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典藏丨八龙纹金带扣:黄金精品 历史实证
2022-12-01 15:04:21 来源: 天山网
它,方尾圆首,呈马蹄形,由金质模压捶揲成型,表面凹凸起伏,很有立体感;
它,上面有1条大龙和7条小龙,在激流漩涡间翻腾跳跃,首尾相顾,扬爪摆尾,动感十足。龙身多处镶嵌绿松石和红宝石(多数已脱落),龙身花纹和水波纹用金丝焊接而成,其间缀满小金珠,精致而漂亮;
它,长9.7厘米,宽5.9厘米,重约48.45克……
它就是出土于新疆焉耆县博格达沁古城黑圪达遗址的汉代八龙纹金带扣,是一件用黄金制成的国家一级文物。
八龙纹嵌宝石金带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出土于金圪垯遗址的黄金精品
1975年新疆焉耆县金圪垯墓葬出土,汉代遗物。
这件金带扣工序繁复,图案设计极为精巧。龙身花纹和水波纹用金丝焊接而成,其间缀满小金珠。在带扣上,肉眼很难观察到金珠的焊茬,一个个金珠排列得均匀整齐,光洁清晰,工艺精湛。
什么是带扣呢?
带扣是古代男子腰带上的扣合器。新疆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金带扣,扣孔窄小,扣舌较短,靠近前端有环孔,并装有活动扣舌,用以扣住腰带。
当时,金带扣在权贵阶层中广为使用。
主人或为汉时西域焉耆王
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子的象征,“九龙”更是皇权极致的象征。那么,八龙纹嵌宝石金带扣的主人究竟是怎样的权贵?
2009年,安徽寿县曾经出土过一件嵌宝石八龙纹金带扣,主人是东汉光武帝与郭皇后所生之子刘延。因此,焉耆县出土的这件金带扣,它的主人也应该是身份仅次于皇帝的皇叔、皇子或汉朝时期西域某位有重要权势官位的人。
中国古代中原地区人们的服饰中,起到“腰带”作用的并不是带扣,而是带钩。那是一种呈现L形的小扣,用来钩在帛带另一端小洞中,用来束衣的。带扣,则更多是在游牧民族中盛行的一种器物。
带扣一般认为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时引进中原,清代的阮元就有“师比之制创自赵武灵王”之说。后因带扣比带钩更为方便,从汉代开始到魏晋时代,中原大量采用带扣束带,并逐渐取代了原有的带钩。
根据考古人员研究,这个金带扣应该是作为一种珍贵的礼品,由汉王朝赏赐给西域焉耆王的。
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产物
据学者研究,类似的金带扣已经在云南等我国边疆地区及朝鲜半岛发现若干件,其中朝鲜半岛乐浪郡发现和此件相似的,是其中制作精美者。
《后汉书·舆服志下》载:“自公主封君以上皆带绶,黄金辟邪首为带鐍,饰以白珠。”“鐍”字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有舌之环。可见东汉贵族使用黄金辟邪纹的带扣,应当类似八龙纹金带扣。
边疆地区发现的龙纹金带扣应该不是北方游牧民族或者当地人自制,应是汉晋朝廷为了保证周边战略环境的安全、拓展疆域并有效管治边疆地区,作为政治礼品馈赠给周边边疆地区的首领。
《汉书·西域传》:“焉耆国,王治员渠城,去长安七千三百里。户四千,口三万二千一百,胜兵六千人。击胡侯、却胡侯、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击胡左右君、击车师君、归义车师君各一人,击胡都尉、击胡君各二人,译长三人。西南至都护治所四百里南至尉犁百里,北与乌孙接。近海水多鱼。”
由于焉耆国地处丝绸之路的重要位置,因此在汉朝时期,中原地区也开始加强了对于西域焉耆国的统治。设置西域都护,驻焉耆西南乌垒城,监护北道诸国。
这件具有明显汉代工艺的八龙纹金带扣,再次证明了中原王朝加强对西域的有效统治,并将西域纳入了中国版图。同时,也反映了中原高超的制作技法和以龙为尊的审美和政治意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边疆地区的人对这一主题的认可和喜爱。
(组稿:赵静 资料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人民网、新疆是个好地方微信公号、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