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墨兰书社 馨香共享

2022年05月20日 10:00:00    来源: 天山网

中国新闻奖副刊作品参评推荐表

标题

墨兰书社  馨香共享

体裁

报告文学


字数

5225


作者

张海峰

编辑

高芳、赵卫斌


原创单位

新疆日报

刊载单位

新疆日报


刊发版面名称及版次

宝地·文化视线8版

发表日期

2021年8月31日


  ︵

采作

编品

过简

程介

  ︶

第三十届全国“十大读书人物”、新疆昌吉墨兰书社创办者陈霞,执著公益阅读推广事业,以10年之功,将一个最初只有两三人的书社发展壮大为有5000人参与的书友群。作者入书社群历时近一个月,体验群中书友们热衷于阅读和分享的书香氛围,采访了书社20多位不同年龄、不同成长背景的成员,了解了他们各自因阅读而让生活变得美好充实的故事。作品以细腻详实的笔触,客观展现了在碎片化阅读时代,一群以已微小之力构筑书香社会的爱书人。

 

 

 


 

作品刊发后,推动了新疆各类读书分享活动的开展,让更多人受益。石榴云、天山网、腾讯网、光明网、中华读书会等媒体转载并发出相应报道。



  ︵

初推

评荐

评理

语由

   ︶

培育书香社会,提高全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传承优秀文化的离不开经典阅读。本文题材典型,主题鲜明,通过解剖新疆一个蓬勃发展的基层书社,揭示了阅读经典的力量,从一个角度反映“文化润疆”的社会效果。作者采访扎实深入,文字生动流畅,将思想性与可读性融为一体,娓娓道来,是一篇深入人心的“文化润疆”佳作。

签名:

(盖单位公章)

 



联系人

高芳

电话


手机

15199033809  

电子邮箱

2281699498@qq.com

邮编

830028


地址

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鸿园北路500号文体旅游部


 

墨兰书社 馨香共享

□张海峰

  在今年举办的第三十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新一届“十大读书人物”荣耀登场,来自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墨兰书社社长陈霞位列其间。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陈霞坚信读书赋予人永恒的力量。她执著公益阅读推广事业,以10年之功,把最初只有两三个人的书社发展为不同主题、共有5000多人参与的书友群。

  3个人到5000多人

  66岁的陈霞一袭飘逸的白衣,戴一副宽边黑框眼镜,知性优雅,又充满激情。她是墨兰书社的创始人,也是一位业余作家。

  陈霞说自己是在书堆里长大的。60多年前,她父亲在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创办了第一家个人书店。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她在书的世界找到了快乐和自信。

  后来,陈霞当过中学语文教师、校长,担任过昌吉州关工委讲师团讲师,退休前曾任昌吉州文物局党支部书记兼副局长。无论生活工作如何变化,她对阅读的热爱从未改变。

  2010年退休后,陈霞和两位书友创办了墨兰书社,致力于公益推广经典阅读。她觉得,应该有更多的心灵接受经典名著的滋养,从而变得丰饶和深厚。

  “经典名著读起来太费劲了,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谁有时间下这功夫。”最初,有人给她泼冷水。

  “说实话,我迟疑过,但一直在坚持。”陈霞说。阅读力就是学习力,学习力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全民阅读已经8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她相信全民阅读的书香社会越来越近。

  58岁的薄爱荣是昌吉市三工镇长丰村农民,她说:“加入墨兰书社,读经典名著,让我接近了世界上最伟大、智慧的心灵。”

  “70后”张静是昌吉市一家保险公司的客户经理。“陈霞是我儿子的中学语文老师,考进名牌大学后,儿子跟我说:‘给我影响最大的是陈霞老师,是她让我爱上了阅读,不仅塑造了我的三观,还让我有更强的学习力。’”张静说,“听儿子一席话,我立刻就来找陈霞老师了。”

  57岁的徐风华退休前曾是昌吉州的机关公务员。2019年退休后“想找件正能量的事”,加入了墨兰书社。这两年多,她读的书超过40本,“比我前半辈子读过的书都多。”朋友眼中的她,越发容光焕发,她笑道:“这叫腹有诗书气自华。”

  哈萨克族剧作家、电影《远去的牧歌》编剧哈依夏·塔巴热克是较早加入墨兰书社的书友,她说:“口袋鼓起来了,脑袋也应当富起来。我愿意为墨兰书社站台。”

  ……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如何丰富居家抗疫人们的精神生活?陈霞和几位朋友联络学者、作家精心组织了15场精彩的线上讲座,《儒家文化与现代教育》《诗歌》《古琴》《由易经谈国学文化》《走进摄影》……营养丰富的文化大餐,让书友群每天都沉浸在兴奋中。“每天一到分享时间,我早早就端坐在桌前,铺好笔记本。这种浓厚的读书氛围,给我带来了心灵的充实和愉悦,让我感受到了阅读的力量。”书友周春红说。

  “那些日子,我每天凌晨2点前没睡过觉,但是很开心。每天都有许多新书友加入。”陈霞说。

  3个人的墨兰书友群发展成500多人的微信大群,20多位在此成长起来的“领读人”,又建立了80多个以朋友、家庭、职业细分的小读书群,每天5000多位读者在微信群中分享各类经典名著,成了一道美丽的文化景观。

  今年年初,墨兰书社被韬奋基金会全民阅读促进会命名为“全民阅读推广基地”。人民文学出版社原社长、全国全民阅读倡导者聂震宁惊叹:没想到新疆有这么好的读书群!

  琅琅书声润心田

  进入500多人的墨兰书友群,浓浓书香扑面而来。在这里,书友们分享的大多是古今中外经典名著:《瓦尔登湖》《复活》《悲惨世界》《红楼梦》《战争与和平》《论语》《道德经》《梁启超讲读王阳明心学》《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中国哲学简史》……有红色经典《中国共产党简史》《毛泽东诗词选》《苦难辉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有《非暴力沟通》《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等心理学科普读物、《中国通史》《简明新疆地方史》等历史读物,还有儿童读物……

  书友们每天读一个章节,或长或短,然后把录音发到群中,相互分享。

  记者入群半个多月,发现书友们的阅读很有规律。早晨8时,群中已有30多位书友完成了“早读”,早起的书友6时多就开始打卡了。中午2时以后,“午读”开始,“夜读”是一天中的高潮。晚上9时以后开始,大概是忙碌了一天的上班族,可以坐下来读书了。直至深夜一二时,依然有书友打卡。每天200多位书友在群中阅读。

  双休日则是全天高潮,从清晨到深夜,群里一直书声琅琅,打卡的书友超过400位。陈霞说这是“节假日读”。

  500多人的书友群中,没有广告、八卦,大家不约而同呵护着书社的心灵之约:用经典阅读滋养心灵。

  马东军是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羊毛工镇留子庙村党支部书记,一家4口都在墨兰书友群。这段时间,他在读《中国共产党简史》,妻子杨慧读《红楼梦》,8岁的儿子读《毛泽东诗词选》,20岁的女儿读《月亮和六便士》,4口人天天打卡。“儿子从前调皮好动,刚开始一次最多读10分钟,现在很轻松就读40分钟。加入书社这一年多,他把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都读完了,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看到儿子的进步,我和妻子加入了墨兰书社,最近女儿也进来了。现在,我们在家很少刷手机了,一有时间就读书,阅读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马东军说。

  墨兰书社有公益人的温度,也有严谨的制度。书社每月确定一个阅读主题。书友群每月设一位轮值“主播”,以文字播报的形式,日日为大家推介好书。

  8月的阅读主题是中华经典神话绘本,当值主播薛棋是一位热爱读书的书院经营者。8月1日上午10时,“早播”如约而至,薛棋给大家介绍《夸父逐日》。她并不是简单地说故事,而是将这个远古神话故事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充分呈现给书友。

  下午4时“午播”。薛棋对书友群当天的阅读做个简短小结,给新加入的书友送去鼓励。

  “每个人多读一点书,整个社会的平均文化程度就会提升。我做的是特别有意义的事。”薛棋说。

  朗读者和聆听者

  沉默是金,开口是钻石。墨兰书社的书友都熟悉陈霞这句口头禅。第一次开口的书友被称为“开口钻”。

  为什么一定要朗读?做过20年语文教师的陈霞这样解释:默读很容易一目十行,囫囵吞枣;朗读时每字每句都要搞明白,会理解得更深。

  昌吉州新华书店原党委书记陈焱把书读“烂”的故事被书友们津津乐道。他在书友群读的第一本书是《百年孤独》。“经常遇到不认识的字,赶紧查字典;语气抑扬顿挫,一个长句子读好几遍才顺溜,最难读的一章录了8遍,才敢传到群里。”陈焱笑道,“4个月读完《百年孤独》,把书都翻烂了。”

  张华是昌吉学院中文系教授。虽然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刚开始朗读,还是会卡顿。张华读的第一本书是女作家张洁的长篇小说《无字》,每天读20—40分钟,读了3个月。“天天朗读,坚持下来,获得了一种更好的阅读体验,的确对作品理解得更深。”张华说。

  她把这份收获带到课堂:每堂课开讲前,先让一位学生朗读5分钟。疫情期间上网课,张华坚持让学生上传朗读录音。坚持了一学年,学生们都觉得“读出来和默看真不一样!”

  “在书友群里朗读,大家没有心理压力。跟专业朗读者相比,我们都很业余,但开口朗读,最受益的是自己。有时候,晚上快12点了,我听到有五六岁的孩子来读唐诗,奶声奶气的,但非常认真。”张华说。

  有朗读者,自然有聆听者。58岁的薄爱荣说:“这几年,眼睛花得厉害,我天天在群里追着自己喜欢的名著听,已经听了30多本书。”

  更多书友既是朗读者,也是聆听者。两年前,书友李霞差不多每天晚上近12时,才上传自己的朗读音频。她说:“长年照顾老年痴呆的妈妈,我很怕自己会抑郁崩溃,也怕跟时代脱节。每天妈妈睡下了,我赶紧朗读三四十分钟,让自己透透气;也听听书友的朗读,学点新知识。”

  最近,李霞因眼疾住院,在青岛上大学的女儿每天在书友群为她读《瓦尔登湖》,用读书声陪伴千里之外的妈妈。

  这段时间,陈霞在朗读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名著《沉思录》。

  “这是一种默默的引领。”张华说,“当阅读和吃饭、喝水一样成为生活习惯,每天必不可少,才是全民阅读。”

  27位领读人

  “一个人一个人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引领。”这是墨兰书社创办之初陈霞的初心。10年间,她培养了27位“领读人”,把书香的种子播撒到更多的人群中。

  张静曾做过10年月嫂,服务过近100个妈妈,后来她建了一个“妈妈读书群”,鼓励年轻妈妈们每人每天至少朗读5分钟,“充实自己,也用琅琅书声陪伴孩子成长。”如果哪位书友两天未打卡,张静会私信督促。

  张静的“进步”让50岁的丈夫也捧起了久违的书本。“他干室内装修,干一天活儿回来已经非常累了。现在每天早晨6点起来,9点上班前,赶着学两个小时,晚上又学到深夜。去年他已经考过了一级建造师,今年正争取过二级。儿子在为考研努力,我们一家3口现在都在读书。”张静一脸幸福。

  徐风华刚开始朗读时,钻进书房关上门录音,丈夫笑她:“犯啥病呢。”徐风华悄悄把他拉进墨兰书友群里,丈夫吃了一惊:“这么多人在认真读书呢!”

  “他听了一段时间,也开始读书了。但他奇台口音重,不好意思在大群里发声,就在我们的家庭群里朗读。他喜欢历史,已经读了《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通史》《简明新疆地方史》等七八本书了。”徐风华说。

  徐风华建了3个读书群,一个闺蜜群,一个朋友群,一个家庭群。

  为了让闺蜜们开口朗读,她买了十几套《红楼梦》赠送,还动员大家:“你们马上要带孙子了,经常读书,给孙子做个好榜样。”

  “有个朋友,带着3岁多的孙子,一边拍着孙子睡觉,一边戴着花镜坚持读书,她的儿女都说妈妈好棒!”徐风华说,“现在,闺蜜好友天天在读书群‘见面’,用阅读相互陪伴。”

  徐风华把十几人的家庭群也发展为读书群。丈夫第一个响应。看着“90后”儿子平时大把时间刷手机、追综艺,她特别希望儿子加入读书群。一次,跟儿子聊天时,她“无意”间背了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一段话。儿子惊了:“老妈,你啥时候变这么厉害了!”现在,儿子也捧起了名著。不久,徐风华又成功“发展”了小姑。

  “我们十几人的家庭群,儿子孙子都在读,几位老人天天追着听,谁要是今天停更了,老人的电话就打过来了。”徐风华开心地笑起来。

  另一位领读人祁惠是布尔津一家企业的高管,她建立了300多人的员工读书群。乌鲁木齐现代书城原总经理陈琳建了个亲子阅读群,带动了49个家庭亲子共读。


  陈霞的梦想是培养100位“领读人”,让阅读的种子更加蓬勃地生长。

  永远的守望者

  现在,墨兰书友群每周都有线上分享活动,书友们称之为“文化讲坛”。前不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刘国辉做了《全民阅读的意义》的分享;8月14日晚,山东作家崔志亮分享了《我心中的苏东坡》。从2019年至今,书社已经举办了100多场分享活动。线上线下的文化讲坛是书友们的节日。“每个人都会发光,每个人都能登台。”陈霞说。

  薄爱荣是第一个登上墨兰书社文化讲坛的农民书友。她年少时就痴迷《红楼梦》。她分享了自己眼中的刘姥姥,“我喜欢她的质朴、善良、智慧、大气、幽默,而且懂得感恩,心中有大爱。”薄爱荣的理解让书友们耳目一新,她收获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

  “墨兰书社是我生活中的一道光。书读多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感到世界很美好。”薄爱荣说。她家的十几亩地原是村里最差的,她引进葡萄新品种,用新办法嫁接,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现在,见我种什么,村里人就跟着种。”薄爱荣不无得意地笑道。这两年,家里在昌吉市买了房,3口之家很幸福。她也实现了多年心愿,在村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只要自己不放弃,一定会找到自己的价值。这是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的名著《小王子》给我的启示。”薄爱荣说。

  5000多人的书友群里,有许许多多的“薄爱荣”。“读书的价值体现在思考和行动中。经典名著中的人生体验与智慧,通过心灵转换成了幸福能力,整个人开始发光,生活也变样了。”陈霞说。10余年的坚持,墨兰书社已经在书友群中推广了160多本中外经典名著。

  因为创办墨兰书社,陈霞原本可以悠然自得的退休生活变得无比繁忙。“刚开始,主播每天的主播词,我都要改;现在,她们都成长起来了。墨兰书社还有公众号,一期做下来,我得躺好几天。”为公益阅读推广事业,陈霞的写作计划一再搁浅,她不悔:“希望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我做的就是这样的事业。”

  8月8日周日,在书友群中,陈霞充满激情地分享了在济南参加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的感受:社会安定,人民幸福,中华民族正在为伟大复兴而奋斗,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热爱阅读。文化润疆工程的实施,让天山南北的书香气息越来越浓。

  墨兰书友群中除了本地书友,还有北京、上海等全国18个城市的书友,30多位新疆作家。大家共同播撒书香,做全民阅读的力行者。

  “墨兰书社很快就有线下活动场所啦!”8月15日,陈霞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年,她还当选昌吉州、市模范读书领头人。墨兰书社成长的10年,得到了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昌吉州委宣传部的温暖支持。

  最初,陈霞给书社取了个朴素又诗意的名字:马兰花,后发现这个名字已被别人注册,才取了谐音“墨兰”。她说:“在新疆有许多荒凉的沙海与戈壁。马兰花不择土壤、不畏寒暑,生命力极强并有水土保护的价值。希望我们的书社也像马兰花一样遍野为家,滋养着祖国最西北这块土地。”

  这个梦想从未改变。

[责任编辑: 王东升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