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新貌丨走进土陶村,见证“泥与火”的交融

2022-06-20 21:01:00    来源: 喀什零距离

 

 视频来源:喀什全媒体记者 敖奎

  英吉沙县虽面积不大、人口也不算多,但确有着土陶、英吉沙小刀、模戳印花布、达瓦孜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芒辛镇就有其中的3项。6月19日,记者走进英吉沙县芒辛镇,感受这个“非遗小镇”的魅力、温度、气韵和品质。

图片

  成都游客争相购买小巧的陶杯、陶碗等土陶制品。喀什全媒体记者 霍然 摄

  走在以土陶闻名的芒辛镇恰克日库依村巷子里,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造型新颖、古色古香的安居富民房。每栋房子的外墙都用黄土和成的泥抹得凹凸不平,有的外墙嵌入式地露出大大小小的陶罐。这是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投入援疆资金,实施土陶村乡村振兴文化旅游示范项目,为这个有着2000年制作土陶历史的“土陶村”穿衣戴帽打造出的“古风”韵味。

  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维吾尔族第七代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传承人阿不都热合曼·买买提明老人的家门前,济宁市援疆指挥部还请山东专家设计、制作了一个硕大的“天壶”,成为这位老人和“土陶村”的标志物。

图片

  媒体记者参观“土陶村"土陶展览馆。喀什全媒体记者 霍然 摄

  记者看到,来自四川成都的十几名游客有的惊叹“天壶”的漂亮,有的在阿不都热合曼·买买提明家里观看、购买手工制作的陶碗,并亲手体验制作陶碗的乐趣。“我父母和3个儿子、儿媳都会手工制作11道工序的土陶,我父亲的作品获得2002年首届中国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优秀奖、2014年中国新疆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文化传承奖。我母亲制作的陶艺品在新疆妇女手工艺品巧手展示大赛上获得过三等奖。我们家8口人一年制作的土陶销往乌鲁木齐、喀什市等地,收入20万元,我们培养、带动的15位村民依靠土陶手艺实现了就业。”老人家的儿子阿卜杜克热木·阿不都热合曼自豪地说。

  在由山东援建的土陶展览馆里,敞亮的展厅展架上摆满了琉璃烧件,有陶罐、陶壶、陶盘和土陶烟灰缸等民间常用的陶件工艺品,可谓是琳琅满目。“你看这些手工制作的土陶酒杯,每一个都不尽相同,都仅此一个,非常有意思,我要了,这几个我都要了。”成都的游客李玉兰激动地让店主——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伊马木·艾力给她全打包。

图片

  南疆新貌采访团记者了解阿不都热合曼•买买提明一家手工制作的陶艺品销路和收入。喀什全媒体记者 霍然 摄

  在土陶展览馆对面装修“陶宿楼兰”民宿的北京人南方,每天都能听到游客们观赏、购买陶艺品发出的赞叹声和欢笑声。这位在北京监制了十多场大型文艺演出的歌手经纪人,通过监制《英吉沙之恋》而爱上了英吉沙非遗小镇,更喜欢上了“土陶村”。“英吉沙是南疆土陶的发源地,但是目前还没有注册品牌,村里也没有民宿,我要帮助土陶人树立品牌意识,并做‘土陶村’开办民宿的第一人,影响带动更多的村民经营民宿,增收致富。我还将在全国招录一些土陶爱好者,在此开办土陶研学、设计班,将英吉沙陶艺品设计成既实用又便于携带的艺术品,为英吉沙土陶产业行稳致远插上腾飞的翅膀。”与南疆新貌采访团记者相遇时,南方抑制不住内心激动的心情。

图片

  第七代土陶技艺传承人阿不都热合曼•买买提明现场展示手工制作陶碗的技艺。喀什全媒体记者 霍然 摄

  “英吉沙县目前正在‘土陶村’兴建集设计、制作、展示、体验、销售等为一体的土陶博物馆,正在不遗余力地打造非遗小镇。目前,长约3公里的萨罕沟漂流项目也吸引着喀什众多游客驾车来到‘非遗小镇’,体验划桨漂流、放飞心情的快乐。我们愿和热爱英吉沙非遗人士携起手来,共创英吉沙的美好明天。”英吉沙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迪丽拜尔·依玛木说。

[责任编辑: 纪洲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