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期权上市,占全国半壁江山的新疆红枣再获产业优化“工具”
2024-06-22 19:02:55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经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红枣期权昨日(6月21日)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同日上市的还有玻璃期权。这是继郑州商品交易所2019年上市红枣期货后,红枣行业迎来的又一个产业优化的金融“工具”。
图片来源:郑商所
之所以称其为产业优化的金融“工具”,是因为期权也是“价格保险”。郑州商品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期权在买卖双方权利义务、履约保证和成本收益等方面具有明显特点,其与期货的风险管理功能互为补充,期权价格能够高效汇集各类交易主体对期现货价格走势、价格波动水平等多种市场信息的预期。
与此同时,业内专家认为,红枣期权不仅是行业规避价格风险的金融工具,还能改善产品品质、调整农户种植结构,避免“大进大出”,最终实现产业的稳定发展。
从上述意义上讲,红枣期权的上市,无疑是红枣产业的一大利好,对新疆红枣产业而言尤其如此。
红枣是我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基本集中在我国。数据显示,2022到2023产季,我国红枣产量603.49万吨,主要用途包括制干、鲜食以及食品加工,市场上大多数为制干品种。
新疆是我国红枣主要产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相关数据显示,新疆2023年红枣产量达到了326.66万吨,占据全国红枣产量的半壁江山,现货规模大,相关产业链主体丰富,整体避险需求较大,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需求高。由此可见,红枣期权上市后影响的作用点也主要在新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图。
正因为如此,红枣期权上市的消息,在新疆相关企业中引起了高度关注。
新疆阿拉尔聚天红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中认为,红枣期权的上市,将是红枣产业期现联动、产融结合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作为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工具,红枣期权能够与已经上市的红枣期货形成优势互补,为产业链企业带来更为丰富、灵活的风险管理手段和策略,更好满足红枣产业链企业多元化、个性化、精细化的风险管理需求。”在王中看来,红枣期权的上市,是红枣产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广大产业链企业的殷切期盼。在红枣期货期权市场的赋能下,将会呈现出一个更有韧性、更具活力、更加强大的红枣产业。
其实早在2019年红枣期货上市后,新疆就以具体化的措施将依托红枣期货产生的风险管理服务落地,并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以喀什地区麦盖提县为例,2020年以来,麦盖提县持续开展红枣“保险+期货”业务,用以分担枣农因红枣价格下跌造成的经济损失,为红枣产业可持续发展、保障枣农稳收增收提供了新路径。
3月5日,2023年郑州商品交易所麦盖提红枣“保险+期货”项目理赔仪式在麦盖提县举办。时秀霞摄
在“保险+期货”模式保“价”护航下,麦盖提县的红枣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截至2023年末,麦盖提县的红枣种植面积达50.06万亩,当年产量为27.55万吨,产值20余亿元,形成了完整的红枣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有效增加了当地税收,带动了就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今年6月,喀什地区又出台2024年农产品“保险+期货”业务奖补政策。喀什地区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杜瑞表示,在财政奖补资金的撬动下,今年,麦盖提县将继续加强与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合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现红枣“保险+期货”业务在麦盖提县全覆盖。
“保险+期货”已产生显著效益,红枣期权上市后,期货与期权市场正式“双剑合璧”,其产生的合力将为红枣产业提供更加丰富、精细、灵活的风险管理工具,更好服务产业发展。
石榴云/新疆日报综合自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金融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