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山腹地书写中国隧道传奇

2024-09-10 19:04:22    来源: 石榴云/今日新疆

景丽君  孟根桑 / 文

  李亚隆是中国交建新疆乌尉公路包PPP项目乌尉6标项目负责人。从普通测量员到重点项目负责人,他取得20余项研发成果、7篇学术论文、5项实用新型专利的成果。这些成果背后,是他无数次与困难斗争、突破自我的结果。

李亚隆在天山胜利隧道管控中心分析设备进度问题。孟根桑/摄

  天山胜利隧道是一项世界级工程,全长22.1公里,是乌尉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2017年,面对这一艰巨任务,李亚隆主动请缨,远赴2000多公里外的大西北,在天山腹地开启当代“愚公移山”之路。“搞建筑,容不得一丝一毫马虎,我们要高标准、严要求,打造精品工程。”隧道施工经验丰富的他被委以重任,担任天山胜利隧道出口端负责人。

  在工程领域,技术研发与突破是推动项目进展的核心动力。

  中国交建新疆乌尉公路包PPP项目第6标段建设团队负责出口端隧道一半的施工任务。修建这样一条超级隧道,不仅是对技术的挑战,更是对意志的考验。李亚隆和他的团队立誓:无论多么艰难,都要让这条天路走进现实。

  李亚隆的团队在国内首次创新采用“三洞+四竖井”施工方案,中导洞采取TBM(硬岩掘进机)施工。当时团队没有TBM施工经验,大家对这个“大家伙”有些发怵。李亚隆说:“不会干我们就多钻研、多学习,人还能让机器给难住了。”

  他带领团队克服高海拔、低气温等恶劣环境,不断钻研学习,甚至住在会议室。他调动一切资源,组织项目骨干对国内类似项目进行调研、现场参观学习。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中导洞TBM于2020年8月7日率先始发,为后续快速推进打好了基础。

  810米、800米、790米……在“水帘洞”般的隧道出口端中导洞内,“胜利号”硬岩掘进机如猛兽奋力啃食岩石。随着硬岩掘进机刀盘的转动,岩石夹杂着泥水不断掉落,“胜利号”稳步向山体内部掘进。

  自开始参与天山胜利隧道项目,从前期论证、方案设计到启动施工,李亚隆和他的团队遇到的“拦路虎”不计其数。

  李亚隆说,涌水是出口端建设贯穿始终的最大难点之一,洞内涌水量大,一小时的出水量最多时接近一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加上反坡施工,施工位置比水平线低出20米,积水不及时排出,将造成淹机的风险。为此项目建设团队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论证,最终确定采用阶梯式排水法解决积水难题,顺利将涌水排出洞外。

  “最后关头,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控,不能出一点岔子。”在冲刺攻坚阶段,李亚隆密切关注每个施工点位进展,采用24小时轮班作业,人换机不停,确保隧道施工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天山胜利隧道左右主洞累计掘进均超过20公里,中导洞累计掘进超21公里,中导洞仅剩700多米将贯通,天山胜利隧道有望于今年年底前实现三洞全面贯通。

  天山胜利隧道的建设仍在紧锣密鼓进行着,李亚隆和他的团队仍在不懈奋斗。他们用智慧与汗水,书写着中国的隧道传奇。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周津好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