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地保护和传承《玛纳斯》”

——专访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玛纳斯》研究室主任依斯哈别克•别先别克

2022年09月03日 22:50:08    来源: 天山网

  《玛纳斯》是怎样的一部史诗?目前有哪些机构在研究《玛纳斯》?在传承保护《玛纳斯》期间,有哪些背后的故事?近日,天山网对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玛纳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依斯哈别克•别先别克进行了专访。

  关键词:精神财富

  依斯哈别克•别先别克:英雄史诗《玛纳斯》传唱千年,演唱异文繁多,篇幅宏大,其中最有名的是玛纳斯及其后世共8代英雄的谱系式传奇故事,长达23.6万行。它经玛纳斯奇们代代相传,不断积累,发展成为民间文学中的稀世珍宝,同时也是整个柯尔克孜文化艺术发展的源泉、杰出创造和口承“百科全书”。柯尔克孜族居住区域的传统节庆、民俗活动是其主要的文化空间。

  《玛纳斯》既是整部史诗的统称,也是史诗第一部主人公的名字,他是一名千年前的英雄人物,玛纳斯及其子孙率领柯尔克孜人民多次征战,反抗外来侵略者,并带领人民群众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

  作为中华民族三大史诗之一,《玛纳斯》是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之一。它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哲学思想、历史、语言、美学、天文、医药、军事、伦理、道德、传统生活等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时间线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和国家一直十分重视史诗《玛纳斯》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国家和自治区宣传文化主管部门一直以来支持和帮助史诗《玛纳斯》的调查、记录、整理、翻译、出版、研究。

  20世纪60年代以来,80多位玛纳斯奇的演唱资料被记录下来。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记录整理的居苏甫•玛玛依的《玛纳斯》唱本8部18卷从1984年至1995年全部用柯尔克孜文出版完毕,后来分别出版两卷本、《新疆文库》项目四卷本以及吉尔吉斯文一卷本等合订版本。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玛纳斯》研究室还记录整理出版了艾什玛特•曼别特居苏甫、萨特巴勒德·阿勒等多位玛纳斯奇的唱本,各种文字、内容丰富的《玛纳斯》研究论著更是陆续出版。多次举办了《玛纳斯》传承人培训、《玛纳斯》研究人员培训、《玛纳斯》保护国际论坛、首届《玛纳斯》国际演唱比赛、“居苏甫•玛玛依杯”《玛纳斯》演唱比赛等等。

  2006年,国务院批准《玛纳斯》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我国成功申报史诗《玛纳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4年,自治区文联与克州人民政府联合成立《玛纳斯》汉译工作委员会,以居素普·玛玛依演唱的《玛纳斯》为蓝本,2021年完成了《玛纳斯》八部18卷23万行,2000余万字的汉译任务,历时17年。史诗《玛纳斯》居苏甫•玛玛依变体汉文全译本是各民族专家学者、翻译家集体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一代代人艰苦努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史诗《玛纳斯》汉文全译本的出版,是史诗《玛纳斯》从口耳相传到文字传播的历史性飞跃的又一个重要成果,是中国史诗学史上的盛事,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此外,《玛纳斯》其他变体或部分传统篇章也先后翻译成汉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蒙古文、俄罗斯文、英文、德文、日文、土耳其文等语种出版发行,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上世纪60年代,玛纳斯奇与调查组合照(后一行从左到右:居素普·玛玛依、萨坎·奥穆尔、帕孜力·阿比开、陶阳、刘发俊等工作人员)。

  关键词:酷爱

  依斯哈别克•别先别克:柯尔克孜族人口虽然少,但语言、文化保留得比较好。我从小就喜欢《玛纳斯》,那种丰富的联想、生动的比喻、优美的声调、充满韵律的节奏让我痴迷。《玛纳斯》的演唱活动具有群集性。玛纳斯奇演唱史诗与听众对于史诗的接受、互为依存,互为影响。玛纳斯奇演唱内容精彩,技艺高超,听众专注聆听,反响强烈,甚至草原上出现听众外涌内挤,挤塌毡房的事情。没有听众,《玛纳斯》不可能形成、发展;没有听众,史诗《玛纳斯》也不可能流传至今。听众积极参与《玛纳斯》的创作,才使这部史诗进入一种连续性变化的经验视界。

  柯尔克孜人民酷爱《玛纳斯》的同时,更崇敬玛纳斯奇。《玛纳斯》史诗万代流传,玛纳斯奇丰功盖世。玛纳斯奇们有着超人的记忆力,演唱起来如行云流水。虽然不用乐器伴奏,他们表演时感情充沛,表情丰富,语调时而激昂,时而底缓悠长,且伴有一定的手势。大玛纳斯奇能通宵达旦地演唱,甚至长达几十天。

  柯尔克孜族对《玛纳斯》的崇拜,与其他民族对自身民族史诗的崇拜都不同,柯尔克孜族人不仅认为玛纳斯是一个传说中的英雄人物,甚至笃信玛纳斯在历史中存在过。同样,我也是带着一种敬畏的态度,以一颗虔诚的心研究、保护和传承《玛纳斯》,感受我们民族心灵的震颤。

1998年6月,乌鲁木齐南山。依斯哈别克•别先别克与《玛纳斯》演唱大师居苏甫•玛玛依在一起。

  关键词:原汁原味

  依斯哈别克•别先别克:《玛纳斯》的翻译工程浩大,特别是诗歌的翻译。此次《玛纳斯》柯尔克孜文翻译汉文工作,由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克州政府组织通晓柯汉两种文字,且有一定文学表达能力的专业人员,从事翻译、整理、审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翻译校注组、编辑整理组、审定组三个工作机构。翻译:严格按照民间文学的特点进行翻译,坚持“信、达、雅”的翻译原则。每行诗歌必须与原诗保持一致,诗句向下对应,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上下连贯,意思完整。每一个字、词,每一行译文必须表达精当。柯汉文对照:主要纠正译文中的差错、遗漏,对译文表达不清或用词不当的句和词进行修改,以充分保证译文与原文的一致。整理:主要是尊敬原诗内容的基础上对文字进行精加工,既要符合汉文读者的语言习惯和阅读、欣赏口味,又保留原诗的语言特点、艺术特点和民族特点。文字力求简练、准确、流畅、生动、有诗的韵味。审定:也是统校,具体是对前三个环节逐一进行审查。特别是对汉译稿的翻译水准、文字表现力和文字把关以及译稿涉及到民族关系、地域理念、习俗信仰等问题做到既尊重历史,又符合和谐发展的原则。

  《玛纳斯》中出现了大量的人名、地名、部落名、马名、药名、植物名、武器名等等,翻译起来很困难。第一部的篇幅占八部史诗四分之一,翻译完成第一部送交汉译工作委员会后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历时五年完成了所有工作程序,最终出版发行。

  为了使译文能够达到忠实原文的原则,此次汉译工作中,基本上启用阿迪地里•居玛吐尔地、依斯哈别克•别先别克、朱马克•卡德尔、巴赫特•阿曼别克、图尔地•买买提吐尔逊、要力达西•塔哈依等六位柯尔克孜族翻译家。《玛纳斯》是柯尔克孜全民族千百年来集体创作的不朽的文化遗产,《玛纳斯》的田野调查、记录、整理、翻译、出版也是集体劳动的成果。对于《玛纳斯》的汉译出版原则就是,保持他的原汁原味和原有风格。

  关键词:民族大团结

  依斯哈别克•别先别克: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在调查、记录、翻译《玛纳斯》期间,各族专家学者都参与了,这里面有柯尔克孜族、汉族、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等,各民族专家学者的参与,让这部史诗更加丰富有内涵。当时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克服各种困难,骑着马深入乡村进行调查,和玛纳斯奇长期同住同吃,做了大量《玛纳斯》记录工作,才使这个口口相传的活形态史诗落到纸上, 这也让我们更加理解了民族大团结的意义。

  史诗主人公玛纳斯为了维护家乡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将各部落民族之间的联合与团结做为自己的神圣的职责。在八部史诗中都可以举出有关民族团结的最动人诗篇。玛纳斯及其子孙后代肩负起捍卫人民的幸福这一重任,与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联合起来,抗击敌人入侵和奴役。我们完全可以说《玛纳斯》史诗所包涵的内容和《玛纳斯》史诗的田野调查、记录、整理、翻译及出版、研究、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反映出的民族团结乐章和各民族专家学者形象必将万古永存,放射出绮丽的光芒。

玛纳斯八部十八卷全译本。

  关键词:最伟大的玛纳斯奇

  依斯哈别克•别先别克:在过去,《玛纳斯》没有完整的文字记录,直到居素甫•玛玛依的出现。他可以说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唯一一个完整演唱八部《玛纳斯》的玛纳斯奇,他能完整地演唱出八部二十三万六千多行的《玛纳斯》。

  居素甫•玛玛依是一位有知识、有文化、见识广、博闻强记的大玛纳斯奇。他熟谙柯尔克孜民族的社会历史、天文地理、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知识。他熟悉柯尔克孜民间文学——神话、传说、史诗、歌谣、民间故事以及民间谚语,信手拈来,随口而出,他本人就是一座柯尔克孜民间文学的宝库。居苏甫•玛玛依除了演唱《玛纳斯》史诗8部18卷以外,他还演唱了《艾尔托什吐克》《库尔曼别克》《托勒托依》《巴额什》《阔班》《女英雄萨依卡丽》等十几部叙事长诗长达十几万行。

  居素甫•玛玛依之前也涌现过一些民间的大玛纳斯奇,但是他们演唱的《玛纳斯》没有被及时的去挖掘整理记录下来。居素甫•玛玛依所演唱的《玛纳斯》并不是他的个人创造,而是千百年来这些玛纳斯奇的集体的智慧,汇集了祖辈的传统文化知识体系。他不仅是柯尔克孜族人民值得自豪的儿子,而且是我们的“国宝”,也是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杰出代表人物。两千多年前,有了天才的荷马,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才能够成为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两千多年后,出现了荷马式居苏甫•玛玛依。他的智慧,他的博学,他的才能,他对于史诗《玛纳斯》超凡的记忆力,他对对柯尔克孜传统民间文化的深厚积累,都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得越发珍贵。

1979年,居苏甫•玛玛依(右)与胡振华在北京。

  关键词:胡振华

  依斯哈别克•别先别克:在玛纳斯的记录、抢救、研究和保护中工作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胡振华、郎樱、陶阳、刘发俊、贺继宏等老师。其中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胡振华先生精通柯尔克孜语,目前已经91岁高龄。

  1953年,他来到天山南北和帕米尔高原调查研究柯尔克孜语言文字。在特克斯、克州等地长达一年的调查过程中,多次听到过《玛纳斯》史诗。1956年,1957年,1961年,他在柯尔克孜族地区民间记录了《玛纳斯》不少片段、玛纳斯奇的情况。他那时就感到《玛纳斯》非常了不起,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胡振华与居苏甫•玛玛依相识是在1961年,当时《玛纳斯》工作组住在克州柯尔克孜族师范学校,工作组把居苏甫•玛玛依从阿合奇县请来阿图什,他当时演唱5部共96800行,这次胡振华在阿图什参加了《玛纳斯》工作。第二次是胡振华为了抢救《玛纳斯》,向中央有关领导部门打了报告,经上级批准后,他从新疆把居苏甫•玛玛依接到中央民族学院对《玛纳斯》进行记录。1979年,记录《玛纳斯》工作重启。当年,胡振华被任命为《玛纳斯》工作组组长。

  胡振华利用掌握多种语言的优势在国内外学术刊物、新闻媒体上大篇幅宣传《玛纳斯》,在吉尔吉斯斯坦、日本等国家通过广泛宣传,架起了一座跨语言、地域的文化交流桥梁,更大范围内提高了《玛纳斯》可见度和认知度。他精通柯尔克孜语,直到91岁的高龄还在天天学习柯尔克孜语,研究柯尔克孜族语言文化和《玛纳斯》,培养语言学方向的博士。我作为他的学生敬佩他持之以恒的敬业精神和毅力。

  他在史诗《玛纳斯》的抢救工作中做出了突出成绩,先后获得自治区、文化部与国家民委联合颁发的先进个人奖,获得新疆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克州颁发的柯尔克孜语文字工作突出贡献荣誉奖。

  关键词:全民参与

  依斯哈别克•别先别克:对《玛纳斯》的传承,特别是说唱艺术的传承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通过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玛纳斯》研究室申报居苏甫•玛玛依、曼别特阿勒•阿拉曼、萨尔塔洪•卡德尔、奥罗佐•哈德尔、乔力帕什•依萨克等五位玛纳斯奇申报为《玛纳斯》史诗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之后,民间对于《玛纳斯》的传唱热情高涨起来,多次举办的《玛纳斯》传承人培训、《玛纳斯》保护国际论坛、首届《玛纳斯》国际演唱比赛、“居苏甫•玛玛依杯”《玛纳斯》演唱比赛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克州、伊犁州特克斯县、昭苏县,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和田地区皮山县等柯尔克孜地区很多玛纳斯奇活形态传承《玛纳斯》,由此也就产生了很多中青年玛纳斯奇,五六岁小孩都热衷于学唱《玛纳斯》。民间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全民参与,只有这样,我们的民间艺术才会成为大众的艺术、世界的艺术。

  关键词:十几家

  依斯哈别克•别先别克:当前,全国十几家研究保护机构在研究与保护《玛纳斯》,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北方室、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玛纳斯》研究室、克州非遗保护中心等等,很多资源都动员起来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有富裕牧场柯尔克孜族村,村里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玛纳斯》史诗长廊。不仅在新疆,其他省区、国际上都有许多机构在研究、翻译、保护、传播《玛纳斯》,这有助于更多人了解《玛纳斯》,这将有助于彰显人类文明创造力和促进人类文明的对话,增进不同社区群体之间的彼此尊重。

  关键词:热爱和执着

  依斯哈别克•别先别克:与其他两部史诗相比,《玛纳斯》传承人也不少,群众基础很深厚。每逢节假日、婚礼等日子,群众邀请“玛纳斯奇”来演唱《玛纳斯》已成为柯尔克孜族的传统习俗。演唱《玛纳斯》时,群众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倾听,听得入迷,都不舍得离去。在民间,玛纳斯奇们发自内心的自愿传承和传播《玛纳斯》。

  在保护和传承工作中,虽然记录、翻译的工作量很大,但是工作人员从未有过怨言,而是细心、耐心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他们的热爱和执着,使《玛纳斯》得以传承下来。

  关键词:面临挑战

  依斯哈别克•别先别克: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比起《江格尔》《格萨尔》两部史诗,在国内研究《玛纳斯》的专家学者的少得多。而且据我了解,一些研究学者没有掌握柯尔克孜语,而是通过其他语言了解、研究《玛纳斯》。那就无法真正地挖掘出来精髓和核心,不可能真正地掌握《玛纳斯》的精髓和核心。同时,年纪较大的柯尔克孜族专家学者对国语掌握不够等原因也导致研究的局限性。

  尽管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玛纳斯奇、民众作出了很大努力,但在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玛纳斯》的文化空间仍然受到挑战,在保护和培养玛纳斯奇,提高本文化遗产的存续能力等方面,仍然面临挑战。

  关键词:与时俱进

  依斯哈别克•别先别克:《玛纳斯》是继《木卡姆》之后,由新疆成功申报的第二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遗”成功,离不开国家、自治区的直接领导,离不开遗产所在地党政领导和相关民众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各民族专家的团结奋斗。《玛纳斯》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标志着这部具有世界影响的史诗和文化遗产获得了与之相承的地位,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对进一步保护和传承该遗产,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我们当时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时都制定了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保护《玛纳斯》演唱传统的同时,传承、传播与推广要与时俱进。

  目前,玛纳斯已经翻译成日语、德语、俄语、英语、土耳其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乌兹别克语、蒙古语等诸多语种,在全世界传播。

  今后,我们计划相关地区各地政府扩大资助玛纳斯奇的覆盖范围、增加资助数额,鼓励他们增加演唱活动的频率、以家传或师承方式培养更多年轻玛纳斯奇;建立《玛纳斯》数据库,开设专门网站,利用现代传媒手段提升《玛纳斯》的可见度和认知度;用柯尔克孜文陆续出版《玛纳斯》的不同异文,继续启动《玛纳斯》其他变体的汉文、英文等多语种翻译出版工作,编辑出版《玛纳斯辞典》;召开国际演唱会和保护论坛,将进一步促进和推动《玛纳斯》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为加强国际交流、“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使传承工作得到延伸,对所有认定的传承人——“玛纳斯奇”们生活的文化背景、地域特征、民俗习惯及其传承史、口述史、技艺过程、艺术特点和代表作,按照统一格式进行进一步调查与整理,计划建立完备的档案和数据库,并以图书方式出版发行;通过出版英雄史诗《玛纳斯》精简本、拍摄影视作品、动画片、出版发行连环画的形式挖掘英雄精神,推广《玛纳斯》,也将利用新媒体的手段,用现代化的传播方式,进一步讲好英雄故事,弘扬玛纳斯精神。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纪洲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