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 | 愿大美新疆“处处闻啼鸟”

2024-03-27 11:05:53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岳燕云

  时下正是候鸟迁徙的高峰,南疆各地迎来了较往年更多的北归候鸟——博斯腾湖上空玉带海雕、猎隼、黑鹳等飞舞、嬉戏、觅食,形成壮观的“鸟浪”景象;和田地区野生鸟类已达300余种;在昆玉市225团圣泉湖湿地,今年还迎来了“稀客”——白骨顶……迁徙途中,越来越多的候鸟选择驻足新疆,既是来歇歇脚,也是在用翅膀为新疆的良好生态“投票”。

  候鸟对栖息地有着严格的要求,而且它们不仅能够辨环境,更能识产业,栖息地的水质、空气、土壤、产业布局等如何,直接关系到它们是否会选择在这里驻足以及驻足时间的长短,因此,它们常被视为最公正的“环评师”。

  湿地之于鸟类如同衣食住行之于人类。近年来,我区扎实推进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湿地生态质量、生态功能得到不断提升。然而,良好的生态环境,迎来的绝不仅仅是栖息的候鸟,更有无数游客,游客的到来带动的是乡村旅游、观鸟经济的发展。无疑,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让更多候鸟用翅膀为新疆生态“投票”,既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促进群众增收的有效手段。

  要护好生态“大环境”。只有生态“大环境”不断改善,鸟类栖息的生态“小环境”才有保障。比如,精河县曾有4个传统机械立窑,只要一开工生产,烟囱的煤烟直冒,大卡车在厂区来回穿梭,鸟儿避之不及;如今小型石灰窑相继关停,噪声和粉尘污染没有了,这几年随着周边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麻雀、鸽子等“呼朋唤友”来此安家。麻雀、鸽子尚且如此,对环境要求很高的候鸟就更加挑剔。毋庸置疑,没有良好的生态“大环境”,候鸟即使路过也会快速飞过。

  要守好湿地“小环境”。湿地是鸟类的集中栖息地,可为候鸟提供生存环境和食物。据报道,这几年,越来越多在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进行补给的候鸟变成了“留鸟”,这既说明这块湿地的生态环境在持续向好,同时也提示各地改善湿地生态仍有空间。继续采取退耕还湿、湿地生态补水、有害生物防治等措施,将会有更多候鸟驻足新疆、甚至变为“留鸟”。

  要维护善待鸟类的“友好环境”。候鸟的警觉性非常高,即使在它们满意的生态环境中,只要感觉到周边有安全威胁,它们便会立即离开,而且后面几年内不会再来。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爱鸟护鸟的社会氛围在我区愈加浓厚,比如每到候鸟迁徙季节,一些地方自觉为候鸟投食以解决它们的“温饱问题”。只有给候鸟提供更加安全友好的社会环境,它们才会把新疆当成长期的栖息地。

  有谁不向往“诗和远方”?当大美新疆“处处闻啼鸟”,拥有如此诗意的旅游目的地,将为新疆今年力争接待游客3亿人次增添更多底气。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马新玲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