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西王母居昆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早期叙事

2024-09-14 12:29:33    来源: 天山网

天山天池景区 何龙 摄

  即使大雪漫坡,天山天池景区仍然红火,此处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天池东北岸山坡上一处恢宏的建筑——西王母祖庙,始建于元朝。

  西王母故事始见于先秦古籍《山海经·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人……穴处,名曰西王母。”3000年前的《穆天子传》记载:“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天池所属地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有不少人从小听西王母故事,他们津津乐道的是,天池在古代被称为瑶池,是西王母居住的仙境。景区里水面一脉三潭,相传大天池为西王母的沐浴之地,西小天池是西王母的洗脚盆。

西王母浮雕。资料图片

  “西王母文化已经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与这片土地的血脉中了。”刘力坤如是说。她是土生土长的阜康人,新疆作家协会会员、阜康市作协主席。她还有一个身份——昌吉州“高层次人才工作室——刘力坤西王母神话研究工作室”领衔人,编著出版了民间神话故事集《瑶池神话与王母传说》,西王母神话研究是她一辈子孜孜以求的追求。

  在研究者与新疆天池管理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西王母神话研究成果累累。2014年11月,西王母神话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9月,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在阜康市举行,众多学者论剑天山、论道西王母神话。

于田县龙湖湿地公园。许晓龙摄

  从天山天池翻越巍巍天山,跨越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来到苍莽昆仑山脚下的于田县,这里的西王母神话同样柔情似水。

  距离于田县城30多公里,有一处波光荡漾、水鸟啁啾、芦苇婆娑的“江南水乡”,这就是龙湖,南疆地区较为罕见的深水湖。此地流传:龙湖是西王母娘娘从昆仑下山云游后返回,途经于田,在此消暑避夏、祛除劳顿、沐浴的瑶池。龙湖景区知名景观是“平湖昆仑”——凭湖远眺,远处是皑皑昆仑山雪峰,眼前平湖如镜、芦苇摇曳,恍若人间仙境。

  “西王母是中华创世神话谱系中的重要角色,西王母神话与盘古神话、女娲神话一起完成了中国先民对宇宙、自然和人类起源的追溯与解释。”“中华创世神话”学术研究工程专家、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毕旭玲介绍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而西王母神话产生于先民对生命长度和生命极限等问题的思考中,西王母从掌管瘟疫之神发展为赐福长生之神,再演变为道教最高女神的神话建构之路,表达了中华先民独特的生死观,寄托了他们对生命的无限热爱,由此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积极向上、努力追求生命质量和生活幸福的中国人。

伏羲女娲像绢画(吐鲁番博物馆供图)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创世神话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哲学和世界观,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与文化基因。从盘古、伏羲、女娲、西王母到神农、黄帝、嫘祖、颛顼、帝喾,再到尧、舜、禹……中华创世神话谱系,是在中华民族形成和民族主体精神建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是中华民族主动寻找身份认同的结果,是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研究对象。

  研究者认为,中华创世神话已鲜明呈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出现的叙事。西王母所居昆仑,很早就是国家文化的内涵表达和地理符号表达。早期昆仑,作为核心文化象征曾遍布广域中国大地各处。随着中国文化圈和大一统国家的形成,以及对黄河的溯源探索,昆仑逐步西延,最终,汉武帝亲自命名了今天的昆仑山。《史记·大宛列传》记载:“而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窴,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

  汉朝,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伟大的朝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此时期奠定。西汉,也正是中华创世神话谱系形成的关键时期。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汉开始在西域行使国家主权,新疆成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

《万山之祖昆仑山》  宋首赋作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巫新华说,2000多年前汉武帝钦定西域南山为昆仑,既是国家确定昆仑与黄河源头的举措,更是国家认同与中华文化认同的方略,昆仑从此具有完全中华文化符号与国家主权象征含义,“昆仑核心词义,代表‘天’,蕴含着‘天人合一’‘敬天法祖’‘天下一家’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山海经》中,西王母还是半人半兽的形象,到了《穆天子传》,已化身为端庄女神。巫新华认为,《穆天子传》是记载周穆王巡游之事的著作,周穆王西巡昆仑,以天子(帝子)身份接见同宗同祖同一文化传统的西域地方首领(帝女)西王母等活动,“表明昆仑这个古代中国地理山脉与文化象征性神山连同西域与西王母都已经深深地烙印了中国权属!”

  如果说,奥林匹斯山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山”,那么,昆仑山就是中国的“神话之山”。(记者肖春飞 任江 王晶晶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廖映月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