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小心,为什么还会被骗?
2023-03-23 11:49:33 来源: 天山网-新疆法制报
天山网-新疆法制报记者 赵书城
我叫朱华(化名)是一个包工头,也是一起合同诈骗案的被害者,被骗的事情要从2018年1月说起。
那一年,朋友介绍我认识了张华(化名),他开豪车、穿名牌,自称供职于颇有实力的建筑公司,手握某产业区工程项目的转包权和分包权,我好心动。
沉浮商海多年,我也算老江湖,深知一面之词不可信。为了核实情况,我提前去现场踩点,发现这个工程已经开始做施工准备,公示的施工单位和工程项目名称和张华说的一样。
他还给我出具了一份总包合同,我终于放下戒备。
担心赶不上工期,又盼着丰厚的利润,当月,我就和张华签订了《建设工程施工劳务分包合同》,并给他支付了5万元工程保证金。
7天后,是合同约定可以进场施工的日子。
我试图联系张华,可他电话关机、音信全无。我感觉不太对,又想他可能是遇到突发情况或是有什么难处,于是继续等待,还托朋友帮忙联系他。
为了拖延履约时间,张华一会儿说被调到其他工程项目,一会儿说遭遇劳动仲裁。我实在没办法,提出退出施工项目,要求他返还工程保证金。他又百般推脱,甚至要求我支付毁约费用,我气愤至极。
2020年9月,我来到乌鲁木齐市公安局高新区(新市区)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报案,民警程鹤翔对我说:“你可能遭遇了合同诈骗。”
我知道合同诈骗犯罪与合同纠纷很容易混淆,民警的判断让我宽心不少。
接下来的两年,程鹤翔警官持续向我告知案件进展。1月2日,终于传来好消息,因涉嫌合同诈骗,张华被列为网上追逃人员。
3月6日,程鹤翔警官通知我,张华被警方抓获并押解回乌。同日,经过民警释法,张华的家人答应向我退回5万元、赔偿5万元。
我每个月都要向工人支付7万元工资,5万元对我来说不算大钱,我只想知道张华是怎么实施骗术的,他为什么要骗我?
程鹤翔警官说,张华做工程承建生意赔本,需要还债,于是动起歪脑筋。因为有工程承建经验,又了解行业情况,张华便将自己虚构成某建筑公司员工,以正准备施工的某产业区工程项目为噱头,诱使我上钩。
“以是否超过经营范围为标准,判断项目的真实性。”“仔细核实对方所属单位,留心交易过程中的反常现象,才能避免上当受骗。”这是程警官给我的忠告。“最重要的是,不要被贪欲蒙蔽双眼”我在心里对自己说。
张华对合同诈骗的事实供认不讳,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