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三十载 停渡种良田

2022年08月09日 09:02:27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大河滔滔·塔河人家】

停渡老人的幸福新生活 李宇晗绘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热依达

  “丫头,这是哪儿?”

  “塔里木河干流的源头。”

  “长这样?多放几遍让我再看看。”

  8月3日,在曾经的塔里木河渡口,73岁的麦麦提·麦合木提顶着烈日,拿着记者的手机,一遍遍看着记者拍摄的塔河源航拍视频,不时还会跟着配乐哼唱起来。

  在沙雅县哈德墩镇奥普坎村当了30年摆渡人的麦麦提,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可以用这样一个角度欣赏塔里木河。

  在沙雅县,哈德墩镇是离县城最远的乡镇,距离70多公里,而塔里木河将塔里木乡和哈德敦镇隔开。虽然河两岸相隔只有300多米,但在2019年之前这里没有桥,这区区300米挡住了两岸的过往。村民要过河,唯有绕道而行,一绕就是100多公里。

  1988年,身为木匠的麦麦提偶然来到了这个村,看到村民出行不便、生活窘迫,他心中很难过。“我给自己做了一条木船,又免费给村民做了40多条,方便他们渡河。可木船使用寿命不长,用上六七年就用不成了。”麦麦提扶了扶头上的花帽说。

  自此,他从一个木匠变成一个船夫,成了塔里木河上的摆渡人,也在渡口安了家。

  1995年,到了木船该更换的时间,麦麦提看着村民依旧没有能力购买新船,他做出了一个决定:把媳妇在县城的布料店转让掉,再借点钱,凑个十几万,造了一艘铁船。

  从只能渡人和少量货物的木船,到可以渡摩托车、毛驴车等相对较大物件的铁船,村民的出行变得便捷起来。

  “那时候,很多村民给不起钱,我就和他们约定,给我一只山羊羔,一年中任何时候渡任何东西都不收钱。”麦麦提说。

  那时候他就搞起了会员制。

  每年到了夏季汛期,铁船行驶在塔里木河上犹如一片枯叶随波浮沉。为了行驶更安全,2012年,麦麦提决定建造一艘更大的摆渡船。“为了做这艘大船,我们用了整整80吨铁,花了60万元。”麦麦提说。

  加上配套机械设施,这艘摆渡船花去了他家全部积蓄。“我家的钱都是塔里木河给的,当然还要用在河上。”麦麦提说,他定的乘船价格很清楚:摩托车5块钱,小车30块钱,拖拉机空车30块钱,重车七八十块钱,人过河则是免费的。

  就这样日复一日,直到2019年,建设了3年的沙雅县哈德墩大桥正式通车,自此,麦麦提也“下岗了”。

  “伤心吗?”

  “有什么伤心的,老百姓更方便了,我高兴还来不及。”

  看着一片寂静的老渡口,再望望远处大桥上飞驰而过的车辆,麦麦提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结束了摆渡生活,麦麦提并没有闲着。“知道要修桥了,我就让儿子成立了种植合作社,在古勒巴格镇流转了6000亩地种棉花和小麦。”麦麦提说。

  这几年,在一家人的努力下,他们成立种植合作社、养殖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种6000亩地,养1000头(只)牛羊,拥有24台农机具。

  “去年收入多少?”

  “不知道,大儿子管钱。”

  “其他儿子呢?”

  “二儿子管农机,三儿子管地,四儿子当助理。”

  “那您呢?”

  “我管他们。”

  采访结束,麦麦提让记者放首维吾尔歌曲,他想在老渡口舞上一曲。

  歌声响起,老人张开双臂,在烈日当头下尽情舞动着,丝毫看不出已过古稀之年。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古丽革乃·艾尔肯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