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关于马的那些事儿

2023-05-05 18:34:30    来源: 天山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新疆总是让人着迷,生活在这片辽阔土地上的人们究竟有着怎样充满特色的民俗风情呢?关于新疆马,我们需要知道的实在太多了……

  黑走马

  哈萨克族有一句古老的谚语:“歌和马是哈萨克的两支翅膀”。长期的游牧生活使马成为了哈萨克人形影不离的好伙伴,他们爱马胜于自己的生命。每一个哈萨克人都是很好的骑手,所以,马就自然而然成为他们咏颂和舞蹈的主题。“黑走马”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马是哈萨克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伙伴。“走马”是相对于“奔马”而言的。“奔马”跑起来四蹄飞扬如风驰电掣,讲究的是速度;“走马”虽走如跑,跑起来马的四蹄不得同时离开地面,讲究的是稳健、快捷、潇洒。说白了,“奔马”追求的是速度和耐力,“走马”追求的则是平稳矫健的步伐、潇洒优美的身姿和快捷持久的速度的完美结合。如果说速度赛马是田径项目中的赛跑,那么赛走马就可以将其比作竞走了。

  “卡拉角勒哈”是哈萨克语,意为黑丝的走马。“卡拉角勒哈”是一种比较古老的舞蹈。

  关于它的来源,在哈萨克族民间有这样的传说: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位哈萨克族小伙子发现了一群野马,他挥动套马索套住了一匹非常剽悍的黑色野马。小伙子历尽种种艰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将它驯化成一匹上好的走马。当他骑着黑走马回到阿吾勒时,乡亲们闻讯纷纷前来祝贺。小伙子手舞足蹈地用各种动作自豪而诙谐地模拟了他捕捉和驯化黑马的整个过程,小伙子绘声绘色的描述和活灵活现的表演让阿吾勒的乡亲们看的如痴如醉,他们一面听着精彩地讲述,一面模仿着他手舞足蹈的各种动作,沉浸在欢乐中的乡亲们就这样舞着、跳着……从此,以骑马为题材的,表现草原上骏马奔驰时矫健姿态的舞蹈便在哈萨克族民间流传开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有哈萨克族人的地方就会有“黑走马”的身影。

  观赏黑走马舞蹈确实是一个难得的艺术享受过程。一般来说,在表演中,“卡拉角勒哈”男性的动作轻快有力,刚健苍劲他们以夸张而又艺术化了的舞蹈语言,模仿黑走马的走、跑、跳、跃等姿态,在全身一张一弛的律动中表现狙犷、剽悍和豪放的风格。女性的动作优美舒展、活泼含蓄。男女的这些动作,都包含着特定的内容,与表演者的内心情感和幽默诙谐的面部表情融为一体,并根据舞者自身水平可以自由发挥,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和动作。表演者时常把劳动和生活中具有浓厚特色的各种动态揉进舞蹈之中,使“卡拉角勒哈”的舞蹈语汇和表演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并由此衍化出诸如“擀毡舞”“挤奶舞”“绣花舞”“拉面舞”等舞蹈。

  哈萨克族人对“黑走马”情有独钟。在放牧、劳动之余,伴着冬布拉的琴声跳起“卡拉角勒哈”,他们常常会高歌欢舞通宵达旦。“黑走马”既可以在欢乐的大型集会中演出,也可以在小小的毡房里进行表演。可以由一人单独跳,也可以双人对跳或多人集体表演。舞法亦可以因人、因地而异。视当时的气氛环境和表情达意的需要即兴发挥率性而为。时而轻松愉快,时而刚强有力,时而幽默滑稽,借此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舞蹈语言表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从而使观众得到各种不同风格的艺术享受。“黑走马”在即兴表演时不需要专门的服饰和道具,可以随时随地即兴起舞表演。

  “黑走马”的伴奏乐曲明快活泼,节奏感极强,其“叮咚叮咚”的旋律宛如骏马在草原上驰骋。它由哈萨克族的传统乐器冬布拉弹奏,按照舞蹈的快慢来变换节奏,并形成了大同小异的地方特点和个人演奏技巧。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一些大型演出活动中,用“黑走马”伴奏带伴奏也已成为多数表演队的首选。如今,已悄然兴起的“黑走马”热依然如火如荼。

  姑娘追

  很久以前新疆有一个传说,新疆生活着一群哈萨克族人,他们世世代代以马为伴,各部落之间互相结盟逐水草而居。

  有一天,哈萨克族有两个部落头人结成儿女亲家。在姑娘出嫁的那天,接亲的人中有一个人夸男方头人的儿子优秀,坐骑是众多马里挑选出的一匹千里驹。这事传到了女方父亲的耳朵里,姑娘的父亲为了证明自己的女儿和马也一点不差,就对男方接亲的人说:“我的女儿也不错,骑马向你们接亲相反的方向跑,如果你们男方头人的儿子追上了我的姑娘,那么今天就过门,否则这门婚事改日再谈。”来接亲的小伙子迎亲心切,不甘示弱就答应了这一挑战式的条件。两名青年立即翻身上马,姑娘在前策马奔跑,小伙子在后紧紧追赶。当他追上姑娘并绕到前面时,姑娘提出让小伙子在前面往回跑,自己从后面追,他们在远离人们的马背上诉说着心里话,这样由追姑娘变成了姑娘追,马背上成了哈萨克青年谈情说爱的好地方。

  后来,这个哈萨克青年男女之间表达爱情的传统活动被世代沿袭下来,一直流传至今。

  不同氏族部落或地区的男女青年交错组合,一男一女两人一组。活动开始,二人骑马并辔走向指定地点。去的时候,小伙子可以向姑娘逗趣、开各种玩笑,嬉闹逗趣。到达指定地点以后,小伙子立即纵马驰骋往回返,姑娘则在后面紧追不舍,追上后便用马鞭在小伙子的头上频频挥绕,甚至可以抽打,以报复小伙子的调笑,小伙子不能还手。

  在草原上,“姑娘追”已成了新疆少数民族青年男女一种马背上的娱乐游戏,这个饶有风趣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着他们的生活。

  刁羊

  "摔跤见力气,刁羊见勇气"。英勇的哈萨克族人,有一种传统的马上游戏——刁羊。

  据说,这种游戏最早是从阿尔泰一带发展起来的。如今,所有的哈萨克族牧民把它继承了下来。 刁羊,不仅是哈萨克族牧民所进行的一项扣人心弦的马上游戏,而且是一种力量和勇气的较量,更是马术和骑术的比赛。一般都在节日期间举行。因此,每当节日前夕,牧民们就要派出代表,到各个毡房去张罗刁羊的事,并进行选择地点、确定日期的工作。刁羊这天,广大牧民不论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的盛装,喜气洋洋地来到指定地点,习惯而自觉地站成一个大圈,进行围观。

  只见主持人把一只割去头的羊放在指定处,发令枪响后,甲乙两队共同向羊飞驰而去,先抢到羊的同队队员互相掩护,极力向终点奔驰,双方骑手们施展各种技巧,围追堵截,拼命抢夺。刁着羊先到达终点的为胜方。获胜者按照当地的习俗,将羊当场烤熟,请众骑手共享,称为“幸福肉”。根据哈萨克族人的传统说法,吃了这只刁羊肉的人,不仅会避过灾难,而且还能交上好运。

  哈萨克族人的刁羊游戏,每年都定在金秋节日举行。这一方面是为了庆贺当年牧业丰收,预祝来年牧业增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鼓励牧民们精心饲养马匹,培育优良马种,锻炼英勇骑手,提高马上战术,发展畜牧事业。因而,它受到了广大牧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并世世代代地把它传承了下来!

  特克斯县齐勒乌泽克镇位于新疆天山西部南天山北麓,这里畜牧草场辽阔,马产业资源禀赋优,刁羊文化底蕴厚重,群众基础广泛牢固,刁羊运动群众基础在伊犁州地区最为集中。目前,该镇已有40支民间刁羊队伍。2023年5月,新疆马业协会授予特克斯县齐勒乌泽克镇为“新疆刁羊之乡”称号。

  马文化博物馆  

  我国是世界上养马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也是马背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

  新疆是全国马匹存栏量最多的省区,主要马种包括伊犁马、焉耆马、哈萨克马、伊吾马等,全国众多马术运动俱乐部的运动马多数来自新疆。马的精神与气质早已融入新疆人民的血脉,是新疆文化的标志性形象。

  新疆古生态园,始建于2005年,由野马集团前后投资20亿元人民币建设,园区以发掘、传承、保护丝路文化为宗旨,收集整合了新疆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古生态物种、历史文化遗产等,成为新疆的文化名片。其中的马文化博物馆不得不让人为之驻足,陈列的每一件古老器物,都讲述着与马有关的历史故事,有一幅幅以马为主题的油画,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各种骏马的灵动飘逸。

  (整合编辑:魏江涛 )

[责任编辑: 马新玲 崔导胜 赵静 ]
相关阅读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