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三笔账” 增收路更宽——新疆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观察
2024-10-22 09:28:54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刘毅
农村集体资金、资源、资产“三资”关乎农民切身利益,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新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较好的村,农民人均收入已普遍达到2万元以上,明显高于全疆平均水平,这足以体现“三资”管理在提升村集体经营活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方面的重要性。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体系,严格控制集体经营风险,坚决遏止新增债务,充分保障集体成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决不能让集体经济变成少数人的“小金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再次作出部署。
可以明确,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建立符合各地实际的农村集体“三资”长效监管机制,对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意义重大。近年来,新疆把农村集体“三资”问题集中整治作为“三农”工作重点,通过全面清查、规范管理、强化监督等措施,推动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走上法治化、规范化轨道,为提升村集体发展活力、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全面厘清“数据账”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有其特殊性,最显著的特征是涉及面广、项目繁多,复杂而多样。特别是长期以来由于台账管理不完善,导致了农村集体“三资”存在产权不清晰、长期闲置浪费等问题。
因此,农村集体“三资”问题集中整治,首先要在资产核查上“落子”。新疆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集中整治以来,各地把厘清“数据账”作为重要工作,全面摸清农村集体“三资”底数,为管好用好村集体资产创造前提条件。
“全村核清集体土地6761亩,资产总量2054万元,目前已规范土地发包合同103份,面积4516亩。”博乐市贝林哈日莫墩乡决肯村党支部副书记孙迎春对村集体资产如数家珍。他说,近年来,决肯村对村集体资产进行了多轮排查并逐一登记造册,全面梳理村集体资金往来情况。同时,对村集体土地的面积、位置、权属和利用情况进行清查,确保村集体资产一目了然。
“不仅查清现存资产,更要把资产的使用情况核查清楚,规范管理。”孙迎春说,在核查现有集体资产基础上,决肯村对村集体资产使用是否合规、资产处置是否规范等问题进行重点检查,并依托博乐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进行规范发包,更好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全面厘清“数据账”已成为全疆各地盘活农村集体资产中迈出的关键一步。截至目前,全疆99.7%的有农村集体“三资”的行政村(社区)已完成摸底工作,共摸清农村集体资金67.12亿元、集体资源7089.26万亩。90.2%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已完成与村委会的账务分设,基本实现村集体账、财、物、债“四清”,从制度上避免了村集体资金被平调、挪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实现了显著提高。
创新完善“制度账”
摸清农村集体“三资”底数后,如何管理好“三资”,决定了能不能用好“三资”,更关系着集中整治工作的长期成效。
各地在开展相关工作过程中,总结出很多有效的管理办法,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依靠制度,用完善的制度将管理的权力锁在笼子里,让“三资”真正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谋利。
“三资”管理不仅可以从复杂的财务报表中发现问题,依托数据分析,一张电费分析的柱状图也能发现管理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帮助管理人员堵住漏洞。
这一幕发生在洛浦县恰尔巴格镇村集体“三资”财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依托“三资”管理信息平台,对乡镇所辖所有行政村每月的电费数据进行分析,对明显高于或低于平均数的村,派出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核查,当地通过这种管理办法查出多起不按规范财务制度管理村集体账户的行为,堵住了监管漏洞。
管理方式创新带来的直接变化是实现了农村财务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管转变。
恰尔巴格镇党委书记杨小平介绍,当地在监管方面建立和完善了资金入账流程、支出分析预警、日清月结季审计等规章制度,有效防止了重复报账、虚假列支等问题,实现了“村财村管村用乡监督”。
近年来,新疆在推进农村集体“三资”问题集中整治过程中,把完善“三资”管理、“四议两公开”等操作流程作为重点,各地各部门统筹发力,堵上村集体资金被挪用的漏洞,特别是紧盯惠农补贴款、土地流转金等重点,加快清理核实,各地还加快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有序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和土地资源上平台交易,实现公开入场、公平竞价、公正交易,以日趋完善的制度促进提升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经营、自主发展能力,为村集体“三资”保值增值营造良好环境。
办好盘活“实事账”
资产是固定的,收入是浮动的。有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如何让“三资”创造更多价值,考验着各级干部的智慧。
近年来,吉木萨尔县二工镇董家湾村借助在全疆率先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机遇,成立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规范集体“三资”管理办法,创新性开展多种经营,构建“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盘活、用好、用活“三步走”,初步实现了管理科学化、产权明晰化、监督多元化、运行阳光化、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推进了村集体经济长足发展。
“稳定股份,扩大分红。”董家湾村党总支书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吴长伟介绍,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后,将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进行折股量化,全村1610名村民变身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村里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将村民土地经营权入股村集体,由村集体进行规模化种植,发展特色产业,每年向村民分红。同时,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还联合周边几个村,牵头成立吉木萨尔县天庭源供销合作社有限责任公司,为各村提供农资集中采购销售、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农副产品收购和初加工等农业社会化服务,进一步拓展了合作社的增收空间。
董家湾村已不是个例。吉木萨尔县二工镇党委书记韩飞介绍,当地采取公开租赁或资产入股分红等方式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采取“入股经营”“合股联营”“盘活运营”等方式,强化集体自主经营。还通过与银行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探索实行“灵活授信,随贷随取,即用即还”信贷模式,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了“源头活水”。
“今年二工镇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达4000万元,较上年翻一番。”韩飞说,今年,二工镇村集体经济收入过百万元的村可达10个,过千万元的村2个,9个村集体年终可实现股份分红,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0元以上。
办好盘活村集体资产“实事账”还将有更多办法等待各地去探索实践。今后一个时期,自治区农业农村、自然资源、财政等部门将强化部门间协作,加大对相关领域的政策供给和服务保障,力争形成组合效应,为各地管好用好村集体“三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保驾护航,让更多农民享受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