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打造“优选地” 接住好产业
2024-08-30 11:09:57 来源: 石榴云/今日新疆
天山脚下,太阳能光伏板源源不断产生“绿电”;戈壁荒滩变身郁郁葱葱的果园;沙漠边缘成为中草药种植的致富家园;产业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众木成林”,石油化工、煤化工等产业聚链成群……炎炎夏日,万物热烈,一幕幕蓬勃发展的场景铺展在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阿克苏地区。
阿克苏地区资源富集,是新疆水土光热、煤电油气、林果棉花等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发展潜力巨大。
资源必须要转换、转化、加工变成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近年来,阿克苏地区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着力打造东中部产业转移最佳承接基地,全力做好承接产业转移这篇大文章,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筑巢引凤” 打造产业承接“优选地”
拜城产业园区内,拜城县众泰煤焦化有限公司130万吨/年焦化综合电气室中,可360度旋转、上下伸缩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沿着轨道缓缓移动,通过红外线读取设备信息;阿瓦提县,阿克苏天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娴熟地操作着高速运转的现代化纺织机器……
坐落于拜城产业园区西区的拜城县众泰煤焦化有限公司(航拍图)。拜城县众泰煤焦化有限公司供图
一幅幅热火朝天的生产建设画面,让人感受到企业在阿克苏投资兴业的东风之劲。
众多企业为何选择阿克苏?这里的产业优势和营商环境是最大的吸引力。
以拜城县众泰煤焦化有限公司为例,这家来自河南省的企业,是拜城县第一家利用焦炉煤气制甲醇的煤化工企业,该公司130万吨/年焦化项目装备有新疆首座6.25米捣固焦炉,项目投资16.95亿元;20万吨/年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年产值可达4.4亿元。
“拜城县矿产资源禀赋优越,且煤种全、品质优,为我们焦化企业发展提供了原料支撑。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升级,政府推动打造千万吨绿色焦化循环经济产业基地,保障了企业用能、用工、资金等各方面需求,新拜铁路项目、拜城民用运输机场项目都在建设,相信未来企业在这里的发展空间会更加广阔。”拜城县众泰煤焦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华说。
优化营商环境,阿克苏地区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改革为突破,向改革要结果。
“一网通办”“高效办成一件事”等便民利企措施相继落地。立足企业、群众异地办事需求,在全疆率先实施“跨区域通办”改革,160项服务事项“跨省通办”、85项服务事项“浙阿通办”;27个行业的200余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视频办”,将各级线下实体办事窗口搬到了企业、群众的“家门口、手掌心”。
2022年7月2日,阿克苏地区招商服务中心成立,迅速成为展示地区形象、接洽来阿客商、对接招商产业、跟踪服务项目、招商推介发布、举行集中签约的“会客厅”,为客商更加直观、全面、详细地展示地区及各县(市)投资环境、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市场信息、特色产品、招商方向等信息,更方便客商选择适合的投资项目和地点,快速推动项目洽谈签约,落地见效。
招商服务中心的成立,实现了招商引资由“企业找政府”向“政府请企业”、由“县(市)分头洽谈”向“中心统一商洽”、由“企业自己跑办”向“政府全程代办”转变。
今年5月,新疆嘉泰新材料有限公司出于发展规划,计划对生产线进行扩建,需新增22820千伏安用电容量。国网阿克苏市供电公司在了解企业用电需求后,进行现场勘察,迅速派出13辆施工作业车、40名作业人员,加快完成了新增设施建设,助力企业尽快投产。
阿克苏地区提出:“把企业家当作自家人,积极主动、尽职尽责、真心实意为企业排忧解难。”以土地、资金、人才、交通等资源要素为重点,补短板、固基础、优环境,地县领导包联服务企业,营商环境满意率不断提升。
在配套设施和各类优惠政策吸引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落户阿克苏地区。记者从阿克苏地区商务局了解到,2023年,阿克苏地区执行招商引资项目951个,落实到位资金1246.56亿元,同比增长21.52%,增长贡献率18.49%,贡献率居全疆第一。今年1月至6月,阿克苏地区执行招商引资项目554个,落实到位资金718.43亿元,同比增长6%。
双向奔赴 东西产业协作“再加速”
推动产业转移是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生产力布局的重要途径。东中部地区通过产业转出,腾出更多发展空间;西部地区通过产业承接,注入强劲发展动力。在此过程中,产业招商是实现产业转移的助推力。
8月3日,新疆·阿克苏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合作对接会在广州举行,围绕阿克苏地区特色资源、重点产业、区位优势、营商环境等进行现场推介,8个合作项目在现场成功签约,签约金额达55.3亿元。
这场产业合作对接会,是阿克苏地区今年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而举办的系列招商推介活动之一。
阿克苏地区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四套班子领导坚持“重要客商亲自接待、重点项目亲自洽谈、重大展会亲自带队”,围绕打造“八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一揽子谋划、一体化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今年1月至8月,阿克苏地委、行署主要及分管领导“领军挂帅”,高频次带队赴无锡、香港、澳门等地开展系列招商活动,累计开展“叩门招商”活动6次,洽谈对接项目40余个。
这两年,阿克苏地区聚焦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等招商引资重点区域,抢抓企业拟外迁扩张及产业转移机遇,围绕“八大产业集群”开展精准招商,促成一大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阿克苏地区。
从阿克苏地区2023年招商引资项目的投资省份看,自北京、上海、浙江等东中部地区引进项目627个,到位资金921.01亿元,占总到位资金的73.88%。
同时,阿克苏地区充分用好对口援疆省(市)资源优势,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援疆招商、驻地招商、推介招商等,探索“东部企业+西部资源”“东部市场+西部产品”“东部总部+西部基地”“东部研发+西部制造”等新型合作模式,坚持高起点引进、高水平承接,多举措加快打造东中部产业转移最佳承接基地进程。
嘉兴市援疆指挥部项目资金组、产业就业组组长陆建伟说:“嘉兴援疆以浙江产业援疆3个‘十百千’专项行动为总抓手,依托沙雅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引导产业落地沙雅,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产业援疆和两地合作共赢。”
浙江省“地瓜经济”向外生长的生动案例——沙雅钵施然智能农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沙雅钵施然”),依托浙江总部集团运作成熟的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管理经验,运用到沙雅厂总装装配生产线,同时把ERP、WMS等信息化系统也全部运用到沙雅工厂,一座现代化、智能化的生产企业在沙雅县快速生根、茁壮成长。2023年,该公司产值达5亿元,累计产值近20亿元,打破了高端采棉机长期被外资品牌垄断的局面,并凭借新疆向西开放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开拓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市场。
沙雅钵施然智能农机有限公司厂区。李想/摄
今年,嘉兴援疆还打破了省域结对限制,以市场和资源为导向,采用跨区域招商模式,成功招引新疆恒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落地沙雅县。
阿克苏地区商务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侯明平说:“阿克苏地区将继续深化与浙江等东中部地区的交流合作,推动两地产业协同发展。着力培育‘八大产业集群’,在服务和融入自治区重大发展战略中实现更好发展、展现更大作为。”
今年上半年,阿克苏地区执行“八大产业集群”有关项目418个,到位资金568.7亿元,占地区总量的79.16%,拉动全地区到位资金增长19.43个百分点,重点产业集群集聚成效进一步凸显。
西部优势与东部产业的双向奔赴,有力推动阿克苏地区“八大产业集群”从“样样都有”到“个个都强”,形成具有阿克苏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就业优先 招引产业聚焦“惠民生”
7月30日,在沙雅县盖孜库木乡梭梭林种植基地,连绵成片的耐盐碱荒漠植物梭梭长势旺盛,沙雅县漠鑫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朋辉一边察看梭梭下人工接种肉苁蓉的生长情况,一边介绍基地的情况。
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沙雅县,县域总面积3.2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2.7万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84.69%。
多年来,沙雅县积极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防沙治沙工程,引导企业探索“可持续公益的商业治沙模式”。2011年开始,沙雅县陆续引进多家治沙企业,在推进防沙治沙用沙的同时,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赢。
目前,沙雅县种植梭梭等沙生植物13.9万亩,接种肉苁蓉7.7万亩,现阶段亩产肉苁蓉鲜品可达到200公斤以上,亩均收益2000元左右,有效带动当地农户投身沙产业增收致富。
记者采访当天,沙雅县塔里木乡党委委员、副乡长周超带着本乡26户农户到盖孜库木乡参观学习。“塔里木乡也有相当规模的沙地、草地以及戈壁,我们想借鉴学习这里的沙生植物和中药材种植经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周超说。
规模化治沙可带动大量劳动力就业,平均每万亩需15至20个长期用工,每年需临时用工3000至4000人次,人均每年可增收4000元以上。
阿克苏三品汇农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西甜瓜种苗研发、种植、生产、销售、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公司。自2020年落户新和县后,该公司已投资建设200多座温室大棚,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2023年,阿克苏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4.2%,农产品加工率达73%,地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63家。
谋发展、强产业,一串串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的产业链,也是一条条增收致富的“民生链”。近年来,随着各类产业项目不断落户阿克苏地区,在带动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当地富余劳动力带来更充分的就地就近就业机会。
由浙江省和嘉兴市援疆指挥部牵线招引的沙雅钵施然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线上线下为一体的现代化智慧农机制造企业,主要生产涉及棉花耕、种、管、收全产业链农机机械化作业设备。
沙雅钵施然人事行政部专职经理刘泉介绍:“今年上半年,我们通过企业招聘,与县人社局点对点对接人才输送工作,累计招聘69人。目前,公司员工70%来自本地。接下来,我们计划开展技能培训,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从而提高员工薪资待遇。公司已免费培养特种驾驶技术人才累计超过4000人。”
沙雅县英买力镇英喀勒尕奇村村民阿里木·亚森通过岗前教育培训后,顺利在沙雅钵施然就业。阿里木说,他每月工资4500元,企业还为他缴纳五险一金,提供住宿、伙食。他会继续努力,争取一个月收入达到5000元。
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惠民生。“西飞”的“孔雀”在阿克苏这片热土上落地、生根、成长、腾飞,成为阿克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也必将为这里的人们带来更多福祉。(李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