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发现丨王秀芳:生活围着“新疆花儿”转

2022年11月12日 10:49:02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 记者张小宓

  演出、排练、教学、创作……从白天到晚上,王秀芳的生活都围着“新疆花儿”转。

  身边人说她痴迷,却不知身为“新疆花儿”第二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她,最初并不愿意学。

6月7日,王秀芳正在演唱“新疆花儿”。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张小宓摄

  6月28日,王秀芳和记者说起第一次去师傅韩生元家的情景,那是1996年7月。

  “新疆花儿”是群众即兴创作和口头传唱的民间歌谣,2008年被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韩生元是“新疆花儿”奠基人,也是“新疆花儿”第一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他和王秀芳都是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长山子镇马场湖村村民。

  “丫头,给你唱两段‘新疆花儿’,你听听好不好听?”

  “好听呢,大佬(大伯)。”

  “想不想学?”

  “不学了大佬,我要回家做饭去了。”

  那年,王秀芳参加镇上文艺汇演,得奖后在村里演出。“嗓子清亮!”韩生元评价,便想收她为徒。

  “我也爱唱歌,就是闲了唱两句,家里地里都是活,谁专门学这个,学了能干啥?”王秀芳拒绝了这次机会。

  第二年,得知王秀芳和村民排练“新疆花儿”节目参加镇上文艺汇演,双目失明的韩生元录了一盘磁带送给她们。

  节目再次获奖后,韩生元又提出收徒的心愿,王秀芳被老师的诚意打动,开始系统学习。

  2003年1月3日,王秀芳正式拜韩生元为师。接下来的日子,师傅口传心授,教给她50多首曲令。

  “越来越喜欢,迷在里边了。”王秀芳说。

  “新疆花儿”越来越被重视和关注,有人上门求学,有人邀请演出,“新疆花儿”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文化演出中。

  2015年、2018年,王秀芳先后被评为自治区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花儿”(“新疆花儿”)的代表性传承人。

  王秀芳感觉到了被理解、认可,也越来越多地思考自己能为“新疆花儿”做些什么。她首先想到开培训班。

6月7日,王秀芳正在演唱”新疆花儿”。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张小宓摄

  她将教课地点选在自家小院,起名“新疆花儿”小院,免费培训学员。最初,为了吸引学生,只要孩子来学,她每月给每人50元补贴。

  几年来,在小院里她先后培养各民族、各年龄段学员300多人。

  学员张爱珍在这里学习了3年,能独立唱好几首曲令:“王老师唱得好,教得也好。”

  此外,王秀芳还在中小学的第二课堂担任辅导员,在文化馆担任教师。

  米东区文化馆非遗专干吴若菡说:“自2007年至今,我们已经开展‘新疆花儿’培训班40余期,王秀芳是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

  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加入、主题内容的不断丰富,“新疆花儿”活了起来,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6月7日,王秀芳在舞蹈队员伴舞下,一起排练“新疆花儿”。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张小宓摄

  王秀芳还成立宣讲队,陆续创作了500多首既反映新时代主题又通俗易懂的“新疆花儿”。

  “我要让‘新疆花儿’更好地传承下去。”王秀芳说。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权治华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