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农民的“第二套房”——晾房

2023-06-12 17:52:09    来源: 吐鲁番融媒中心

  晾房,也叫荫房,是吐鲁番葡萄种植户充分利用盆地的光热资源,晾制葡萄干的建筑。在夏季,鲜葡萄经过30—40天的晾制,即可风干为葡萄干。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大约每三户吐鲁番农民就拥有两座晾房。晾房几乎是每家每户的“第二套房”。

  晾房均为土木结构,一般都是平顶长方形格局,墙壁用土块砌成,留有许多方形花孔,便于通风,又不使阳光直射在垂挂的葡萄上。晾房木橼上设若干“挂架”,用树枝、铁钩或麻绳固定,以挂晾葡萄。“挂架”离地面要有半米左右的距离,便于通风和清扫掉落的葡萄。

  晾房大规模普及的历史并不长。研究晾房历史的民间专家阿不都热合曼·阿不都拉说,他出生于1943年,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前,他所在的乡只有一两座晾房。

  吐鲁番市葡萄种植总面积达50多万亩,产量100多万吨。吐鲁番气候干燥,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6毫米,年平均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顺着晾房的通风孔,干燥的热风将鲜葡萄的水分脱去,使其慢慢变干。

  晾房晾制而成的葡萄干翠绿如新,甘甜不减。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又一年晾房里传来欢歌笑语。

  如果你驾车沿着吐鲁番市郊的国道或高速公路疾驰,或者你正匆匆行走在吐鲁番古老而美丽的村庄里,就应停下来向四周望望。你会发现歌声来自几栋土黄色或者砖红色的房子,这就是吐鲁番农民的“第二套房”:晾房。

  如今,晾房也成了吐鲁番境内的地标性建筑。

  一座座晾房的四周是方形花孔,恰似蜂巢,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成为盆地一道亮丽的风景。如果再走近点,你将会看到:一只只柳编的筐子装满刚下架的葡萄,在晾房前摆放得整整齐齐;晾房里边打扫得干干净净,等待葡萄上架;不远处,农用三轮车、拖拉机的车厢里垒得高高的,五颜六色的塑料框子,像一座座彩色的小山朝晾房奔来。

  一只只鸟从蓝天上飞过,总用夸张的目光像是在说:谁把这么大的秋天搬回来了。

  大地上,如此欢腾。这个季节的村民个个浑身上下有的是力气,那架势像一口气干一个大天亮都没问题。

  当你来到了晾房,看到晾房朝着风口的方向建造,在两两相对而立的四面墙上,留有整齐排列的通风孔,孔的形状或是方形或是十字形。

  吐鲁番热烈而纯净的风,从孔里不停地出出进进,留下纯粹葡萄的味道,也就晾出了天下最甜的葡萄。

  晾房里,大伙儿正甩开膀子大干起来:一个又一个人爬在架子上,把秋天高高地挂到架子上;一串一串甜蜜的葡萄,用微笑的方式向你打招呼;一亮一亮闪烁的幸福,一年的汗水兑换成了甜蜜。

[责任编辑: 马新玲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