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洞考古现场红旗飘扬

2022年12月19日 11:18:08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通天洞遗址   图片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资料图片)

  天山网-新疆日报 记者 张海峰

  金秋时节,位于吉木乃县托斯特乡的草原石城景区天高云淡,草色微黄,整个景区仿佛披上了一抹淡淡的金色。景区内通天洞遗址考古工作仍在进行中。纷至沓来的游客,不光为了感受草原石城的美景,也想探寻一下景区内通天洞遗址的古老历史。

  在考古现场,鲜艳的红旗迎风招展。“飘扬的国旗、党旗让游客和牧民更尊重理解我们的工作,即使旅游旺季,考古工地也不受影响。”通天洞遗址考古队领队、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于建军说。

  通天洞遗址的发掘始于2016年,它将新疆的历史轴线延伸到4万年以前。不仅填补了新疆史前洞穴考古的空白,也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发现,曾当选“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近两年来,考古工作者又在这里发现了5200多年前的小麦青稞和约5000年前的黍(黄米)。前者来自西亚,后者来自中国华北。黍麦相逢让学者推测,5000多年前,古西域曾有一条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草原通道”。引人瞩目的考古新发现让通天洞遗址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草原石城是吉木乃县着力打造的国家4A级景区,随着通天洞遗址的发现,游客日益增多。与此同时,自2016年以来,考古发掘工作一直在持续进行中。如何在管理好考古发掘工地的同时,向大众更好地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我们竖起红旗,并设立了考古标识,大家看到旗帜就会明白,我们正在进行国家的重大考古项目,就会尊重考古工作者的工作,积极配合考古工地周边的管理、遗址的保护。”于建军说。

  效果立竿见影。通天洞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周边并没有设围栏,红旗起到了比围栏更好的效果。无论游客还是牧民,都会自觉和工地保持安全距离,绝不跨进考古工地一步。“夏秋季节,游客多的时候,还有游客自发帮我们疏导游客、管理现场。”于建军说。

  在做好考古现场管理的同时,考古队把现场当作了生动的考古科普大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通天洞遗址考古工地边上,一直放着几块图文并茂的展板,深入浅出地向大家普及与旧石器时代考古相关知识、通天洞的考古新发现;展板内容经常更新,考古队队员现场讲解。

  近年来,“研学游”不断升温,通天洞遗址考古队也定期举办考古工地开放日活动,让游客摸摸考古手铲,体验一下田野考古,解答游客好奇的问题,传播历史文化知识。“现在,通天洞周边的牧民都自豪地告诉游客:我们那里有4.5万年前的遗址。通过这个考古发现,他们懂得了一些历史文化知识,也更加热爱家乡。”于建军说。

  “党旗在考古工地上飘扬,是一种无声的力量。考古工作是非常考验耐力的。我们每年在通天洞遗址工作六七个月,其中的艰辛鲜为人知,党员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于建军说。野外考古期间,队里定期举办党日活动,全员参加。今年7月,郑州遭遇特大洪灾,通天洞考古队党日活动的一项内容就是为灾区捐款。

  “我们每个考古队都成立了党小组或学习小组,把党史学习教育和考古发掘工作有机融合,把学习成效不断转化为工作动力。”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所长李文瑛告诉记者。

  “通天洞遗址考古现场竖起的红旗让我们能更好地开展工作,也让文物保护的理念被更多人接受,同时对我们也是一种激励。”于建军说,“现在,这个经验已经被其它省市考古队采用了。”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王昕冉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