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辞长作新疆人

2022年07月12日 17:04:36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刘翔

  绿洲镶大漠,丝路越天山,这里是祖国西部美丽的新疆。

  旖旎风光,多彩民俗,百业兴旺……人们都说,新疆是个好地方。

  “不辞长作新疆人!”8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曾这样赞美新疆资源丰沛、物产富饶。殷殷之情、谆谆话语,温暖着每一个新疆人的心窝,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锚定未来团结拼搏。

  西出阳关 光景美如画

  西出阳关,是冰川雪岭与戈壁荒漠共生,高山湖泊与原始森林相映的世界。

  盛夏时节的新疆,犹如一幅连绵不绝的千里画卷,既典雅精致,又恢宏壮观,为无数人心之所向。

6月10日拍摄的独库公路风光。 田国建 摄

  “走过独库公路,便走过四季”“人间净土喀纳斯,名不虚传”“喀什古城,古老与现代完美融合”……微信朋友圈中,八方来客用图片和文字,展示新疆绚丽且多元之美。

  自由漫步的海量游人,最能体验什么叫安定祥和。

  “新疆是安全、舒适的旅行目的地。”已走遍北疆的江苏游客顾明诚,7月9日再次来到新疆,开启南疆之旅。新疆日益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让他每次旅途都无比舒心。

  信心倍增的业内人士,最能体会“旅游兴疆”应有之义。

  6月27日,自治区旅游发展大会召开,为新疆旅游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自7月1日起,新疆5A级景区日接待游客已稳定突破11万人次。“大会之后,市场反馈十分明显。”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的张桂萍经营着一家奇石店,每日进店游客较往常翻了几番。“收入自然跟着翻番。我相信,旅游一定能让我们持续富下去。”她笑着说。

  蓝天丽日下,稳定繁荣的新疆,气象万千、活力奔涌。

  谁持彩练当空舞,令无边光景日日新?回望来路,每一分嬗变,都离不开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科学指引。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持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要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弘扬法治精神,把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落实到新疆工作各个领域。

  这是大美新疆起笔,这是万般幸福源泉。

  心中有舵,不惧风高浪急。生活在新疆的各族干部群众,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各兄弟省市的鼎力相助下,在自治区党委的团结带领下,怀感恩之心、立奋斗之志、举发展之旗,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各项工作。

  每一个灿烂笑颜的绽放,每一次奋进步伐的迈出,无不印证着:万里边疆,迎来了最好的时代;天山儿女,走进了最好的时代!

  “一带一路” 开放新高地

  两千年前,一串串脚印、蹄印、车马印贯穿新疆的草原、戈壁、雪山,开拓出横贯东西的古丝绸之路,兴盛久远。

  光阴斗转,2013年,习近平主席发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千年丝路穿越历史风沙,迎来新生。

  新疆地处古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在新疆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疆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把自身的区域性对外开放战略融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去。

  从此,高速公路、火车轨道、空中走廊沿着旧时丝路印记,迸发出新的潜能。新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宽广的视野,在时间与空间上加速融入世界、拥抱未来。

工作人员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装运货物(2020年9月8日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蔡增乐摄

  7月1日,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一辆辆集装箱半挂车有序驶入,乌昌海关关员在进行高效验放。当日,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年公路出口首次突破万辆次。

  “我们推行了‘多点装货、集中查验’公路出口新模式,既对货物进行了有效监管,又提高了整体物流链效率。”乌昌海关监管一科科长王吉喜说。

  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载体和平台。

  霍尔果斯口岸,一列列中欧班列鸣起欢快的汽笛,驶向广袤的欧亚大陆;喀什综合保税区,装满货物的货车、正在修建的厂房,一派繁忙景象;阿拉山口,从“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不毛之地,变身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枢纽……

  近年来,新疆以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为龙头,推动霍尔果斯、喀什经济开发区和各类综合保税区发展,启动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三山两盆”劲吹开发开放新风。

  与此同时,新疆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企业更好开拓国际市场。

  一家落地喀什综合保税区的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当地政府保姆式、管家式的服务让企业省事又省心。

  “目前,我们已经接到了中亚国家的订单。”该公司负责人说,“顺利的话,第一批货在7月底出口。”

  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沿线的企业与民众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受益者。

  今年一季度,新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增长近五成。

  天山南北 幸福和谐美

2020年9月21日,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全貌(无人机拍摄)。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邹懿摄

  一排排青灰色的小二楼错落有致,屋前的柏油路平坦笔直,清澈的自来水流进各家小院,学校、乡卫生院、客运站、文化广场一应俱全。达里雅布依村,曾被称为中国“最后的沙漠部落”。2019年9月,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村民们完成了祖辈千百年来的梦想——对瀚海的突围。

  如今,村民百合提汗·阿布杜艾尼参与了村中的大芸种植产业。“平均一亩地5000元左右收入,干起来特有劲儿。”她说。

  由于新村距离于田县城不远,不少人也选择了外出就业增加收入。一些更有想法的年轻人,在村里开起了民宿,将乡村旅游搞得红红火火。

  今天的新疆,彻底撕掉了绝对贫困标签,迈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各地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各族群众幸福指数不断加码。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新疆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最终落脚点。

  “饭碗”多起来,“短板”补起来,“底线”托起来……民生暖阳照耀着千家万户,所期所盼正在一点一滴变为现实。一季度,我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7%,增速位列全国第9位,西北五省区第1位,进步明显。

  一项项、一件件民生实事不仅提升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最佳注解。

  “只有各民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团结奋斗,才能过上好日子。”库尔班大叔的外孙麦提赛地·艾萨说,“这些年我们生活中的一系列变化,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7月8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财政局、新疆美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驻且末县阿羌镇阿羌村“访惠聚”工作队与村“两委”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工作队队员、结对亲戚、村民一起炸馓子,唠家常。热孜万古丽 摄

  民族团结,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是“过上好日子”的社会基础,更是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新疆有形有感有效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以文化润疆工程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亲如一家的一幕幕场景,成为天山南北最动人的画面。

  “我走过多少地方,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多少年,这歌声回荡于大漠山川,萦绕于人们心头。新疆人刻入骨子里的家乡情结,驱使着他们在这片土地执着坚守——不辞长作新疆人。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崔导胜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