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年来,《玛纳斯》的收集、整理工作有哪些成果?

2022年09月07日 18:45:30    来源: 天山网

  上世纪60年代,玛纳斯奇与调查组合照(后一行从左到右:居素普玛玛依、萨坎奥穆尔、

帕孜力阿比开、陶阳、刘发俊等工作人员)。

  《玛纳斯》的收集整理工作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那么,60年间,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有哪些让人难忘的瞬间?近日,记者采访了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玛纳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依斯哈别克•别先别克。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新疆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央民族大学等单位联合组成调查组,对《玛纳斯》进行收集和整理。

  当时,调查组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等地展开大规模摸底调查,记录了70多位玛纳斯奇演唱的数十万行资料。其中,仅居素普·玛玛依一人就演唱了6部19万多行。然而,千辛万苦获得的各类资料在文革中毁于一旦。

  1979年底,在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支持下,重启收集整理工作。工作组重新完整记录了居素普·玛玛依的8部唱本。从1984年至1995年,历时11年出版了共计18卷本、23万余行的柯尔克孜文《玛纳斯》。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语种翻译工作也在持续不断地进行,陆续发表了很多珍贵资料。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玛纳斯》研究室还记录整理出版了艾什玛特•曼别特居苏甫、萨特巴勒德阿勒等多位玛纳斯奇的唱本,各种文字、内容丰富的《玛纳斯》研究论著陆续出版。

  1990年12月,在乌鲁木齐召开的首届全国《玛纳斯》研讨会揭开了我国《玛纳斯》研究的新篇章。我国《玛纳斯》研究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各族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玛纳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此后多次召开了各种规模的《玛纳斯》史诗国际学术研讨会,不断提高“《玛纳斯》学”的国际地位,把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推向世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及自治区加强对《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使得这部以口头传唱为主、传播范围主要在柯尔克孜族聚集区内的史诗被更多人知晓。

  2022年4月,经过17年的艰辛努力,8部《玛纳斯》18卷23万余行2000余万字汉译本出版。这标志着我国《玛纳斯》学术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此外,《玛纳斯》其他变体或部分传统篇章也先后翻译成俄文、英文、德文、日文、土耳其文等语种出版发行,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目前,全国十几家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玛纳斯》研究室、克州非遗保护中心等学术机构在研究《玛纳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的富裕牧场柯尔克孜民族村还修建了《玛纳斯》史诗长廊。不仅在中国,国际上也有多家机构在研究、翻译、传播《玛纳斯》。

  2006年,《玛纳斯》成功入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名录,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玛纳斯》学术研究越来越热,成为我国同“一带一路”各国尤其是中亚国家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玛纳斯》展现了无穷魅力和强大生命力。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纪洲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