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冬至后的第108天,仲春与暮春相交之时。它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是唯一一个与节气重合的节日。

扫墓祭祖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

踏青

清明之时,生机勃勃,正是春日出游、亲近大自然的好时候。郑艳说,人们于此时前往郊外远足,也称踏青。踏青又叫踩青、春游,起源很早,但最初并不在清明,唐代以后随着清明节的形成和地位上升,才逐渐成为清明节的习俗内容。

吃青团

青团是清明节的节令食品之一。食用青团的习俗早先属于寒食,是寒食节祭祀祖先的食物,也称为粉团。宋代《岁时杂记》中提及两浙习俗时说到,因为养蚕禁火的缘故,所以用青团红藕作为冷食,算是寒食节的遗风。《清嘉录》中对青团有更明确的解释。因为清明节与寒食节逐渐融合,所以吃青团也就成了清明节的时令食俗。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 “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清明节

扫墓祭祖

踏青

吃青团

放风筝

荡秋千

【专题信息】监制:丁涛、杨涛 统筹:罗玲 策划/编辑:王东升、王荣 页面设计:祁蕾 网页制作:时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