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君集做了什么,让李世民再也不上凌烟阁?

2023-06-16 21:32:00    来源: 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

  吾为卿,不复上凌烟阁矣。

——《封氏闻见记》

  在凌烟阁功臣中有一个非常特别的人物,他和其他功臣一样有着超强的能力,在玄武门事变和对吐谷浑、高昌的战争中立有大功,为大唐扬威西域。但是性格决定命运,他自视甚高,桀骜不驯,在遭遇挫折之后就转而以阴谋的方式报复太宗,最终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而他的所作所为也大大伤害了太宗皇帝,太宗甚至为此再也不登凌烟阁。这个人就是侯君集。

图片

侯君集背画像

  侯君集是关中豳州人,生年不详,史籍没有记载他的身世。但是 1958 年他母亲的墓志出土,透露出他的母亲姓窦,官宦世家,那么侯君集家门第也可能不低,因为古人讲究门当户对。史籍记载侯君集事迹是从他投靠李世民开始的。当时太原举兵不久,李世民一方面四处征战,一方面到处网罗人才,侯君集就是个人才。《旧唐书》记载说他胸有大志,但是不踏实:“性矫饰,好矜夸,玩弓矢而不能成其艺,乃以武勇自称。”比较骄傲,很自负,学射箭也学了个半截子,但是不耽误他以武艺自夸。不过从他后来的经历来看,侯君集有很强的军事指挥能力和行政才干,他的自负也不是没有资本的。当然了,他有点太自负了,所以不能与同事处好关系,也不能正确面对人生低谷,智商可能很高,但是情商大大不足。

  李世民当秦王的时候侯君集就一直陪伴左右,在玄武门事变之前,侯君集的态度和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是一致的——先下手为强,所以史籍记载说:“建成、元吉之诛也,君集之策居多。”(《旧唐书·侯君集传》)李世民最看重这个,侯君集因此官拜右卫大将军。

  侯君集的前半生可谓顺风顺水,他最突出的贡献是连续打了两场胜仗,建立了很大的功勋。

  第一场,对吐谷浑的战争。

图片

唐代吐谷浑位置示意图。底图/谭其骧版《中国历史地图集》

  吐谷浑是青海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来源于鲜卑。此次讨伐吐谷浑,主帅是老将李靖,侯君集是副手,但是侯君集在这场战役里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在唐军登上青藏高原之前,侯君集给李靖建议,要出其不意突袭敌人,李靖采纳了他的意见,派遣轻骑兵携带干粮猛扑敌人腹地。敌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于是向青藏高原腹地逃跑,那里海拔高,唐军会不适应。而且吐谷浑人一边跑一边在身后放火,将大片大片的草原烧个干干净净,这样唐军的马就无草可吃。唐军此时应该是见好就收,还是该穷追不舍?部将们争论不休,侯君集当然是主张继续追击的,李靖再次采纳了他的建议,兵分两路,“靖与薛万均、李大亮趣北路,使侯君集、道宗趣南路。”(《旧唐书·侯君集传》)两路人马紧紧追赶,不给敌人喘息之机。

  这一路唐军要克服高原反应,还要给马找草料,没水喝就饮冰啖雪。有的地方连冰雪都没有,就用刀刺马身,喝马的血。侯君集等人就是这样以惊人的毅力咬牙坚持下来,行军二千余里,终于追上并且大破敌军。侯君集还带人去寻找并观察黄河源头,这可能是历史上官方第一次寻找黄河源头的举动。最后侯君集与李靖会师,胜利凯旋。

  回来之后唐太宗拜侯君集为陈国公,而且让他担任吏部尚书,管理全国的公务员。这时侯君集一个短板就暴露出来了,原来他小时候没有好好学习,认字没问题,但是没学问。唐代选拔官员,讲究“身言书判”,侯君集是吏部尚书,可是文化方面却有较大短板,但是他奋发图强,“君集出自行伍,素无学术,及被任遇,方始读书。典选举,定考课,出为将领,入参朝政,并有时誉”(《旧唐书·侯君集传》)。也就是说他恶补文化,读了很多书,而且在主持选拔、考核官员的时候展现了很强的行政能力,为当时的人所称道。

  第二场,对高昌的战争。

图片

唐代高昌位置示意图。底图/谭其骧版《中国历史地图集》

  过了几年,又有一场重大战争等着侯君集去打,那就是对高昌的战争。

  高昌就是今天的新疆吐鲁番,高昌国是个民族成分多样化的国家,因为它地处丝绸之路上,所以是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地方。时任国王叫麹文泰,是汉族人。这人曾经盛情款待取经路过高昌的玄奘和尚,在贞观四年(630)还曾经偕夫人来过唐朝首都长安。唐太宗盛情款待他们,而且还封他的夫人为公主。但是这次唐朝之行却给麹文泰一个错误的印象,他认为唐朝国力衰败。原来隋朝的时候麹文泰也来过中原,当时隋朝国力非常强盛,隋炀帝大业五年(605)的各项经济指标,唐太宗终其一生都没能够超越,唐朝建国之后一百多年的开元、天宝年间国力才超过了那个时期。再加上隋炀帝本人好大喜功,善于掩饰,尤其爱在外国人面前展现“国力”,比如他曾经在洛阳举办万国大会,外国人在城里吃饭都不要钱,还把洛阳城里的树干都用丝绸包裹起来,通宵达旦举行歌舞表演,乐队人数成千上万,就为了获得外国人称赞。所以麹文泰来到隋朝,当然会觉得这里富丽堂皇、国力强盛。

  唐朝时麹文泰再来,形势不一样了,唐朝还没从战乱中完全恢复,再加上唐太宗没那么强的虚荣心,所以比较务实。麹文泰入朝这一路上物资供应都不能完全保障,史籍记载说:“往年文泰入朝,所经州县,犹不能供。”(《旧唐书·魏徵传》)所以麹文泰开始轻视唐朝,他对自己的大臣说:“吾往者朝觐,见秦、陇之北,城邑萧条,非复有隋之比。”(《旧唐书·高昌传》)所以他有了不臣之心,而且此时西突厥不断拉拢他。西突厥是唐朝的敌人,他们无时无刻不想着控制丝绸之路,而高昌是丝绸之路重镇,所以他们不断对高昌进行利诱。麹文泰心中的天平倾斜了,他倾向西突厥了。

  他再也不来朝贡,而且率军攻打唐朝的属国伊吾国、焉耆国。西域各国到唐朝进贡的使节只要经过高昌的,他一律扣住不放。有隋末逃亡到高昌的内地民众想回国的,他也扣住不放。丝绸之路名存实亡。

  唐太宗十分恼火,派使者前去谴责,希望高昌能幡然醒悟,结果麹文泰毫不在意地说:“鹰飞于天,雉窜于蒿,猫游于堂,鼠安于穴,各得其所,岂不活耶!”(《旧唐书·高昌传》)鹰是天上飞的,野鸡是草里窜的,猫在厅堂上行走,老鼠在洞穴里躲着,各安其所多好,要求唐朝不要干预自己。唐朝是当时东亚世界的领袖,保卫丝绸之路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说实话,以当时唐朝的经济结构而言,丝绸之路的贸易绝不是国家根本。中国是个重农国家,外贸在当时最多算锦上添花。但是中亚西域很多小国,全靠丝路商税和贸易生存,所以他们希望唐朝能来整顿秩序。

  经过一番思考,唐太宗决心任命侯君集为交河道大总管,率领兵马数万人攻打高昌。

  消息传到高昌,麹文泰竟然不怕,他说:“唐去我七千里,沙碛居其二千里,地无水草,寒风如刀,热风如烧,安能致大军乎!”(《资治通鉴》卷一九五)他还轻视唐朝的国力,认为唐朝没力量组织一场大规模远征。

  但是侯君集是一个毅力顽强的将军,在他的带领下,唐军克服了沿途的艰难险阻,大军直逼高昌腹地。而且侯君集还带着一大批善于制造攻城器械的工匠,一出戈壁找到树林就动手造各种器械,诸如撞车、抛石车、巢车之类。麹文泰听说唐军真的来了,极度震惊,竟然暴毙而亡。他的儿子麹智盛即位。

  侯君集得到情报说麹文泰死了,而且即将举行葬礼,部下建议趁着敌人国葬之际发动突然袭击。侯君集不同意,他说:“不可,天子以高昌无礼,故使吾讨之,今袭人于墟墓之间,非问罪之师也。”(《资治通鉴》卷一九五)(我们是正义之师,吊民伐罪,要打堂堂正正的战争,不能利用人家办丧事的机会偷袭。)

  于是大军在他指挥下徐徐推进,麹智盛开始还想抵抗,但是高昌军队的战斗力无法跟唐军相比。唐军包围住高昌的城池,各种攻城器械蜂拥而上,用木头填塞壕沟,在巢车配合下抛石机将敌人的城楼和城墙打坏,又使用撞车撞击城墙,城墙塌了好几丈。根据考古勘查,高昌故城是夯土城墙,所以撞车可以撞坏它。这样的猛攻使得高昌再也无法支持,麹智盛不得不向唐军求和。他写了一封信给侯君集,说得罪皇上的是先王,他已经死了,我刚刚即位,还求您哀怜。

  侯君集回答他说,你当亲自来我军中投降。但是麹智盛还心存侥幸,迟迟不肯投降。原来他还在希冀西突厥能来救他,西突厥有大部队就在离高昌不远的地方,麹智盛就指望他们来救援。但是他没想到的是西突厥是个纸老虎,看见侯君集大军赫赫军容,竟然不敢来,而且拔营远遁,逃到千里之外。麹智盛计无所出,加上唐军攻城越来越急,不得不投降,当了侯君集的俘虏。唐军获得三郡、五县、二十二城。

  降服高昌使得丝绸之路重新畅通,西域国家欢欣鼓舞,唐朝国威再一次得到展现,侯君集也达到了他人生的顶点。可也就在此时,他性格中阴暗的一面开始暴露,也使得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按照官方说法,主要有两个体现:

  第一,磨班超碑自述功劳。

  侯君集有个部下名叫姜行本,在行军途中看到了汉代班超纪功碑,“其处有汉班超纪功碑,行本磨去古刻,更刊颂陈国威灵”(《新唐书·姜行本传》)。他把班超碑文给磨掉,然后刻上新的内容,称赞 “陈国”的功勋,“陈国”就是陈国公,侯君集的封号。部下干的事侯君集不可能不知道,即便没有授意,起码是默许了。那时也没有保护文物的意识,我们就不苛责他毁坏文物,但主要的问题是——侯君集功劳能盖过班超吗?

  如此说来,宝贵的汉代班超纪功碑就是毁于姜行本之手,而侯君集等人的狂妄似乎也得到了佐证。但这是官方说法,实际情况如何呢?实物发现目前却不能证实这段记载。

  新疆哈密北四十五公里有焕彩沟,沟内有石碑一通, 三面有字,西面有清代岳钟琪所书“焕彩沟”三字,其余字迹已经漫漶不清,但是依然可辨认“惟汉永和五年六月十五日”“沙海”等字样,《新疆图志》保留有拓片,可辨认文字如下:第一面:“惟汉永和五年六月十五日伊(下缺),马云中沙南侯获字伯(下缺)……孝廉(下缺)。”第二面:“君囗字伯(下缺),次元字仲(下缺),囗囗径安(下缺)。”第三面:“陶(下缺),束(下缺),建宁(下缺),奚斯(下缺)。”

  根据马雍《新疆巴里坤、哈密汉唐石刻丛考》,碑西面还有楷书字迹,与碑上其余文字截然不同,可辨认出“唐姜行本”“囗囗十四年六月”等字样,所以高度怀疑这就是《旧唐书》所说姜行本磨掉的汉碑,但是疑问在于此碑是班超纪功碑吗?看来不是,文字内容没有一点和班超有关的迹象,而且“永和五年”是公元140年,距离班超去世已经有三十多年。看来姜行本的确磨去了汉碑制作了自己的碑,但这块碑与班超无关。有趣的是,巴里坤还有另外一块姜行本纪功碑,此碑不在高昌(吐鲁番),而在二百五十公里外的巴里坤松树塘,为何?多位学者认为这是因为姜行本担负的是伐木制作攻城器械的任务,松树塘自古就是林木繁茂之地,所以姜行本曾来过此处,碑文里有“伐木殚林,公输比妙”等字样,正是形容其制造器械。《旧唐书·侯君集传》:“高昌平,君集刻石纪功还。”此事为八月事,而焕彩沟碑时间是六月,因此马雍等认为姜行本前后刻过两块纪功碑,一块是焕彩沟碑(即被传为磨掉班超纪功碑文字的那一块),另一块是现存的《姜行本纪功碑》。

  目前来看,只要没有第三块碑的发现,或者不能证明第二块《姜行本纪功碑》也是磨掉汉碑再制作的话,就不能证明《旧唐书·姜行本传》里姜行本磨掉班超碑一事的真实性。它有可能是姜行本磨掉永和五年汉碑一事的以讹传讹,保留到正史里可能是史官们觉得可以以此来烘托侯君集及其部下的狂妄,为侯君集后来的覆灭背书。

  第二,军纪败坏。

  磨碑之事存疑,但是军纪败坏一事成为侯君集无法消除的污点。进入高昌都城后,侯君集带头破坏军纪。高昌是丝绸之路国家,富有财货,侯君集可能早就垂涎三尺了,史籍记载说他“辄配没无罪人,又私取宝物。将士知之,亦竞来盗窃,君集恐发其事,不敢制”(《旧唐书·侯君集传》)。将无辜的平民发作官奴婢,又盗取各种宝物,将士们看到主帅这样干,也都纷纷效仿。侯君集怕大家说是学他,所以不敢严肃军纪,听之任之。这件事给唐军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也使得长安舆论哗然。

  侯君集班师回到长安的时候,等待他的不是庆功宴,而是牢狱之灾。侯君集遭到了弹劾,罪名就是败坏军纪,有关部门将其下狱要进行审判。此时大臣岑文本站出来替侯君集说话,他说:“记人之功,忘人之过,宜为君者也。”意思是当君主的要善于记住部下的功劳,忘记部下的过错,他列举了汉武帝宽恕李广利、隋文帝宽恕韩擒虎的故事,他还引用了黄石公《军势》里的一段话:“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故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计其死。”意思是部下有聪明的、勇猛的、贪婪的、愚钝的,你应该充分顾及他们各自的特点,由着他们的天性,但是要把他们的天性和力量都纳入为国效力这个渠道中来。让智者为立功而骄傲喜悦,让勇者发挥他们的勇猛,让贪婪者因为利益诱惑而发挥能量,让愚钝者不畏其死,总之一句话——君主要善于使用各种人,要善于利用他们的特点,哪怕是缺点,也要变成为我所用。因此他恳求唐太宗原谅侯君集,毕竟这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太宗听从了岑文本的劝告,释放了侯君集。这是法外开恩,岑文本这一番高论实际上是一种政治实用主义,不顾法制原则,也不顾政治影响,就因为侯君集能力强就不顾此事的恶劣影响而网开一面。岑文本救得了侯君集一时,救不了他一世。

  侯君集因为此事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委屈,越发觉得自己冤枉了,怨气郁积。他这种性格张扬的人容易激动,也容易被挫折搞得一蹶不振。史籍记载说他“自以有功于西域,而以贪冒被囚,志殊怏怏” (《旧唐书·侯君集传》),他总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所以一股子邪气没处释放。

  于是陆续间,有好几个人察觉到了侯君集的叛离之心。

  在侯君集还比较受太宗器重的时候,太宗让他去跟李靖学兵法。李靖是唐朝第一军事理论家,李靖还是侯君集老上级,曾一起远征吐谷浑。可是学了一阵子,侯君集跑到太宗面前告状,说李靖想谋反。他说:“李靖将反。至隐微之际,辄不以示臣。”(《大唐新语》卷七)意思是每每兵法学到紧要关头,李靖就不教我了,他留一手是想造反时候用。太宗把这个话告诉李靖,李靖说现在是太平时日,我教给他的兵法已经足以应付一般的战阵了,他非要穷尽我的兵法,意欲何为?“今君集求尽臣之术者,是将有异志焉。”(《大唐新语》卷七)他想穷尽我的兵法,说明他才是有野心的。还有一次,李靖和侯君集一起骑马去尚书省,一路上侯君集总是若有所思,走过去了都没发现。李靖立即得出结论:侯君集心不在焉,有谋反意图。这就是互相敌视带来的“疑邻人偷斧”的心态,不过后来的事证明李靖还真没看错,侯君集的确谋反了。

  李道宗是唐朝宗室,也是名将。侯君集被太宗赦免之后李道宗也觉察到了侯君集的怨气。有一次宴会上李道宗跟太宗说未来如果有难,侯君集必然是谋反头领。太宗问他依据何在,李道宗说侯君集自打灭了高昌,自以为有天大功劳,耻居房玄龄、李靖之下,再加上认为受了委屈,所以整天口吐怨言。太宗回答说你也没真凭实据,不要乱猜测,“朕岂惜重位,第未到耳”(《旧唐书·江夏王道宗传》)。我以后还会重用他的,只不过时候没到。但是很可惜,侯君集等不到那一天就想谋反了。

  大臣张亮有一次到洛州当都督,侯君集送行时候突然来了这么一句——“何人相排?”(《资治通鉴》卷一九六)(谁排挤你去洛州?)洛州就是洛阳,唐高宗时开始以洛阳为东都,去那里当都督怎么算被排挤?于是他随口开了个玩笑:“非公而谁!”(《资治通鉴》卷一九六)(除了你还有谁?)没想到就这一句玩笑引发了侯君集好一通牢骚:“我平一国来,逢嗔如屋大,安能仰排!”(《资治通鉴》卷一九六)(我平了一个国家,带来的责难跟一个屋子一样大,哪里还有本事排挤你?)然后他撸胳膊挽袖子说:“郁郁殊不聊生!公能反乎?与公反!”(《资治通鉴》卷一九六)张亮听了这个话吓出一身冷汗。侯君集走了,张亮悄悄去找太宗皇帝,太宗问:侯君集和你说话时候有没有第三人在场?张亮说没有。太宗说,既然如此,我要以你的话为证据责问侯君集,他必然不承认,到时无旁证、无物证,案件审不下来,还会搞得人心惶惶,所以此事我记下,但不要再声张。太宗这就算把这个事压下来了。

  通过以上三个例子可以看出来,侯君集此时是自高自大,目中无人,而且怀着极大的怨气。唐太宗虽然隐忍,但忍耐是有限度的。

  太宗的担心还是变成了现实,侯君集真的谋反了,他深陷太子李承乾的谋反阴谋之中。李承乾贵为太子,但是遭到了魏王李泰的威胁,太子位可能不保,所以李承乾就暗地里招募人手,以备不时之需。李承乾也知道侯君集对皇上不满,所以就主动联络他。当时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是太子部下,所以太子就通过他招揽侯君集。侯君集加入了这个阴谋集团中,侯君集曾在太子面前说:“此好手,当为用之。”(《旧唐书·侯君集传》)(我这手可是个好手,当为您所用。)

  据说侯君集心里还有个自己的意图,“君集以承乾劣弱,意欲乘衅以图之,遂赞承乾阴图不轨。”(《旧唐书·侯君集传》)意思是侯君集认为李承乾是个蠢材,可以利用。这意思是说侯君集有更大的打算,想先帮助李承乾谋反,然后,既然这个家伙蠢笨,那么自己是不是可以取而代之?如果为真,那侯君集的野心就不仅仅是泄愤那么简单了。

  加入了阴谋集团,侯君集寝食不安,担心泄密坏事。有时候睡着睡着就突然惊醒了,醒了就唉声叹气。他夫人看他这个样子好生奇怪,对他说:您是国家的大臣,为何这样寝食难安?你肯定是心里有事,假如不是好事,希望你能去自首,或许可以保全性命。可见他夫人差不多都猜到了是什么事,但是侯君集没听她的。

  李承乾东窗事发的时候,侯君集也就暴露了。他女婿贺兰楚石马上就向皇帝举报了自己的岳丈,侯君集第二次被投入监狱。这次来审问他的不是别人,正是太宗本人。太宗来到牢房,对侯君集说:我不想让那些刀笔吏羞辱你,所以亲自来审问。几项证据一摆,侯君集哑口无言。太宗长叹一口气,看来谋反是实。

  回到朝堂之上,太宗对群臣说:侯君集也是个对国家有大功的人,我还记着他的好。现在这事出来了,按理说侯君集是死罪,但是我想饶他一命,你们觉得如何?群臣们纷纷说:“君集之罪,天地所不容,请诛之以明大法。”(《旧唐书·侯君集传》)他罪不容赦,群臣们等于是判了侯君集的死刑。这就是侯君集糟糕的人际关系的体现,当他落难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支持他,当年那个支持他的岑文本也不吭声。掉在井里的侯君集只看到群臣丢下斗大的石头,却没有一根救命的稻草。

  唐太宗召见侯君集,说不杀你不行了,从此与君永别。侯君集涕泪横流,唐太宗也十分伤心,说了这么一句话:“吾为卿,不复上凌烟阁矣。”(《封氏闻见记》)(以后再上凌烟阁,看到你的画像我会伤心,从此我再也不登凌烟阁了。)

  在刑场即将就戮的时候,侯君集的表现还算是一条汉子,史籍说他十分镇静,脸色不改,对监刑的官员说:“君集岂反者乎?蹉跌至此!然尝为将,破灭二国,颇有微功。为言于陛下,乞令一子以守祭祀。”(《旧唐书·侯君集传》)(我不是谋反者,一时糊涂走错路而已,我好歹也算灭过两个国家,总有点功劳吧。你替我向皇上请求一下吧,留我一个儿子延续香火。)太宗听了监刑官的汇报,当即决定赦免侯君集夫人和一个儿子,算是给这个老部下一个安慰。

  一代英雄侯君集就此辞世。人的能力和情商究竟哪个更重要?有的人有能力而无情商,遇到一点挫折就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能力对这样的人来说就是一味毒药。因为有能力,所以他就认为上级应该重用他,对他的缺点应该视而不见;因为有能力,所以他有了谋反的野心,卷入阴谋集团;因为有能力,所以他看不起别人,搞不好人际关系。侯君集的历史就是一个智商太高、情商太低的人的失败史。

  本文整理摘自《凌烟阁:大唐风云人物启示录》——

图片

《凌烟阁:大唐风云人物启示录》

作者:于赓哲

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4月

[责任编辑: 罗晓丽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