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疆囡:用心诠释文物故事

2022年12月21日 09:14:05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他们在新疆与历史对话】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贾春霞

  “前不久,我们将馆藏5000多枚钱币逐一清点、整理并转存到新的文物囊匣中,最大限度降低了文物在储存过程中受光线、甲醛、温度、湿度等外界环境的损害。”日前,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文物保护与学术研究科科长赵疆囡说。

  今年38岁的赵疆囡是阿克苏市人,2002年考入中山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后曾在北京一家私立博物馆工作两年。2008年底回疆探亲时,她得知家乡的博物馆正在招聘专业人员,就果断辞去北京的工作回乡,这一干就是13年。

  赵疆囡回忆,刚开始,主要工作是清点、核对并熟悉每件文物。出于兴趣和所从事的专业,她很想知道这些文物都从哪里来,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风貌,于是就去查阅相关资料,研究文物背后蕴含的故事。如今上万件馆藏文物,她都了如指掌。

  这些年来,赵疆囡不仅在业务上更加精进,也见证了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从旧馆到新馆的建成过程。新馆面积从原先的5000平方米扩大到1.8万平方米,成为一座集历史、艺术、民俗、自然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还设置了数字化展厅。“我们运用全息投影手段,幻影成像、长镜头、多媒体展览,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赵疆囡说,数字化展厅里设置了一面精品文物墙,观众可以点击文物图片,从各个角度观看,还可以点赞,这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吸引了更多年轻观众。

  2018年起,赵疆囡逐步开始策划展览。如何把文物故事和历史智慧告诉更多的人,是她在策展时重点思考的问题,令她最难忘的是第一次策划主导的《令行天山 印证统一——汉朝颁授西域印章展》。其中,展出的5枚印章“李崇之印”“汉归义羌长印”“司禾府印”和两枚“常宜之印”均为国家一级文物。“李崇之印”“汉归义羌长印”是从国家博物馆借展的珍贵文物。在为期半年的展览中,前来参观的团体和个人络绎不绝。

  谈及当初策划印章展的目的,赵疆囡说:“这几枚印章虽小,却意义重大,证明汉代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了有效管辖。希望通过展览,让更多人了解印章背后的故事,了解新疆历史。”

  今年,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拟开展长城资源展览,赵疆囡积极参与方案设计,精心撰写了展陈大纲。“新疆的长城资源大多以烽燧的形式出现。阿克苏地区有54处长城资源,其中42处是烽燧。”赵疆囡说,展览主要讲述汉唐时期,中央政府为什么会在这些地方修筑烽燧,讲述长城资源在历史上发挥的保护边疆安定和古丝绸之路畅通的作用。

  今年5月,赵疆囡获评“新疆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下一步,我们将利用数字技术,创新展览展示,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讲好文物故事,保护好、传承好、展示好新疆宝贵的文化遗产,引导各族群众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赵疆囡说。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姜岚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