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村:用老手艺书写新精彩

2024-04-07 17:03:29    来源: 今日新疆

  在引领乡村文明风尚的同时,桑皮纸技艺还激发了乡村内生动力、拓宽了乡村发展道路,桑皮纸正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载体。轻薄柔软的桑皮纸,缔结了与历史的契约,继续书写着中华文明的璀璨篇章。

  ● 《今日新疆》记者  李晔/文   通讯员  赵绍亮  詹新芮

  墨玉县普恰克其镇布达村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素有“桑皮纸之乡”之称,古老的技艺——桑皮造纸在这里传承千年。

  布达村村貌。詹新芮供图

  春回大地,阳光明媚。走进布达村,新民居整齐划一、道路平整宽广、农家小院美丽别致、文化小广场充满欢声笑语……时光荏苒,桑皮纸产业的兴衰一直影响着布达村发展的起落。20世纪70年代,桑皮纸曾因手工造纸业衰落经历过低潮,随着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古老传统技艺又焕发出新的生机。现在,活跃在国际、国内书画展览舞台上的桑皮纸,正给古老的布达村带去发展的希望,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老手艺”创造“新经济”

  “梆、梆、梆……”木槌捶捣声从布达村桑皮纸产业园内的院落不时传来,院中的匠人们正各自忙碌,剥桑皮、锤捣、晾晒……随着匠人们的动作,经过一道道工序,一张张桑皮纸呈现在我们面前。

  比拉力·图尔荪巴柯一家是布达村远近闻名的造纸世家,他的爷爷托合提巴克·吐尔地被认定为桑皮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他和妈妈布再乃普·斯玛依作为桑皮纸传承人,一直在从事桑皮纸制作。“我们家祖祖辈辈都制作桑皮纸,是桑皮纸让我们家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布再乃普说。比拉力从小就跟着爷爷学做桑皮纸,他说爷爷做桑皮纸时认真的样子一直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对于怎样传承这门老手艺,比拉力有自己的理解,为此他开设了自己的短视频账号,通过拍摄桑皮纸的制作工序等,向更多人介绍桑皮纸。自2020年起,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墨玉县人民政府和新疆国画院的支持下,比拉力一家改造更新了家里的桑皮纸工坊、设备。近几年,他们一家仅制作桑皮纸每年就能增收十几万元。

  “我赶上了好时候,现在靠制作桑皮纸一个月能收入三四千元。”桑皮纸匠人海如里汗·艾合买提说。如今,桑皮纸制作技艺作为非遗项目频频登上各类文化交流平台,加之十余年来“桑皮纸上的中国画”品牌的持续推动,桑皮纸的名气越来越大,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关注,在新时代焕发出旺盛的文化生命力。

  千百年来,非遗技艺遵循着“口耳相传、心领神会”的传承方式,缺乏文字形式和统一标准。为了更好地规范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提升桑皮纸品质,新疆标准化研究院、墨玉县政府、新疆国画院联合为桑皮纸制作编订了地方标准,布达村每年都会定期举办桑皮造纸术培训班,教授标准的制作流程,现在村里已有50余人掌握了制作桑皮纸的手艺。桑皮纸主要生产作坊增加至27户,每户年平均收入5万元左右,懂得桑皮纸制作技艺的熟练工人达56人,桑皮纸制作技艺以其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实现居家就业的独特优势,直接带动200人就业,间接带动3000人就业,有效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老手艺”成为“新网红”

  春意渐浓,旅游市场升温回暖,来墨玉县旅游观光的游客明显增多,很多人来墨玉都会选择在桑皮纸产业园亲身感受一下桑皮纸的制作,来一场文化味儿十足的旅游体验。

  游客多的时候,比拉力也会客串讲解员,为游客们介绍桑皮纸制作技艺,“游客们在这里既能亲身体验桑皮纸的制作乐趣,感受在桑皮纸上作画,成品还能作为纪念品永久保存,很多游客都愿意尝试。”比拉力说。

  看得见、能体验、可带走……古老技艺和旅游的融合,带给游客出乎意料的惊喜。近年来,随着桑皮纸产业的发展,布达村在墨玉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核心区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打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桑皮纸一条街”和“桑皮纸文化园”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为了给游客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县里对布达村主干道旁的商户门面和农户家庭墙面进行了改造,建成了以桑皮纸制作技艺传承中心为核心的桑皮纸产业园,配套桑皮纸博物馆、民族乐器工坊、桑皮纸书画室、桑皮纸展销厅等观景点。这是非遗与乡村特色旅游融合的一次尝试。”墨玉县文旅局党组书记赵绍亮说。

  2021年4月,桑皮纸文化园建成开园时,当月就吸引游客近7000余人次,带动经济收入10万余元。目前桑皮纸文化园已成为网红旅游打卡地,闲暇时节前来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成为当地体验式沉浸式旅游的新亮点。

“老手艺”化身“新品牌”

  百川归海,华夏同根。透过一张张薄薄的桑皮纸,仿佛能看到穿越时光剪影,来自中原的造纸术沿着悠悠丝路而来,在和田地区不断发扬光大,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自古便流淌于和田居民的血脉,代代相承,生生不息。

  桑皮纸,摸起来略显粗糙,颗粒感明显,色泽淡黄,天然带着一份古朴与厚重,当其与中国画相遇创造出了别有韵味的美。多年来,随着一系列深挖桑皮纸文化内涵活动的开展,尤其是近10多年来,“桑皮纸上的中国画”这项打破传统边界的艺术新形式,让桑皮纸从农家小院走上了广阔的舞台,成为新疆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

  比拉力说:“随着桑皮纸的名气越来越大,我的桑皮纸生意也越来越好,来我这里买桑皮纸作画的画家也越来越多,有咱们新疆的画家也有来自国内其他省区市的画家,看到他们用我造的纸画我的家乡、画祖国的美景,那种感觉太幸福了,我们都是一家人。”去年比拉力和和田托合提瓦柯桑皮纸国际贸易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和周边60余户村民签订桑树皮收购协议,招收15名学徒,扩大了生产规模。他还注册了“托合提瓦柯”商标,致力于打造自己的桑皮纸品牌,并通过微信、抖音宣传推介,提升品牌知名度。

  伴随着桑皮纸产业的发展,布达村从事桑皮纸制作的女性也越来越多。布再乃普说:“我们村现在有很多妇女参与到了桑皮纸制作中,她们在家就能做桑皮纸,不影响照顾家里还能增收,真是一举两得。”

  除了与中国画共创精彩,融入了更多审美元素的桑皮纸呈现出了多样的文创产品:书画残片工艺品、剪纸、折扇、灯笼等,这些产品使桑皮纸更富实用价值和文化意义,更有灵魂和生气。

  从深挖桑皮纸的文化内涵,到着力打造桑皮纸文化品牌,再到不断开发桑皮纸文创产品,墨玉县把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融合起来,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运用现代思维,打造出富有乡村特色的产业体系。老手艺讲述出了新故事,小物件改变了大生态,村民有事可干、有技能可学、有手艺可练、有平台可展、有朋友可交,大大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乡村的精神力量,让乡风焕然一新。

  在引领乡村文明风尚的同时,桑皮纸技艺还激发了乡村内生动力、拓宽了乡村发展道路,桑皮纸正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载体。轻薄柔软的桑皮纸,缔结了与历史的契约,继续书写着中华文明的璀璨篇章。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周津好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