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丨叮,一封来自古代新疆的不朽情书请查收

2024-08-05 17:33:00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编者按】文物是活着的历史,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不仅丰富着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更坚定着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自信。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天山网推出《何以中国·文物穿越记》专栏,讲述这些珍贵文物背后的文明故事,探寻古文物与新科技碰撞而出的新疆魅力,感受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和时代风采。

  汉代西域精绝城遗址出土的一批汉代竹木简,史称“流沙坠简”。在这些军政文书中夹着一封私信,上面以古朴的隶体刻着一行小字——

  “奉谨以琅玕一,致问春君,幸毋相忘。”

  寥寥数语,直白简约——“春君:送你一枚琅玕,向你问候,请你不要忘了我!”

  琅玕,是用青色玉石雕琢而成的腰饰,据说产于昆仑山一带。这位戍守在居延烽燧中的军人,在漫天黄沙中、在执戟戍边的岁月里,苦苦思念着他的春君。东西万里,驿途迢遥,只能托去一片手制的木简,再附上一颗沙中淘来的琅玕美玉,万千心意,都已秘藏。这十来个字的木简,历经了两千年烈日严霜,飞沙走石的洗礼后,承载的情意非但没有减弱,似乎随着时间的淬炼变得更加炽热。

  令人想象这类物品在当时中原和西域交往时的流行状态,或许就像今天人们通过微信等日常手段互致问候一样。这片木简有幸留了下来,那份心意早已弥漫在历史的时空中。

统筹:杨涛

策划:葛惠芹 廖映月

编导:廖映月

剪辑:卡那提·胡尔马尼亚

特别鸣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博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指导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出品:新疆报业传媒集团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苏比努尔·阿尔肯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