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唐享丝路荣光

2022年06月03日 10:01:06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文化视点·全景解码新疆博物馆】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高芳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边塞诗人岑参这首诗里出现的“安西”“西州”,在唐朝时都是指向西域的信息。你想随岑参的驿马一起去西州的高昌城看看吗?本次时空旅行的第四站,带您梦回大唐,游走在历史长河最璀璨的场景中。

  建官立制,字迹里的统一史

  走进新疆博物馆二期新馆《新疆历史文物展》“隋唐时期”展厅,迎面看见的是一枚正方形铜制印章,它静静躺在明亮的玻璃展柜里,印文为古朴典雅的篆书“蒲类州之印”5字。

  讲解员指着这枚印章及展板上的“安西都护府之印”“伊吾军之印”“西州都督府之印”“轮台县之印”“高昌县之印”“天山县之印”等一排大小、规制相同的官印印文介绍:“这些吐鲁番出土的官印印文,是唐朝政治体制在西域实施的直接实证。”

  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入选202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展厅设专区展陈在这里出土的部分纸质文书文物,旁边还有烽燧的立面复原模型,让观众亲眼目睹新疆重大考古发现的最新成果。

  近旁一台互动触摸屏上集纳了“新疆的唐代军事遗存”的影像,点击进入便可选择观看“兰城”“麻扎塔格戍堡”“米兰戍堡”“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葱岭守捉”等遗址面貌和出土文物的图片资料。

  “唐代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管理大为加强,先后设立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以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为代表的众多军事设施的修筑,构成了安西四镇完备的镇防体系,保证了唐代中央政府对西域的有效管辖和治理。”新疆博物馆研究馆员阿迪力·阿布力孜介绍。

  这次展陈,增加了不少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各类纸质文书,包括符、帖、牒、状等官府文书,行旅往来的过所(通行证)以及反映民间租佃、买卖、雇佣、借贷活动的各种契约,记载百姓户籍、田亩及赋役承担情况的手实(户口登记表册)等,它们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全方位地实证了当时中央政权对西域的主权与治权,也反映出那个时期,汉字已作为官方文字在西域广泛使用。

  展出的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唐律疏议·名例律》残卷上,依稀可辨留在文字墨迹中暗红色的“西州都督府之印”。“唐律疏议”就是对唐律的解释,反映了中原法律制度在西域施行。

  流光溢彩,璀璨的文化记忆

  隋唐展厅几乎是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文物的专场展,其出土文物从文学、美术、音乐、艺术到医学、历法等,几乎涵盖唐代西域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是中原文化远播西域的生动展示,让观者在异彩纷呈的展品中感受到那个时代各民族共同铸就的盛唐气象。

  阿斯塔那古墓群是3—8世纪高昌城官民的公共墓地,现存墓葬500余座。其中,有高昌郡太守沮渠封戴、高昌国一代名将张雄、唐北庭副都护高耀等显赫人物的墓葬,累计出土以文书、墓志、丝织品为代表的文物上万件,是新疆地区发掘晋唐墓葬数量和出土文物最多的遗存。

  伏羲女娲图、弈棋仕女图、绢衣彩绘木俑、镇墓兽、彩绘天王踏鬼木俑、各种彩绘泥俑等都是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重要文物,曾经占据着新疆博物馆历史文物展陈的大部分区域。这些在新疆博物馆知名度和出镜率都很高的文物,在这次新展陈中,依然是最具人气的,它们不仅是新疆观众的老朋友,也是许多外地观众的“心头爱”。

  从厦门来乌鲁木齐出差的徐女士说:“我因为工作原因经常来新疆,去过好几次新疆博物馆。以前来这里参观时,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众多文物就让我有惊艳之感。这次来,发现展陈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历史脉络更清晰了。”

  彩绘木亭模型被放置在展柜不怎么显眼的一角,整体呈红色,由梁、柱、斗拱构成,中间有8根圆柱支撑,下方有方形底座。观众李维浩戴着博物馆的语音导览耳机,一边听讲解,一边用手机对着它各种角度拍照。他说:“语音讲解里说,从这件1000多年前的模型里可以看到,当时中原地区的建筑已对新疆地区产生了影响。在这么多文物里它可能不算突出,但我却很喜欢它,那些斗拱穿插得太巧妙了,古人真有才。”

  展厅里为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唐朝面点专设了一个展位。四棱式、菊花式、梅花式、花纹式的点心造型精巧,与我们今天吃的曲奇饼干非常相像,还有饺子、馄饨、面饼等中原小吃,可见当时人们的面点制作技艺水平和审美情趣已相当高。

  “这些文物都反映出新疆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在唐朝进入多元、开放的兴盛时期。在这个时期,各民族文化不断交流交融,共同形成了气象恢宏的中华文化。”阿迪力说。

  百业昌隆,繁荣的丝路图景

  唐代是丝绸之路发展的鼎盛时期,西域作为陆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其商业贸易也臻于繁盛。唐朝为了加强长安与西域间的政治、经济交往,在商旅交通保障上,设置了驿站、驿馆,同时实行了吏民用于关卡通行的通关凭证——“过所”制度,为丝绸之路的鼎盛繁荣创造了条件。

  此次展陈的《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唐益谦、薛光泚、康大之请过所案卷》,记载了西州都督府户曹经办的3件请过所事宜。《瓜州都督府给西州百姓游击将军石染典过所》,记述了石染典主仆3人从安西到瓜州经商之事。从中可见,当时西域已和中原同步施行了凡百姓出入关门必“请过所而度”的制度。

  隋唐时期,西域引进中原耕作、灌溉技术和农产品等,大大促进了西域农牧业的发展。其中龟兹是“良马、封牛”的著名产地,于阗则以养驼、养驴著称,天山南北各贸易市场上进行的绢马互市,不仅满足西域各族对丝织品及其他日用品的需求,也满足了中原地区对马的需求。

  此次在展厅展陈的《长安三年西州高昌县严苟仁租葡萄园契》《咸亨四年西州前庭府杜队正买驼契》《开元二十一年石染典买马契》《开元十九年唐荣买婢市券》等民间租赁、买卖契约文书,泛黄纸页上清晰或漫漶的字迹,令观者对唐代西域绢马互市的繁盛景象产生无限遐想。

  唐代西域各地的纺织业、造纸业、矿业、冶金业等得到极大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手工业,其中纺织业最具代表性。

  展厅里陈列着从阿斯塔那古墓群里出土的锦、绫、罗、绢等丝织品,其中的“绿地印花绢裙”“绿绮”等色彩柔美、图案典雅,可见当时出自中原或江南的丝织品在西域也是人们的日常所用之物。还有巴楚县托库孜萨来古城遗址出土的蓝白提花棉织物,反映了当时西域棉、毛纺织业的兴盛景象。

  观众吴静在纺织品展柜前流连忘返,不住赞叹:“它们也太漂亮了吧,像新的一样。”

  还有波斯萨珊王朝风格的丝织品“大联珠纹锦覆面”,及东罗马金币、波斯银币、玻璃器等,都在无声诉说着唐代丝路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往来。

  展厅里有一面互动大屏,标注着从长安到罗马的唐代丝绸之路上星罗棋布的驿站,观众点击驿站名便可看见那里出土的最具代表性文物,从中可直观感受到盛唐时期商旅不绝、经济商贸文化空前繁荣的辉煌图景。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古丽革乃·艾尔肯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