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金山”全媒体系列报道 | 记者手记⑥:无人区内的人类“热土”
2022年07月29日 23:49:57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刘萌萌
傍晚,沾满泥浆的越野车,缓缓驶入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协克帕提中心管护站院内,采访团要住宿在这里。
等候晚饭时,我们好奇地参观了这个海拔近4000米、管护面积最大的管护站。
依协克帕提中心管护站。记者刘萌萌摄
管护站占地300多平方米,院子被铁丝网和钢板紧紧围着,如同铜墙铁壁,站长李欢说,这是防止棕熊、狼、秃鹫等野兽猛禽光顾。
“有一次巡护回来,只见一头棕熊在厨房里,正在吃储备的食物。看,这墙上的印痕,就是棕熊留下的。”站长李欢指着厨房墙面说。
管护站附近的藏野驴。记者刘萌萌摄
最初的管护站,连一间像样的房子都没有。在管护站工作了近30年的吐逊·沙吾提说:“我们住过帐篷和冬窝子,为了保温,帐篷里还得再糊上一层塑料布。喝的水,只能河里打,物资运送困难,吃不上新鲜蔬菜,嘴唇常常都是干裂的。”
如今的管护站有了一排钢板房,内部简单分隔成宿舍、会议室、厨房和一个简陋的洗漱间。李欢说,选择用可拆卸彩钢板结构,是因为它保暖可拆卸、还能移动。
依协克帕提中心管护站宿舍。记者刘萌萌摄
依协克帕提中心管护站内还有台球桌。记者刘萌萌摄
依协克帕提中心管护站墙上贴满了工作计划。记者刘萌萌摄
“以前照明是通过发电机自己发电,没电视没信号,每天晚上不到9点就熄灯睡觉。”吐逊回忆。
2012年,借助国家发改委文化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专项资金,保护区依协克帕提中心管护站、鸭子泉管护站、卡尔墩检查站等均新建200平方米以上用房,各站建有瞭望塔,工作生活设备齐全。中心管护站引入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和无线视频监控系统,院内还增加了采光大棚和蔬菜大棚,配备了动物研究室、救助中心等。
在院子后方的蔬菜大棚里,一茬菠菜、生菜、小白菜水灵灵、鲜嫩嫩,成为当晚餐桌上最大的惊喜。
依协克帕提中心管护站的蔬菜大棚。记者刘萌萌摄
“吃饭了!”走出厨房,艾尔肯·居玛扯开嗓子喊了一声,他是绝对的“主厨”。
餐桌上,脆生生的小白菜、红绿相间的土豆丝、香甜可口的豆角炒肉搭配一碗白米饭,让人食指大动。
“菜都是大棚刚摘的,新鲜。”曾任管护站站长的陈伟感慨道,“我记得有一年轮到我值班,站里只囤放了鸡蛋、皮芽子、大白菜等,每天早上炒一锅皮牙子鸡蛋,就是一天的菜。两个多月下来,我吃了300多个鸡蛋,下山后看到鸡蛋就想跑。”听到这里,大家“哄”地一声笑开了。
天色渐晚,寒意袭来,艾尔肯又忙碌地烧起了锅炉,即使是在盛夏的夜晚,宿舍房间里都要生火取暖。临近深夜,暴雨突至,硕大的雨点打在彩钢板房顶上啪啪作响,令人彻夜难眠……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