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被院士温暖守护是什么体验
2025-01-09 21:46:57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苏璐萍
1月4日,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自治区中医医院)张英泽院士门诊,迪力胡玛尔·艾力一边观察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医科大学名誉校长张英泽问诊、为患者检查的每个细节,一边记录,生怕漏掉一点儿。
迪力胡玛尔是该院骨一科的一名主治医师,2024年考上了张英泽院士的博士。“我们骨科的很多教材都是院士编撰的。以前只在书本上见过他的名字和照片,如果不是院士来新疆建工作站,也不可能有我们的师徒缘分。”她说。
2024年8月10日,“一带一路”新疆医科大学张英泽院士工作站揭牌,工作站以骨科为切入点,依托自治区中医医院,强化诊疗、专科、临床等专业能力水平。
那时,迪力胡玛尔第一次见到现实里的院士,一位特别精神,追求高效的“年轻”老人。
工作站刚建立,张英泽院士便召集医院所有骨科主任、副主任开了一个会,一是梳理可行性研究课题,二是给各科负责人上弦,自上而下提高工作效率。
1月4日,自治区中医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医科大学名誉校长张英泽为患者诊疗。腾子豪摄
为方便群众就医,带教医院骨科团队,张英泽院士每月都会出一次门诊,亲自做手术示范。
69岁的阿依夏木(化名)患膝骨关节炎多年,由于膝关节软骨损伤和软骨退变,经常疼到无法走路。当地医生建议她关节置换。得知自治区中医医院有骨科院士门诊,2024年9月13日,在家人的陪伴下,她从和田来到了乌鲁木齐。
一辈子跟农田打交道,阿依夏木很难理解那些生涩的医学术语,张英泽院士便用形象的比喻,给她讲了为什么膝盖疼、腿疼,什么是膝骨关节炎,是怎么造成的,她的病情到底严不严重。“院士说我不用换关节,保守治疗就行,做个很小的微创手术,把膝盖的缝隙撑开,我走路的时候,就不会那么磨了,也不会那么疼了。”阿依夏木紧张的心一下放松了。
一个月后,阿依夏木来到医院手术。时间有限,手术很满,为了不让患者久等,张英泽院士下了门诊,匆匆吃了个根香蕉,便进了手术室。一边动刀,一边给身边这些年轻的医生,传授他摸索了几十年的独门技术。在张英泽院士的帮助下,阿依夏木的骨关节炎缓解了很多,一次能行走七八百米了。
“张院士每月来一次新疆是算好时间的。比如,第一个月看完的患者,约在第二个月手术,第三个月就可以复诊随访了。”迪力胡玛尔说,“张院士知道,我们跟着他到处跑着学习不现实,他就按时按点过来教大家。从接诊、手术再到随访,我们可以从头观察到尾,是很难得的学习机会。”
虽然跟张英泽院士接触的时间只有不到5个月,但在他的感染下,自治区中医医院的骨科医生们精气神不一样了。试想,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每天凌晨4点多就起床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给患者讲解病情总是很耐心,往手术台上一站就六七个小时,小歇几分钟的功夫都要跟着学生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只要患者有需求,他可以随叫随到。由他带着,谁还能“磨叽”?
在张英泽院士的穿针引线下,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院长、长江学者侯志勇,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青年长江学者陈伟,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吴新宝等6名专家学者成为自治区中医医院特聘教授,培养学科带头人,跟进项目申报、策划重大重点项目、组织专家咨询、帮助学科做好科研规划等。
目前,由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新疆大学共同申报的新疆骨科器械研发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获自治区科技厅批准。“在张英泽院士的帮助下,我和团队申报的‘新型骨科器械、生物材料及智能骨折诊疗系统研发团队’2024年度国家级科研创新人才及科研创新团队培育项目也获得立项。”自治区中医医院骨一科主任吕刚说。
近日,作为院士工作站的延伸,自治区中医医院成立了新疆首家保膝中心,促进骨科学科发展,辐射带动新疆膝骨关节疾病的诊疗水平、临床与基础科研水平。同时,将组织患者成立“开膝学校”进行健康宣教。“后期,我们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同建设保膝中心和‘开膝学校’,让更多患者受益。”张英泽院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