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微故事】十里暗流声不断 一代接着一代干

2022-05-25 15:02:00    来源: 昌吉统一战线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木垒县吐尔逊一家人守护草原坎儿井34年

  十里暗流声不断 一代接着一代干

  4月14日,记者一行乘车出木垒县城北行30余公里,来到照壁山乡阿拉苏村草场。草场里有一条草原坎儿井。阿拉苏村村民吐尔逊一家人默默守护这条坎儿井已经34年。记者一行参观了坎儿井及周边环境,听吐尔逊一家人讲述守护坎儿井的故事。

  到达草场后,沿着一条土路驾车向东前行约3公里,便看见一个涝坝和它身后的一排榆树,东边还有几间房子。这里就是吐尔逊老人的家,他居住了34年的地方。

  老人从一间干打垒的土房子里走了出来,笑容可掬,个头很高,虽然已经80岁了,但身体看起来却十分健朗。我们在涝坝边会合,老人伸出手和我们一一握手。

  面积百余平方米的涝坝周围植物生长得十分茂盛,形成了一块小小的绿洲,不时飞来几只白鹭和蓑羽鹤。吐尔逊说:“坎儿井和这个小涝坝是这片草场的水源,附近的羊、牛、雀娃子(野生鸟类),都在这儿喝水。”

图片

吐尔逊站在阿拉苏坎儿井石碑旁拍照留念。

  记者跟随老人一起去察看坎儿井现状。从涝坝再往南走是明渠,坎儿井里的水欢快地流淌着,水质清澈,记者品尝了一口,井水清凉甘甜,十分解渴。

  “坎儿井的水是山上的雪水,又经过砂石过滤,是天然的矿泉水。”吐尔逊笑着向记者介绍说。

  记者顺着吐尔逊老人所指的方向,看到了一座雪山。明渠东侧渠岸处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阿拉苏坎儿井”。沿着明渠所在的方向,一排土堆绵延伸向雪山。

  “那些土堆就是竖井。”吐尔逊介绍说,坎儿井通过地下水渠将消融的雪水引到草场腹地,沿途减少了地面蒸发,滋养了周边3000只牲畜和上万只野生鸟类。

  记者跟随吐尔逊巡查坎儿井运行情况。来到一处竖井,老人搬开水泥井盖,“从这里可以观察坎儿井里面的情况,塌了没有?水流小了没有?如果水流声变大,水流得急,那肯定是上游井壁塌了,把水堵住了。”老人介绍说。

  来到第六个竖井,听见了湍急的水流声。老人给儿子塔依甫打了个电话,让他开车带来了维修坎儿井的全套装备:铁制手摇轱辘、安全绳、安全帽、矿用头灯、两个皮桶、铁锹和一把像锤子一样的撅头。

  塔依甫把手摇轱辘架在井口,开始调试。吐尔逊邀记者坐在小土堆上,开始讲述这条坎儿井的故事。

  吐尔逊回忆,34年前他带着一家人搬到这里时,还是一片荒凉的景象。“坎儿井塌掉了,没有水,没有树,也没有房子。引得水来才能有饭吃。”吐尔逊说,“来到这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坎儿井掏通。那时候我带着老婆孩子,用这些工具,干了一个月,终于引来了水。”

  在戈壁草场上有水就有生命。“那排高大的榆树就是我们当年种下的,现在雀娃子都在上面做窝呢。”吐尔逊说。

  “自从搬到这里的那天开始,我们就承担起看护坎儿井和村上2.7万亩草场的责任。”吐尔逊介绍说。坎儿井暗渠长4公里,竖井深9米,每10米一个,一共46个竖井,每年春秋各维修一次。34年来,吐尔逊老人带着家人像照顾尕娃娃一样悉心照顾着这条坎儿井,保障附近草场的人畜饮水安全。

  塔依甫给父亲穿上连体胶衣,绑好安全绳,老人开始下井。方形井口只能容纳一人进出,井里清出的砂石也由这里运出。

  井下环境潮湿、阴暗,只能猫着腰清理淤积的砂石。“坎儿井掏挖和维修这个活儿说难也不难,难的是要吃得下苦,耐得住寂寞。”吐尔逊说,欣慰的是儿子塔依甫也学会了坎儿井掏挖和维修的手艺,还当上了县上的文物保护员,接过了坎儿井守护者的重任。

  “2015年,政府出资对竖井进行了加固维修。这几年,有些竖井井壁坍塌了,需要进一步加固。”塔依甫说,“我们缺少加固竖井所需的木材等材料。”塔依甫希望得到相关部门、热心人士的支持和帮助,提供维修材料或经费,让坎儿井稳定运行。

  依靠着坎儿井和草场,吐尔逊一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养了200只羊、6头牛、2只鸭子。

  望着涝坝碧波荡漾的水面,塔依甫谋划着今年的发展大计。他计划将涝坝加固拓深,在里面养些鱼,再盖几间砖房,开个农家乐,把坎儿井守护得更好,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记者乘车返程时,回头看见吐尔逊那高大消瘦的身影伫立在坎儿井旁。广袤无垠戈壁草场上,点点黄花在风中绽放,充满了生命力。(昌吉日报 刘辉)

[责任编辑: 廖映月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