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县城看发展 | 法桐扮靓幸福之城

2022年07月13日 09:16:55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走进县城看发展·泽普·地标】

6月21日,车辆从泽普县法桐大街上驶过。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蔡增乐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郑卓

  提到南疆的树,很多人想到的是笔直的白杨、挂满果实的果树,抑或是顽强生长在戈壁沙漠上的红柳、胡杨,却没想到,在喀什地区泽普县——这个位于叶尔羌河与提孜那甫河冲积扇中上游的小城,却拥有上万棵蓬勃茂盛的法国梧桐,这也让泽普有了“法桐天堂”的美誉。

  进入泽普县城,道路两旁多是枝干粗壮的法桐,有的需两三人方可环抱,高耸茂密的法桐枝叶在半空中携起手来,把燥热的阳光遮了个干干净净。树荫下,居民闲庭信步,享受着惬意的夏日时光。

  6月22日上午,68岁的泽普县滨河小区居民斯迪克·扎克尔送完小孙子去幼儿园,便和往常一样沿着法桐大街散步。“有了法桐这一把把‘大伞’,就算是炎炎夏日,大中午接孙子放学也不会热。”斯迪克说。

  作为土生土长的泽普人,斯迪克见证了法桐从无到有、从有到盛的全过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泽普县在做城市规划时,选择法桐作为城市绿化的主要树种,从此,法桐便在泽普安了家。“我们这里的气候、土壤、光照环境非常适宜法桐生长,这种树木很快就在县城得到推广。”斯迪克说,法桐改善了泽普环境,成为人见人爱的“县树”。

  法桐吸吮着地下的养分,顽强执着地生长着,它没有水土不服,也没有昙花一现。它视泽普为家乡,扎根在泽普,成为泽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0年来,县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但对法桐的种植和保护工作从未停止。“从来没有人说要用其他树种代替法桐。群众不让动,干部不愿动。”斯迪克说,法桐就是泽普的绿色根基。

  梧桐叶茂凤来栖。这片绿色最终成为泽普的金字招牌。

  丁雪芳是泽普县第三小学的退休教师,几十年前,她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就被满城种植的法桐所震撼。“特别像河南老家的街道,觉得很亲切。”最终,丁雪芳留在了泽普,用毕生所学投身教育事业。在丁雪芳看来,泽普县一直以梧桐文化为载体,大办教育,吸引人才。最近,泽普县更是出台关心关爱教师10项措施,在法桐水乡公园旁建起教师周转房,各项优惠政策向人才倾斜。

  数据显示,泽普县专任教师从2012年的2668名增加到2022年的3491名,本科学历占比从38.2%提高到65%。

  位于泽普县城中心区域的法桐生态公园,被称为“城市之肺”。公园广场矗立着一座凤凰雕像,寓意“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这处公园,也是年轻人爱情与事业的见证。”斯迪克告诉记者,自己的儿子在上大学期间,和一位兰州姑娘相识相恋。大学毕业后,在泽普县相关人才政策鼓励下,这位姑娘来到泽普,与斯迪克的儿子组建了幸福小家庭,在泽普扎下了根。

  漫步在泽普街头,随意走进一处居民小区,你可以听到全国各地的口音。在喀拉萨社区广场上,从陕西来泽普照顾外孙的杨换芳,不觉得这里和老家有什么差别。

  杨换芳说,女儿来泽普工作后,常常给她讲泽普的优美环境,她来到泽普后,便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生活。闲暇时分,她会和家人一起,漫步法桐大街,逛逛法桐生态公园。“现在又新建了法桐水乡公园,我们休闲娱乐的地方更多了。”杨换芳抱着外孙乐呵呵地说。

  法桐因人而壮大,人因法桐而聚合。无论身在何处,只要谈起泽普,每个留在泽普、到过泽普的人都会这样说——那里的法桐,真美!

1989年的泽普县法桐大街。□任立新摄  

  数字的奥秘4

泽普县位于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南边缘,面积988平方公里,是新疆面积最小的县。如果说南疆县市给人的感觉是粗犷豪放的西北汉子,那么泽普县就如同一位娇小柔美的江南女子。

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国家园林县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诸多荣誉,表明这是一片宜居宜业之地。

“法桐天堂、胡杨水乡、精品枣都、寿乡之冠”四大美誉,是对泽普最好的诠释。

  法桐天堂

  遍植城乡的法国梧桐,让地处沙漠边缘的泽普绿意浓浓,让城市更显浪漫和静谧。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泽普县在做城市规划时,选择法桐作为城市绿化的主要树种。目前泽普县形成了以法桐大街、法桐生态公园和法桐水乡公园为核心区域的法桐生态区,法桐数量从最初的几百棵增至上万棵。

  胡杨水乡

  南疆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注定了它的不凡。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泽普县城西南36公里处,叶尔羌河从景区穿流而过,滋养孕育了这里的1.8万亩天然胡杨林。

  近年来,泽普县先后投资1.23亿元,在景区内建成了金湖杨长寿民俗文化村、知青大院、跑马场和配套基础设施,初步探索出一条旅游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循环发展新路。

  精品枣都

  泽普红枣栽培历史悠久,早在1988年,泽普就被自治区命名为“红枣商品生产基地县”。泽普也是中国有机红枣种植面积最大县,目前全县红枣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其中15万亩红枣生态原产地获得国家保护认证。

  近几年,泽普县通过精细化管理、加强技术指导等方式,使红枣实现了产量高、品质优、效益好,红枣树也变成了村民的“摇钱树”。

  寿乡之冠

  泽普县是名副其实的长寿之乡。2010年底的户籍统计数据显示,泽普县有百岁老人147位。

  在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内就藏着一个“长寿村”,在不到400人的村子里,80岁以上的老人有近20位。2012年,泽普县升级景区,打造以长寿为主题的长寿民俗文化村。村民在享受优美环境的同时,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村子焕发出新活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郑卓整理)

俯瞰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叶尔羌河景观(6月21日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蔡增乐摄

  ■访谈

厚植最美生态底色

——访泽普县委书记王博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韩沁言

  “绿色是泽普最鲜明的发展底色,也是最具优势的竞争力。”7月7日,泽普县委书记王博接受记者专访时开门见山地说,“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是泽普最大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泽普最珍贵的品牌和形象。”

  享有“泽普滋润,法桐天堂”美誉的泽普,绿洲面积占86.3%,森林覆盖率42.8%,县城绿化率48.4%,泽普因此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县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称号。

  “泽普县水资源较为充沛,叶尔羌河和提孜那甫河流过县境;动植物种类繁多,有胡杨、湿地、草原、河谷等优质生态资源。”王博说,凭借多年对“绿色”的孜孜追求和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的执着探索,泽普的生态绿色画卷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耀了世人的眼,润了百姓的心。

  筑牢生态基石,需要政府引领,画出生态愿景“同心圆”。

  “以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泽普为目标,以‘精品’理念建‘精致’之城,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努力把泽普建成宜居、宜业、绿色、韧性、智慧、人文的现代化城镇。”王博说,当地政府以打造生态宜居之城、精品园林之城为目标,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逐步走出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绿色理念在泽普已深入人心,世代相守,我们的百姓爱种树。”王博说,在泽普,大到大街广场,小到单位院落,小城中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法桐,成为当地独特的生态景观之一。

  法桐大街已成泽普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春天的翠色欲滴、夏天的幽绿成荫、秋天的五彩纷呈、冬天的傲然肃立,一年四季都让这座城充满了诗情画意。

  地处叶尔羌河与提孜那甫河冲积扇中上游的泽普,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物产丰富,良好的光热水土资源十分适宜红枣、核桃、苹果等农产品种植。

  依托绿色生态资源,泽普发展全域旅游,提升公共服务、完善基础设施。近年来,泽普先后成功创建5A级旅游景区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3A级旅游景区布依鲁克塔吉克风情小镇、古勒巴格乡湿地公园、法桐生态公园。

  “以旅游为主导的泽普三产服务业,发挥生态泽普和5A品牌优势,推动当地旅游业‘一核多极’‘一核多元’融合发展,构建县域旅游精品环线,落地运行一批高品质酒店,接续提升景区内涵,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王博说,厚植最美生态底色,用全新的理念、创新的举措,全力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建设。

  绿色是泽普的底色,无论在城区、乡村,还是景区,泽普处处体现着绿色,体现着生机盎然。透过这生命的绿色、幸福的景致,一幅美得有形态、有韵味、有温度、有质感的大美泽普画卷,生动铺展。

  “绿色文化是泽普最主要的群众文化,绿色发展理念是泽普贯穿始终的发展目标。”王博满怀信心地说,“发挥生态泽普和景区品牌优势,着力补齐‘吃住行游购娱’要素短板,加快提升旅游承载力,以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大发展。”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宁艳丽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