语汇都与历史文物相符,真正让文物“活”起来。

《亘古习诵》用轻松的表达方式让观众知道文物背后的故事。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贾春霞摄

《音韵和鸣》再现丝路盛景。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贾春霞摄

  演员全情投入

  《小河公主》的演员面带微笑,安静地站在舞台中央——这个有着深褐色长发、深眼窝、高鼻梁,睫毛修长而浓密的演员,和大屏幕上小河公主图像一同出现在舞台上时,在场观众忍不住惊呼:“3000年多前的‘小河公主’复活了!”

  “饰演‘小河公主’不需要太多技巧性动作,而需要以情感表达为主来展现肢体语言。我以最简单、最大方、最美的舞蹈语汇,来致敬3000多年前的一个人物。”《小河公主》篇章小河公主的扮演者克力比努尔·阿不都热合曼说,她也是该剧舞蹈编导之一。

  该角色选角前期,预选了很多演员,但总把握不住小河公主展现的情感状态,直到克力比努尔出现。学习舞蹈18年的她,在演出时我全情投入,感觉自己就是小河公主,用她古朴雅致的舞蹈动作,展现出原始社会耕种的图景和美好的爱情故事。

  “他道侧书易,我道侧书难。侧书还侧读,还须侧眼看。”在《亘古习诵》篇章,11岁的李张梓涵扮演学习《论语》的卜天寿,一招一式都有古代读书人的范儿,让观众过目难忘。为了演好这个篇章,身为新疆博物馆小小讲解员的他,不但熟识卜天寿《论语•郑玄注》手抄本的背景故事,还在排练中不断琢磨角色的神态和动作,力求准确展现1300多年前的高昌少年卜天寿的顽童本质。

  舞蹈《龟兹乐舞 》对“克孜尔千佛洞”第76号石窟壁画上乐舞形象进行创造性转化,男性舞姿刚劲有力,女性舞姿妩媚动人,充满古典意蕴。“在排练前期,我们让12名舞蹈演员走进新疆博物馆,感受龟兹壁画中人物的舞蹈体态、动作,从中寻找舞蹈语汇,再进行片段式排练,通过反复排练和推敲达到最好效果。”郭旗说。

《小河公主》再现3000多年前的丰收场景。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贾春霞摄

  舞美精益求精

  《千年之语》尝试用高科技加舞台艺术活化历史,生动阐释珍贵文物和重大考古发现的历史文化内涵,让观众随着舞台表演穿越时空,身临其境感受新疆厚重的历史文化。

  “这台剧除了精彩的剧目和演员们的真诚演绎外,美轮美奂的布景、道具、灯光、音响、服装也很有看头。”看完演出,观众帕提古丽·吐拉洪说。

  “剧组对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这台剧的灯光设计师杨培也是大型舞剧《张骞》灯光师。片头语邀请了著名书法家陈黎题字。演员的服饰、现场的道具和台词等,都要在博物馆文物中找到源头。”郭旗说,比如《龟兹乐舞》中所有的乐器全部都是按照龟兹壁画中展现的乐器定制的;《亘古习诵》里小演员穿的竖条纹衣服是有出处的;《小河公主》中大屏上展示的劳作景象完全还原了新疆博物馆二楼小河墓地展现的生活场景……

观众通过观看沉浸式演出‘穿越’古今,体验文物所处年代的生活场景。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贾春霞摄

  一台剧目的服装造型,不仅是塑造角色外部形象的艺术手段,更是加强舞台表现力的形式语言,是舞台戏剧效果的重要保证。《小河公主》的服装设计和制作由乌鲁木齐金缕舞美服饰文化有限公司承办。该公司设计团队力求严谨、考据,竭力让沉睡千年的文物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舞台上:《龟兹乐舞》篇中,克孜尔千佛洞的精美壁画为成为设计师创作灵感;《亘古习诵》篇中,新疆博物馆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的泥塑唐俑成为小演员服装主要依据;《小河公主》篇中,设计团队保留了小河墓地出土文物中的带式腰衣设计……

  “虽然这个剧目所用的服装只有50套左右,但款式特别多,从汉代、唐代到现代服饰都有。团队从前期查阅资料、设计底稿、原材料选择到制作完成等,用了大半年时间。”该公司总经理张迎春说,每一件舞美服饰背后都凝聚着团队的匠心。

  新疆博物馆党委书记何嘉说,近年来新疆博物馆不断开发各类文创产品,并让其走进寻常百姓家。“此次演出的舞台剧也是我们开发的文创产品之一,通过艺术手段‘活化’馆藏文物,向观众全方位展示。”他说,未来,新疆博物馆还将继续推出类似的舞台剧,挖掘更多文物背后的故事,带给观众更加丰富的观赏体验。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魏江涛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