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新疆日报的故事丨徐常根:开启我的文学梦
2024-12-09 09:08:17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我是新疆日报的读者,也为新疆日报写稿。40多年来,读报、写稿,新疆日报助我打开写作大门,开启了我的文学梦。
与新疆日报的深厚情缘,要从上世纪80年代初说起。
我至今清楚地记得,第一次阅读《新疆日报》是1983年1月一个星期天的晚上。那晚,是我从河南入伍到驻沙湾某部连队后,参加的第3次班务会。各班在会上读报学习,《解放军报》《新疆日报》是必读的。那时,我所在班就我一人是高中毕业,班长就将读报的任务交给了我。1983年5月,是新疆第一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新疆日报》开设专栏报道民族团结先进事迹,这些文章都是我们学习时必读的。那时,我正准备报考军校,时事政治是必考内容,报纸也成为我学习的隐形教材。《新疆日报》就这样走进了我的生活,成为我的良师益友。
2001年2月,我从西藏阿里返回乌鲁木齐后,先后两次登上阿里地区日土县班公湖鸟岛的情景历历在目,让我难抑写作的冲动,写下一篇散文《游班公湖鸟岛》。我将稿子端端正正地抄写在方格纸上,认真校对了3遍,把它寄给《新疆日报》。在我心中,《新疆日报》是自治区党委机关报,是我始终仰望的一份报纸。因为不认识任何一位编辑,便在收件人处写上“旅游版编辑收”。
一天上午,我的传呼机上收到这样一条信息:“我是新疆日报编辑,关于你稿件的事,请回电话。”这条信息,让我激动不已。拨通电话后,一位编辑老师告诉我,《游班公湖鸟岛》拟于下期“宝地”副刊版刊发,问我有没有班公湖鸟岛的照片,准备配文用。喜讯来得太突然,我连忙赶去报社送了照片。大约一周后,我看到这篇文章醒目地刊发在2001年3月8日《新疆日报》第八版头题位置。从报纸散发的油墨香中,第一次看到自己投寄的稿件变成一个个铅字,我兴奋地读了好几遍,那份惊喜至今记忆犹新。
这篇散文的发表像一个美好开端,让我文学写作的信心和动力倍增。我开始关注“宝地”副刊,对每一期作品都认真学习,反复研读,吸取别人的长处。同时大量阅读人文、历史等方面的书籍,随着阅读的深入,写作热情不断被激发出来。我积极写稿投稿,陆续在“宝地”副刊上发表了一些作品。见报后,我认真对比编辑修改的地方,从中琢磨和感悟写作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这些年,我专注给《新疆日报》投稿,迄今算来,已先后发表散文、随笔、报告文学作品几十万字,并出版了3部散文集,也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算是实现了当初小小的文学梦想。
是草,就应感恩于泥土;是鸟,就要感恩于天空。新疆日报就是我文学成长的泥土、试飞的天空。
祝新疆日报越办越好,祝“宝地”副刊永远芬芳四溢!
(作者系自治区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