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丨小泥巴大用途 简牍之锁长啥样?
2024-07-10 14:25:00 来源: 天山网
【编者按】文物是活着的历史,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不仅丰富着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更坚定着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自信。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天山网推出《何以中国·文物穿越记》专栏,讲述这些珍贵文物背后的文明故事,探寻古文物与新科技碰撞而出的新疆魅力,感受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和时代风采。
秦汉时期奏章、公文都被书写在一册册竹简上,为了防止简牍在传递过程中被人私启窃看,古人将竹简捆好后用泥封在结绳处,并在泥上加盖印章,最后用火烤干。这块打上印章的泥团就是封泥,被人称为简牍之锁,是一种古代的保密措施。
封泥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由于原印是阴文,印在泥上便成了阳文。而这些封泥上留下的文字不仅仅是一幅幅袖珍的书法作品,更是我国悠久历史的见证者,它们带着千年前的信息,穿越历史的烟云,为考古工作者们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统筹:杨涛
策划:葛惠芹 廖映月
编导:廖映月
剪辑:赵静
特别鸣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博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指导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出品:新疆报业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