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优势赋能  产业向“绿”向“新”

2024-08-30 11:10:07    来源: 石榴云/今日新疆

  阿克苏地区在优势资源转化和利用上向“绿”向“新”,让优势更优,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张婷 / 文

  阿克苏地区资源丰富,无论是水土光热资源、矿产资源还是文化旅游资源,产业优势都十分明显,具有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所有门类,也是做活南疆“棋眼”的发动机。

  近年来,阿克苏地区在优势资源转化和利用上向“绿”向“新”,让优势更优,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从300兆瓦“绿电”到2万吨“绿氢”

  7月28日,在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以下简称“绿氢项目”)中心控制室中,大屏幕上一望无际的光伏板正源源不断地将太阳能转化为清洁电能,传送到这座绿氢工厂。

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绿氢工厂(航拍图)。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通过大屏显示的生产流程图,负责实施该项目的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毛炎云介绍,首先由300兆瓦光伏发电,把电从光伏厂送到制氢厂,制氢厂降压以后,输送到电解槽生产车间进行使用,通过电解槽碱性电解水进行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氢气进一步纯化以后,可满足下游企业使用条件,全过程中没有产生任何碳排放。

  库车市拥有丰富的天山水资源以及大量的戈壁荒滩和沙地,日照时间长,利用光伏发电制氢的条件十分优越。

  毛炎云说,白天光伏发电时,项目制氢设备大负荷生产,通过输氢管廊输送到用户端,还有一部分储存到储氢罐当中,在夜间光伏不发电时可以调用储罐里的氢,形成上游光伏发电、中游制氢、下游用氢的完整绿氢炼化产业链。

  万吨级光伏制氢把绿氢与传统炼油工艺相耦合,替代了中国石化塔河炼化有限责任公司原有的天然气制氢,每年大约可减少天然气使用量约1亿立方米。该项目是阿克苏地区工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也将国内绿氢规模化工业应用水平推上新高度。

  作为全国最大规模的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项目,如何拓宽电解槽运行负荷波动范围,是电解水制氢行业面临的共性难题。

  为有效解决新能源波动电力场景下稳定供氢难题,该项目技术人员自主研发了一套适合大规模绿氢生产的先进智能控制系统,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将新能源发电、电控设备与制氢设备同步响应匹配,实现了“荷随源动”的智慧生产模式。

  “先进智能控制系统引入了很多大数据算法分析,使得电控设备和制氢设备实现同步响应匹配,提高制氢对波动的适应性,达到最优化运行。”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氢能项目管理专家方虎说。

从一条生产线到循环“生产圈”

  七月盛夏,骄阳似火,热浪滚滚,沙雅县红旗镇的棉田一片绿意盎然,一株株棉苗随风摇曳,长势喜人。

  “以前这片棉花地施肥浇灌一次,要好几个人起早贪黑忙一天,现在不一样了,液体肥打到罐里,直接用手机操作,管理3万亩地轻松多了。”该镇种植户欧阳德民去年安装了22套液体肥智能施肥系统,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还节约了成本。

  欧阳德民所采用的液体肥智能施肥系统,是新疆玉象胡杨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玉象胡杨”)正在大面积推广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值得一提的是,智能施肥系统中使用的肥料,是玉象胡杨采用先进设备,创新生产工艺,用人们日常生活烹饪、供暖取暖、汽车燃料的天然气生产出来的。

  7月31日,笔者来到位于沙雅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玉象胡杨,在这里,天然气进入厂区,经过空分、气化、合成等工序,穿行在数十公里长的管道中,最终“变身”硝基复合肥、尿素、三聚氰胺、硝酸铵……

  “天然气变成合成氨,接着走出两条产品线,一条是尿素—三聚氰胺,一条是硝酸—硝酸铵—硝基复合肥。两条产品线互为上下游。既能将原材料吃干榨尽,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又实现了变废为宝,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新疆玉象胡杨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吉双介绍。

  目前,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和西北地区最大的硝基复合肥生产企业,玉象胡杨已建立起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产品全程实现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从一条生产线到循环“生产圈”,依托沙雅县丰富的油气资源,玉象胡杨已形成了完整的化工和农肥产品链。2023年,该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2亿元,工业增加值占沙雅县60%左右。

  “目前,我们正与国电合作,联合开发光伏制氢项目,一期项目投用可以解决企业大约1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缺口,实现装置满负荷运行。未来15年左右,液体肥可能会全面代替固体肥,我们公司去年销售液体肥8千吨,今年将达到1.6万吨,计划明年超过3万吨。”周吉双对未来满怀希望。

一块煤炭的“七十二变”

  一块煤炭能物尽其用到什么程度?可延伸的产业链究竟有多长?

  坐落于拜城产业园区西区的拜城县众泰煤焦化有限公司“煤—焦—化—电”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基地,将一块煤炭的“七十二变”演绎得淋漓尽致。

  “我们采用国际先进的大型焦炉清洁生产工艺和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技术,不仅每年可生产出优质冶金焦130万吨,而且还能利用焦炉煤气作为气源生产优质甲醇产品。”拜城县众泰煤焦化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兰鹏兵介绍说,历经十多年发展,该公司已形成集煤、焦、化、电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2023年,企业生产总值达25.896亿元。

  点煤成“金”的背后,是企业向“绿”而行、向“新”发力。

  通过煤气净化与化学产品回收+焦炉煤气制甲醇工艺,生产优质干熄冶金焦产品的同时得到硫酸铵、焦油、粗苯等化工副产品,富余净煤气进行甲醇合成得到优质甲醇产品,形成煤—焦—气—化的产业链——这是该企业从传统焦化产业延伸出的煤化工产业链之一,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并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环境保护的重大责任,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节约煤炭资源和综合利用煤炭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该公司生产技术部经理鲁鹏说,公司自成立以来,不断完善和提升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链,从细微处进行技术革新和设备改造,不断降耗提质。

  循环经济背后是一笔经济与环保双赢的账。如今,园区内的煤气、蒸汽、氮气等介质已实现100%利用,干熄焦项目每年可回收能源折合标准煤约6.3万吨,利用余热可产生蒸汽40万吨并发电1.1亿千瓦时,可满足本企业自身40%的用电需求。

  “目前,我们正在研发智能配煤系统,根据当地矿区原料煤的性质,开发智能化自动化配煤技术,使产品配方更加科学,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配煤成本。在后续产业链延伸方面,我们正在对甲醇合成过程中产生的驰放气进行再利用研究,将驰放气中含有的氢气制成液氨产品销售,到这一步,可以说实现了从煤到气的‘吃干榨尽’,增加了产品附加值,真正实现了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该企业总经理冯华说。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周津好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