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促三交|百花盛开博斯腾湖畔
2024-09-13 11:27:23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任江报道)9月9日下午,博斯腾湖大河口景区天水一色、水鸟翩飞,观景平台上则是另一番热闹场面,来自博湖县城及一些乡镇的非遗传承人为游客们献上一台颇有特色的非遗项目表演。
博斯腾湖大河口景区秧歌、麦西热甫同场表演。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任江 摄
在湖边,他们有的打起威风锣鼓、扭起秧歌,有的唱起花儿,有的吼秦腔,有的教游客跳新疆舞。“我们把县上有才艺的、能歌善舞的人组织起来,在重要节日和县上的冰雪节、芦苇节、捕鱼节等旅游节庆来景区表演,主要是威风锣鼓、秧歌,本地人喜欢,游客也喜欢。”参加表演的博湖县退休干部曹文英说。
博湖县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不仅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博斯腾湖,非遗传承保护也走在全疆前列。“蒙古族服饰”“蒙古族刺绣”“蒙古族祝赞词”“蒙古族萨吾尔登舞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新疆蒙古族托布秀尔音乐”“蒙古包制作工艺”“新疆蒙古族短调民歌”“新疆蒙古族托布秀制作技艺”“蒙古族谚语”“蒙医药浴”“蒙医金烙术”等11项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米代等3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我们充分挖掘独具博湖特色的民俗文化、水文化、渔文化、沙文化、东归文化、西游文化,以非遗项目为依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县乡级文化旅游节会,为冰雪节、捕鱼节等博湖县地标性文旅活动助力添彩。”博湖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来说,该县充分运用"非遗+节庆""非遗+旅游""非遗+演艺"等模式,将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让非遗项目的每一次亮相,都让各族群众和游客领略到多元一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唱起秦腔,吾拉木江·力提甫一脸陶醉。 本人供图
近年来,博湖县投入5600万元实施博湖县非物质文化传承中心提升改造、中华文化园、西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中心、博物馆等项目,全面立体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非遗项目,通过举办培训、开展大型活动、非遗进景区等活动,让非遗传承人等周边群众吃上旅游饭、挣上旅游钱。
该县塔温觉肯乡哈尔恩根村村民张振堂已年过七旬了,还是该乡秧歌队的主心骨。博湖县大大小小的旅游节庆活动少不了秧歌队,也少不了他的身影。队伍最强大的时候,光是舞狮就有100多只,“我们的秧歌队里有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民族,大家在一起,都是老朋友了,热热闹闹,很开心。”他说。
维吾尔麦西热普传承人阿依木古力·艾力肯也是博湖县各种旅游节庆活动的常客,“我们经常带着喜欢跳舞的各族姐姐们、阿姨们交流技艺、参加表演。”她说。团队人数最多的时候有上百人,大家特别喜欢到景区来表演,“疆内外的游客朋友们特别喜欢和我们一起跳舞,跟着我们一起学扭脖子等舞蹈动作。”
如今,博湖县的融合节目风行。塔温觉肯乡、本布图镇的传统秧歌、划旱船、舞狮子表演;博湖镇、查干诺尔乡的花儿表演、维吾尔族唱秦腔表演;博斯腾湖乡的麦西来甫表演;乌兰再格森乡、才坎诺尔乡托布秀尔、萨吾尔登、长调、江格尔表演……荟萃了各族群众喜爱的形式。
博湖县文工团演员热比古丽·吾普是当地知名的花儿演员和非遗项目传承人,学习新疆花儿已经十几年,多次应邀参加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等比赛,获得了银奖、铜奖等好成绩,“游客们喜欢听我唱新疆花儿,从花儿里,他们了解了新疆,感受到了我们的幸福生活。”
博湖县查干诺尔乡党委委员吾拉木江·力提甫也是博湖县各项旅游节庆活动的“台柱子”,他唱的秦腔常常一亮相就一片喝彩。他是博湖县人,从小就听村里的大人们唱秦腔,2014年拜村里的老人学秦腔,不仅自己唱,还组建了一支综合服务队。服务队队员们个个有特长,每到表演时,秦腔、麦西热甫、萨吾尔登、花儿等等全都登场,观众、游客掌声、喝彩声不断。现在, 吾拉木江还带着12岁的儿子学京剧,已经唱的有模有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