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粤到南疆:法官刘靖的一年
2025-03-11 23:48:04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杨舒涵
三月的喀什地区,乍暖还寒,在疏附县人民法院挂职担任副院长的刘靖一边整理材料,一边眺望窗外新抽芽的杨树。
19时,喀什依旧明亮,数千公里外的广州市早已灯火通明。“如果回到广州,我肯定会每时每刻换算着喀什时间。”言罢,刘靖加紧整理资料,他要在走之前把能留下来的经验、工作方法和手册都整理好。
回首过去的一年,每一个瞬间都清晰如昨。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一年前的3月,刘靖从广州市花都区来到疏附县。初到南疆,新奇感很快过去,“前4个月,是我适应和融入当地的关键时期。”刘靖说,为了解当地法院的工作模式,他积极与同事交流,梳理工作的难点和改进方向。
“发挥援疆法官的桥梁纽带作用,不就是我的职责所在吗?”刘靖说,通过深入调研,他发现喀什和广州两地法院在信息化建设和审判经验交流方面存在广阔合作空间。于是,他积极推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法院和疏附县人民法院达成法“智”互联机制。
刘靖(左二)和同事探讨案件。图片由本人提供
刘靖介绍,这一机制整合两地法院的优质司法资源,实现了线上庭审观摩、案例研讨、业务培训等功能,为两地法官搭建一个便捷高效的交流平台。该机制的建立受到广泛关注,被光明日报、新疆高院微信公众号刊发,成为两地司法协作的典范。
为提升基层法官的业务水平,刘靖奔走在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地巡回授课。每到一处,他都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案例,融汇广州的办案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民事审判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破产清积,是新疆法院系统的一项重要任务。广州企业众多,刘靖常年与经济类纠纷打交道,积累了大量工作经验。过去一年间,他多次前往乌鲁木齐、喀什、和田等地进行破产清积指导。在指导过程中,刘靖深入了解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与当地法官共同研究解决方案。通过优化审判流程、加强部门协作等措施,将一年以上长期未结案从223件锐减至26件,破产清积工作初见成效。
认识刘靖的人都知道,他调研写作能力很强,此前撰写的论文屡次在全国获奖。援疆期间,刘靖也将自己的这份“本领”带到了新疆。
“优秀的司法案例和学术成果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刘靖说,他牵头制作新疆法院民间借贷典型案例并向全区发布,为规范民间借贷纠纷审判提供了有益参考。同时,刘靖积极组织和参与案例编写工作,半年时间里向最高人民法院推报入库案例23个,其中3个案例正在修改入库。
在疏附县任职期间,刘靖与受援法院干警彭帆合作的论文获得全国法院系统第三十六届学术讨论会征文优秀奖。
喀什的夜晚终于在21时降临,刘靖打开日记本,留下这样一行字:这段援疆经历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激励我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前行,为法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