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雅“六位一体”节水长效机制——让每一滴水都物尽其用
2022年06月20日 09:04:10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热依达
“我种棉花15年了,农活越干越轻松。”6月2日,哈力克·艾依萨家的棉田今年第二次浇水。站在地头,看着绿油油的棉田喝饱了水,哈力克黝黑的脸上笑出了褶。
今年42岁的哈力克是沙雅县海楼镇乔格铁热克村的种棉大户。除了棉农这一身份,他还担任当地农民用水专业合作社和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
“种地加管理两个合作社很轻松。”哈力克说,这份轻松源自沙雅县实施的高效节水增收试点项目。
沙雅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由于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农业用水总量和灌溉定额居高不下。近年来,沙雅县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大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以前,我们种棉花,大水漫灌,加之地面不平整,浇水不均匀,目测不出灌水量,就使劲灌。水没少用,可每亩地也就产250公斤左右棉花。”哈力克说。
2017年,沙雅县承接南疆50万亩高效节水增收试点项目工程,以该项目为突破口,大规模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沙雅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25万亩,今年还计划增加18万亩。
“当年在政策推动下,我流转了91户村民的939亩土地,以合作社模式经营。又按照县里的节水机制,成立了用水合作社。从此,种地和用水都更加规范。”哈力克说。
沙雅县通过精准核定改革面积,建立和执行终端水价制度,围绕“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水价形成、节水奖励、产权改革、水权分配”等内容构建起“六位一体”节水长效机制。
同时,建立灌区供水计量体系,完成渠道、滴灌、机电井测水设施建设,实现了测水到乡、到村、到灌溉计量单位、到项目区各滴灌系统。
“每年我们会向上级申请用水量,水分配下来后,由用水合作社统一管理,什么时间浇水,浇多少水,都提前分配好。”哈力克说,以前他家棉田一亩地用水量在1250立方米左右,改用滴灌后,用水量下降到420立方米左右,棉花产量提高至每亩400公斤左右。
哈力克给记者展示了沙雅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证,证上清楚地写着拥有者是用水合作社。“全村农民都是合作社社员,村里8110亩农田和林带用水都由合作社来管理。”哈力克说。
起初,农民并不理解,一到用水时间都“围堵”哈力克。现在,临近农田浇水时,一个来找他的人都没有,有时还会出现他找村民催着浇水的情况。“大家对于水是商品的意识越来越强。”哈力克说。
不仅如此,用水合作社的成立也让农民有了主人翁意识,“过去大家都觉得农田水利系统是公家的东西,和自己无关。现在每个人都认为它是大家的财产,维护得好,得的实惠就多。”乔格铁热克村村民艾米杜力·阿吾力说。
目前,沙雅县有150家用水专业合作社。据统计,2021年,沙雅县试点项目区每亩实际用水比2017年减少了97立方米,渭干河灌区引水总量减少了4900万立方米,灌溉水利用系数由项目实施前的0.49提高到了现在的0.68。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