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滔滔︱“他在的地方就是最好的度假地”

2022年08月23日 22:31:01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8月20日,水鸟在尉犁县境内的大西海子水库泄洪闸前捕食小鱼,第23次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预计持续到9月(无人机拍摄)。记者 邹懿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加孜拉·泥斯拜克

  “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人接听……”8月15日,马艳艳拨通丈夫申俊的电话,再次听到熟悉的语音提示。

  “他肯定在忙。”32岁的马艳艳笑着说,“我都习惯了。我每天都会给他打几个电话,这是我们之间报平安的一种方式吧。”

  此刻,申俊正在位于轮台县以南80公里的塔里木河流域干流管理局英巴扎管理站,沿着管辖的输水堤巡查。

  英巴扎管理站是塔里木河中游段第一站,承担着为库尔勒市、轮台县、尉犁县等地灌区和160万亩胡杨林供水的任务,同时还管护着195公里河道。

  “今年塔里木河干流来水早,水量大,持续时间长,防汛任务重。昨天我们就发现南岸一处土堤下面被水掏空了,我们连夜进行了加固。”申俊说。

  今年,是36岁的申俊驻守塔里木河的第14年。

  2008年,老家在四川省南充市的申俊从新疆水利水电学校毕业后,选择来到南疆。“很多学水利的人都对塔里木河心驰神往,我也不例外,所以就义无反顾地跑这儿来了。”申俊笑着说。

  申俊和马艳艳是大学同学。申俊选择了塔里木河。生长在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的马艳艳选择了申俊,跟着他到了库尔勒。

  但参加工作后,申俊就一直在塔里木河流域干流管理局基层管理站工作。

  “你们之间最短的距离是多少?”

  “就是现在啊,220公里。”申俊说着哈哈笑,“我从上游干到中游,离她越来越近。”

  大部分时候,申俊和马艳艳靠电话跨越这些长长的距离。“这是水利工作者家属必须要面对的吧。”马艳艳说,“他挺辛苦的,我能理解他。”

  两个人印象最深是申俊刚参加工作,在沙雅县新其满基层管理站的那几年。

  在那里,洗漱靠河水、物资靠补给、充电靠太阳、手机没信号。工作虽相对清闲,但对年轻人来说却也是一种煎熬。

  “那些年,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守闸。”申俊说,这是水利人的必修课。因为对于水资源紧缺的南疆而言,守好闸就是最直接的节水方式。

  2013年,申俊曾经守过的吐皮塔西提闸口升级为基层管理站,申俊被分到了这里。虽然管理站的工作条件改善了,但管理和服务的任务也重了。

  “我们辖区耕地面积大,那时候种植方式也相对粗放。农民为了多浇水,会私建引水口、架泵取水。”申俊说,“每年汛期,我们除了要防洪,还要维持好灌区正常的用水秩序。”

  2012年以来,随着塔里木河综合治理的加速推进,塔河流域管水变得更科学,用水变得更精准,生态也不断得到修复。2018年,申俊和同事搬到了位于塔里木乡的新办公楼,管水工作也步入信息化时代。2019年申俊被调到英巴扎管理站任副站长。

  今年,申俊的女儿申北宸9岁了。从女儿3岁半以后,几乎所有的节假日,马艳艳都会带着她到申俊身边度过。

  “之前孩子体弱,我带着她一直在布尔津县生活。我们回到库尔勒后,他也一直放不下管理站的工作,所以节假日我就带着孩子过去。”马艳艳说,“对于我们来说,他在的地方就是最好的度假地,直到今天都是如此。”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赵静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