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知“村晚”背后的美好生活

2024-04-29 15:36:09    来源: 今日新疆

  乡土间蒸腾的年味、多元文化的脉动、新气象带来的新活力,藏于一台台“村晚”中,在这些“村晚”的背后,就是各族群众越来越美好的现代生活。

《今日新疆》记者  李林淼 / 文

  除夕夜,央视春晚喀什分会场上,《舞乐新疆》用8分钟惊艳世界,一个开放自信、包容多元的新疆跃然世人眼前。春晚舞台外,一场场接地气、聚人气的“村晚”,也在天山南北连台上演。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新疆喀什分会场《舞乐新疆》节目精彩上演。约提克尔·尼加提/摄

  若说央视春晚是一席酣畅淋漓的“年夜盛宴”,那么“村晚”就是一场饱含乡风乡味、乡情乡愁的乡土大餐。一声声俚语方言热情描述着新农村、新农民、新面貌,一张张幸福笑脸传递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蓬勃气象。乡土间蒸腾的年味、多元文化的脉动、新气象带来的新活力,藏于一台台“村晚”中,在这些“村晚”的背后,就是各族群众越来越美好的现代生活。

是多姿的舞台,更是多彩的生活

  “策划三个月,排练三个月,演出三个月,回味三个月。”这句话道出了“村晚”在老百姓生活中的分量。老百姓站C位当主角,自导自演、自排自练,演的是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身边的变化,这些沾着泥土、带着乡情的生活片段被大大方方地搬上舞台。舞台上,村民演、演村民;舞台下,村民看、看村民,老百姓在不断地参与共情中“且陶陶,乐尽天真”。

  和田市吉亚乡阿孜乃巴扎村,在民族团结文化广场上,随着节奏欢快的舞蹈《民族团结一家亲》点亮舞台,村民们翘首以盼的“群众村晚”拉开帷幕,弹唱、小品、诗朗诵各类节目纷纷登场,掌声与欢呼交织一片,让年味愈发浓郁。

  在欢乐的氛围中,村民阿卜杜开比尔·艾则孜笑得喜气洋洋:“今年的文艺节目特别精彩,尤其是小品,演的就是我们的生活,看了印象深刻。看着他们表演,我都想自己上去展示展示了。”

  在伽师县克孜勒博依镇克孜勒坎特村村民活动中心的服装间,村民姑丽斯坦·阿布力克木在做最后的准备,一会儿她将登台表演。姑丽斯坦是村里的文艺骨干,舞台上的她舞姿热情奔放,眉眼间皆是自信。在她看来,村晚不只是一个舞台,更是她幸福生活的一部分:“我已经参加了好几年的‘村晚’了,起初也会放不开不好意思,但现在更多的是热爱与欢喜。”

  为了展示更好的状态,姑丽斯坦平日里也时常练习舞蹈,随着“村晚”不断推陈出新,姑丽斯坦会的舞蹈也越来越多,民族舞、现代舞自是不在话下:“跳舞已成为我的爱好,平时也会在手机上翻看舞蹈教学视频,带着姐妹们一起练习。”村晚不止于台上几分钟的惊艳,更是早已融入姑娘们的日常生活中,带给她们喜悦快乐,并在不知不觉间,让她们眉眼间增添了几分自信与骄傲。

  英吉沙县芒辛镇托万艾日克村的“村晚”虽已结束,村里的红领巾小课堂却热闹了起来,返乡大学生阿达莱提·阿布都拉在红领巾小课堂上,正在为孩子们科普年俗文化小知识。阿达莱提从“春节的由来”“春节的传统”“春联的来历”“龙年故事”四个方面,详细讲解了新春佳节之际走亲访友、贴春联、吃年饭等一系列风俗习惯。村里的孩子们通过学习了解春节年俗,利用年俗元素绘制了板报画和年画。托万艾日克村驻村工作队还为孩子们送上了新疆老年开放大学书法班学员手写的春联,用各种方式丰富孩子们的寒假生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植在孩子们心里。

英吉沙县芒辛镇托万艾日克村驻村工作队为孩子送上新疆老年开放大学书法班学员手写的春联。王艺潼/摄

  “村晚”以贴近老百姓的亲和力、接近生活的感染力,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这种喜爱源自于对乡村生活的真实呈现,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村晚”,也是当下农民群众物质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的真实写照。村晚的舞台很小,伸一伸手就能够到舞台上表演的村民;但“村晚”的舞台又很大,既展现出各具特色的民间文化“特写”,又浓缩着乡村发展的“大全景”。一台热闹的“村晚”,便是村民多姿多彩生活的最好呈现。

是多元的舞台,更是团结的注脚

  新疆“村晚”是多元文化百花齐放的大舞台。维吾尔族欢快的舞蹈热情洋溢,哈萨克族的歌声又将人们带往骏马飞驰的草场,蒙古族悠扬的马头琴让人神往宁静与优美的壮阔草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让人看到泱泱大国一路走来的昂扬自信。村晚的舞台不只是艺术的盛宴,更是文化交流交融的平台,生动展现着大美小美、美美与共。

  明艳的艾德莱斯舞起来,激情有力的大鼓敲起来,热情的麦西热甫跳起来,喜庆的腰鼓响起来。村民们舞动的龙身,在“村晚”现场上下翻飞,男女老少齐聚一堂共话团圆。泽普县阿依库勒乡党委副书记、宣传委员阿依布拉克·沙塔尔说:“‘村晚’让各族群众唱起来、跳起来、动起来,营造出了欢乐祥和、团结向上的浓厚氛围。”

和田市吉亚乡艾德莱斯村“村晚”现场。席亚鹏/摄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在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新城片区新城西门村的”村晚”,能容纳近千人的广场人头攒动,艾合买提江·吾甫尔正唱着京剧《梨花颂》,他用京腔京韵和维吾尔语的轮转演唱,引来现场一片叫好。

  艾合买提江是一位京剧爱好者,他日常借助电视和网络自己揣摩学习,“这个节目我准备了好久,每天下班的时候听听唱唱,逐渐掌握了唱词,熟悉了旋律,后面再研究角色的动作。自治区文化馆的编导来了以后,又帮我们丰富了整个节目队形和走台。我想通过这个节目,让乡亲们近距离感受京剧国粹的魅力,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艾合买提江说。

  阿勒泰市红墩镇阔克萨孜村“群众村晚”暨美食大赛,除了让人们欣赏到精彩的文艺节目,更让人食欲大开。村民将自己精心制作的特色美食带到活动现场,小蛋糕、手抓饭、韭菜盒子、大拌菜、胡尔达克……各民族各色美食一一上桌,美食辅以歌舞,村民间的感情也愈发融洽。

  “今天的美食大赛为我们提供了互相交流的平台,通过自己带来的特色美食和自编自演的节目,让我们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吃起来,让我们对彼此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村民阿依古丽·沙别提汗说。在此次赛事中,村民孙爱武制作的糕点获得二等奖。他说:“听说有美食大赛,我就带着自己做的糕点来参赛,没想到能获奖,非常有成就感。这个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还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多彩文化交相辉映的“村晚”,正是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生动注脚,各族儿女在同一个舞台合唱一首歌、共跳一支舞,每一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每一声发自内心的欢呼,都彰显着新疆各族人民对祖国、对家乡的深切情感。

是文化的舞台,更是精神的家园

  “村晚”这个搭建在乡村田野的大舞台,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从“送文化”到“种文化”,从文化自发到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通过以文化人,引入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营造文明新风尚,让乡村生活有“面子”更有“里子”。舞台上演绎的是歌、舞、剧,更是真、善、美,是生活本身,更是乡村振兴中凝结起来的精气神。

  和田市吉亚乡艾德莱斯村国家通用语言学习教室被布置一新,红红的灯笼高高挂,福字彩带贴满屋,硕大的LED屏幕显示着喜迎新春的画面。艾德莱斯村的“村晚”有很多充满朝气的年轻面孔,现代舞、网红热舞纷纷被搬上舞台,新潮的配乐带着强烈的节奏感,让这场“村晚”潮出了国际范。

  阿吉妮萨·努尔麦麦提是村妇女主任,也是“村晚”的策划者和参与者:“村晚生动呈现了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村民的日子好了,钱袋子鼓了,眼界打开了,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需求,搭建群众舞台在激发新时代文化活力的同时,也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莎车县将“村晚”搬进了各大景区,十二木卡姆专场演绎、戏曲联唱等传统艺术纷纷亮相,成为非遗文化的璀璨舞台。游客如克叶·苏力坦对木卡姆情有独钟:“春节小长假来莎车旅游真是太棒了!今天还看到了十二木卡姆的表演,现场非常热闹。我热切期待更多游客来莎车旅游,共同感受这里的魅力。”

  阜康市水磨沟乡柳城子西村的“群众村晚”上,阜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传承人杨含萍,介绍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的渊源及历史演变,并现场演示剪纸过程。村民沙吾列西·达热巴衣从小学习哈萨克族刺绣,看到剪纸与刺绣有相通之处,她很快就掌握了剪纸要领,还为大家分享了哈萨克族刺绣的技法。

  土里长出的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在丰富“村晚”内涵的同时,借力“村晚”这个接地气聚人心的舞台,得以展示传承,在老百姓近距离体验参与互动中,生生不息的历史文化、草根文化、民俗文化便有了活水源头,焕发新的生机。

阿勒泰市红墩镇吾勒格村群众村晚活动上,村民展示自己制作的刺绣品。阿尔达克·拜斯汗/摄

  在麦盖提县克孜勒阿瓦提乡古麻托卡依村的体育场,一场场精彩的赛事如火如荼。拔河比赛中,村民紧握绳索、团结一致、奋勇争先。乒乓球台上,选手们挥拍自如,灵活移动,击球声清脆悦耳。排球赛场更是热闹非凡,选手们配合默契,发球、扣球、拦网,引得观赛村民阵阵喝彩。古麻托卡依村将拔河、乒乓球、篮球、排球等运动搬上“村晚”,文体活动在丰富群众冬日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水平,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村民尼扎买提·艾合买提是一名资深的排球爱好者,自从村里有了排球队,他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能有这样一个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真的很高兴,在比赛中,我们全力以赴和对手同台竞技,在提高排球技艺的同时,也让我们展现了更好的精神风貌。”

  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借着“村晚”这台好戏,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了村民的生活,展示出乡村振兴的新面貌,村民也从融洽和美的氛围中汲取着向善向美的精神力量。

  遍布天山南北的“村晚”犹如升腾汇聚的烟火,将年味拉满,各族男女老少欢聚一堂,掌声与欢呼声不绝于耳。这一刻,“村晚”带着温暖,载着底蕴,透着自信,在乡土艺术表演中讲述万家灯火,照亮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崭新乡村。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周津好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