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 夯实经济增长“硬支撑”
2025-03-07 17:53:42 来源: 石榴云/今日新疆
“十大产业集群”对GDP贡献度不断提升,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顶梁柱”。新疆找准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科学路径,经济运行进入更加良性的循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
● 李雪梅 / 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2024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充分说明,产业发展是新疆经济稳中有进的关键引擎和“硬支撑”。“十大产业集群”建设推动新疆经济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立足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新疆精耕细作“十大产业集群”,构建具有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融聚产业特色,焕新产业动能,激发消费活力,促进产业向新而生、向高而攀、向绿而行。新疆找准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科学路径,经济运行进入更加良性的循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
俯瞰中铁联集乌鲁木齐中心站(无人机摄)。近年来,新疆在畅通生产链供应链上持续发力,在打通卡点堵点中确保“物畅其流”。目前,新疆“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基本形成,为现代物流走集群化之路提供了硬件保障、硬核支撑。宋玉龙/摄
提升了经济规模与效益。立足党中央赋予新疆的五大战略定位,围绕“十大产业集群”,不断丰富发展内涵,推动特色优势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形成了全面涵盖一二三产业发展的新布局,为新疆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2024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十大产业集群”对GDP贡献度不断提升,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顶梁柱”。如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作为“十大产业集群”之一,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8个百分点,带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煤炭产业通过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发展煤电一体化和煤化工产业,从单纯的煤炭开采向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生产等下游产业延伸,大幅提升了煤炭的经济效益。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新疆围绕“十大产业集群”建设,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向“智”向“绿”转型。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新型电力系统产业集群利用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大力发展风电、光电等新能源,不仅推动能源结构转型,而且促进新型材料的研发和生产,还带动了绿色算力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应用5G、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水平,如新疆煤矿加快推进智能化建设,截至2024年,全区66处正常生产煤矿已有29处通过智能化验收,煤炭先进产能加快释放,数智化转型加速推进。推动绿色矿业发展,提高矿产品的加工深度和附加值,2024年新增绿色矿山47家,累计建成绿色矿山158家,其中国家级61家、自治区级97家。
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围绕“十大产业集群”发展需求,着力培育具有新疆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出台了相关政策,吸引了大量企业、科研机构和人才等创新资源集聚,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新疆太阳能、风能、特高压输变电等产业技术全国领跑,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取得重大突破。产业之间协同创新不断增强,企业间、企业与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不断加强,实现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提高了科技成果应用率和转化率。2024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1%,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24.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6%,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13.6个百分点。
游客在昭苏县天山冰雪乐园游玩。新疆文旅产业正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邹懿/摄
扩大就业与民生改善。“十大产业集群”建设涵盖多个领域,从生产加工到服务等环节,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吸纳了当地劳动力,如纺织服装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各族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就业增加使居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同时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宽了居民收入渠道。全力推进棉花和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发展,产值超2200亿元,规上纺织工业增加值增长24.8%,吸纳就业100余万人。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集群,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和就业岗位增加。
增强区域竞争力。“十大产业集群”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新疆在全国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2024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4037万千瓦,位居全国新增装机规模前列,累计装机规模达到1.048亿千瓦,是西部地区首个新能源装机规模过亿省份。粮食产量连续两年站稳2000万吨以上,油气生产当量屡创新高,煤炭产量迈过5亿吨大关,为保障国家粮食、能源安全作出重要贡献。现代物流产业集群依托区位优势,构建高效畅通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推动中国新疆与中亚、西亚及欧洲国家的贸易往来,使新疆的优质产品走向世界。
加快构建具有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下一步新疆还需要在以下方面持续发力: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梁八柱”。围绕“十大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打造高质量产业集群示范基地。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全力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以产业集群思路理念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新疆向农业强区迈进。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培育新兴消费模式,持续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政策,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打造亚欧黄金通道,推动“疆电外送”通道建设,完善煤运、油气通道布局,打造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积极融入全国算力体系,全力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加快构建完善“十大产业集群”“1+10+N”政策体系,培育一批产业链“链主”企业,积极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巩固提升产业体系韧性和安全水平。
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开展重点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成果应用,推动科技创新与“十大产业集群”深度融合。聚焦油气、煤炭、矿产、新能源和种业等领域,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各类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成果转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从制度上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长期科技创新投入,深化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改革。扩大高水平科技开放合作,提升四方合作机制效能,推动科技援疆向宽领域、深层次拓展,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深化与周边国家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推进理工类、应用型大学建设,加快引育急需紧缺人才、高端人才,加快培养造就一支创新型人才队伍。
推动产业体系建设提质增效。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聚焦“十大产业集群”领域,积极搭建应用场景,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创造的新业态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深入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积极运用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建设研究开发、检验检测、成果推广、创业孵化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完善新型消费促进政策,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贯彻落实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打造审批少、流程优、服务好、效率高的营商环境。坚持全球视野、开放思维,对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大力支持产业和企业“走出去”,稳步扩大向中亚等周边国家制度型开放。发现并用好领军人才,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家施展才华创造更好条件。加大要素保障力度,保障重大项目土地供应,落实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政策,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化用能用水预算管理,完善数据基础制度及配套政策。
(作者单位: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