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经济:先“站稳”再“奔跑”

——南疆乡村经济观察之三

2022年05月17日 09:11:04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刘东莱 米日古力·纳斯尔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南疆村庄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大浪淘沙,如今正稳步发展的村庄,都有一个内在共同点:干部和群众立足村庄实际,一步一个脚印谋划明天,先“站稳”,再慢慢“奔跑”起来。

  立足实际寻找优势

  连日来,乌尊艾日克村的13个村办工厂都在忙着生产,这个墨玉县阿克萨拉依乡的小村庄,已成为周边乡镇百姓生活物资的重要供应基地。2021年,全村企业销售额超过千万元,解决了226人就业。

  2018年,乌尊艾日克村397户村民中,贫困户263户,贫困发生率63.65%。时任自治区信访局副局长、驻村第一书记的吾肉孜阿力·哈西哈尔巴依犯了难。

  “地少,人均大约半亩地,农业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农民进取意识不强,靠农业脱贫没有希望。”吾肉孜阿力说。

  “村名在周边成了‘穷’的代名词。如果有人很懒很穷,别人就会说‘你是乌尊艾日克的人吗?’话难听,但又没法反驳,只能受那气。”5月1日,村民麦麦提敏·阿克说。如今他的佳美扫把制作中心每天生产900把扫把,每月仅支付员工工资就要10多万元。

  2018年初,在这个招商引资资源乏善可陈的村庄里,吾肉孜阿力静下心来,一遍遍梳理村子的特征,寻找这片土地可能有的优势。

  “墨玉是几十万人口的大县,我们村在几个乡的中心,周边乡镇人口多,国家推进交通建设让路网质量明显提高,路好,去哪儿都方便。”吾肉孜阿力回忆,“发展一些针对本地市场的产业,应该可行。”他和同事开始在巴扎里“磨时间”,分门别类研究本地的消费行当。

  在和田春季的浮尘天气里,人们一天要挥动好几次扫把才能保持院落洁净。扫把的使用率和折损率都很高,制作起来也不难,在工作队的帮助下,麦麦提敏将目光瞄向了自己从小使用却从未关注的扫把。

  几经探索,麦麦提敏和工作队队员一起,拿着墨玉县性价比最高的扫把,到巴扎、商店甚至一个个小摊位挨个推销,最终获得了认可。麦麦提敏将扫把厂命名为“佳美扫把制作中心”,既描述扫把的特点,也展示着对生活的期望。订单纷至沓来,品质持续提升,种类日渐多样,如今数十位村民在扫把厂里就业,月工资从2000元到4000元不等。

  就这样,乌尊艾日克村陆续建起了糖稀厂、雪糕厂、粘鼠胶制品厂、特色玉米面粉厂等13个村办工厂。它们互为补充,糖稀厂为米花糖厂、雪糕厂供应原料,扫把厂带动了高粱特色种植,形成了一个个虽不完善但生机勃勃的初级产业链。

  村民的观念也随之改变,将目光望向土地之外。继任的驻村第一书记朱宏刚稳健推动产业发展,全村800余名劳动力已全部实现就业。在乌尊艾日克村,两个关键性变化已经出现:头脑灵活的人在琢磨有什么事业可以干;普通村民也开始关注如何努力把工资涨上去。

  培育村庄需要的关键性创新

  阿布都沙拉木·牙生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如今强大的影响力,是从见识如何抓老鼠开始。这位巴楚县色力布亚镇拜什吐普村的小伙子,改变了9000余户瓜农的生活。

  “我们村是个一般村,但全村人口基数大,653户,2400多人,贫困户绝对数量多。这就造成了一个矛盾:很多扶贫项目资金靠不上去,脱贫压力非常大。”时任新疆畜牧科学院副院长、驻拜什吐普村第一书记的郑文新回忆道,“怎么办呢?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的同时,增强村民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就成了当务之急,得让他们自己往前走。所以我开了一场创新讲座,从怎么抓老鼠讲起。”

  在那堂课上,青年们发现原来除了养猫、买粘鼠板、用棍子撵以外,砖块、铁皮甚至纸都可以抓老鼠。“喏,这就是创新,离生活并不远。”郑文新说。

  阿布都沙拉木眼睛亮了。父母都是瓜农,从小深知种瓜之苦的他报名参加了村里的科技兴趣小组,想在原有种瓜机器的基础上弄出一套高效率机具。于是,郑文新指导他展开了技术攻关。

  要学习,要找资料,要买材料,要一遍又一遍试验。不仅花时间,又没有收入,靠着存款过日子,时间一长,妻子的埋怨随之而来,阿布都沙拉木深刻体会到了发明的不易。

  郑文新更煎熬:“就像家长辅导孩子作业,我每天看到那机器,心里就像猫挠一样,可能三五天我就能弄出雏形,但不行啊,得让他自己彻彻底底弄明白。”

  一个想搞搞不出来,一个能做却必须忍,两人“死磕”了大半年,“瓜开沟平地覆膜机”终于成功问世。它的专利属于阿布都沙拉木,如今每年为他带来50余万元收入。随后,核桃采摘机等四五种机械陆续问世,阿布都沙拉木开了厂,聘用了43个人。

  瓜开沟平地覆膜机是当地瓜产业中的关键发明,彻底改变了村里及周边的种瓜模式。每天100至200亩的播种效率让过去十几天的播种过程缩短到了一两天,且播种质量大大提高。这意味着瓜可以用水规范、生长均匀、同时成熟、收购集中快捷,各项因素一综合,瓜农亩均收益增长30%到40%。于赛因·依明和弟弟一起种了150亩地,“要没这个机器,这个地我们累死也种不成。”

  郑文新在青年心中埋下了创新进取的种子,阿布都沙拉木将其开成了花,花香沁人心脾,飘满村庄。目前,该村1076名劳动力全部实现就业,不少人年收入超过10万元,其中克里木·阿布都伟力、马木提·于素因、艾买提·阿布都热依木等村民一年的收入甚至达到了20万元至40万元。

  缜密判断的投资选择

  一项巧妙设计,让温宿县托乎拉乡托万克苏布拉克村这两年多出了上百万元集体收入。

  “有一年,我们这里最后一次给水稻地放水时,水漫到地中间的几棵树上,形成了冰挂,好多路过的人来拍照。我们一看这行啊,要是做一个冰场,把玩的东西都丰富起来,是不是更好?”驻托万克苏布拉克村“访惠聚”工作队副队长李斌说。

  托万克苏布拉克村并不贫困,2020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达到24699元。依靠流转土地、辣椒种植基地建设等,2020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97万元。但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当村里有钱时,要琢磨这笔钱怎么才能发挥出最大效益。

  经过分析,建冰场是可行的:村里水多,毗邻公路交通方便,离温宿县城非常近;水稻田地势开阔,有利于各类冰上项目建设;当地冬季娱乐项目并不丰富,人们需要这样一个地方;村里冬天没事的村民,也可以有事做,冰场投资成本亦在可接受范围。

  2020年,冰场开业,当年收入24万元,但也暴露出经营中的问题,如停车不便、上卫生间困难、游乐项目偏少等。第二年,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冰场收入107.6万元。冰场内娱乐餐饮项目承包给村民,让大家乐得合不拢嘴,更加尽心尽力把服务搞好。

  “村里办事稳当,大家就容易力气往一处使。”村民托合尼亚孜·喀迪尔说。

[责任编辑: 迪木娜·吾斯尔汗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