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丨在图尔古孙河畔感受绿色发展生命力
2025-05-28 11:54:41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阿拉木图5月28日电 记者手记丨在图尔古孙河畔感受绿色发展生命力
新华社记者苟洪景
在阿尔泰山脉北部,哈萨克斯坦境内东哈州的丘陵地带,针叶林沿山势起伏绵延。苍翠之间,图尔古孙河湍湍流淌。5月,这条在当地人口中“难以驯服”的河流迎来春汛。
这是5月8日在哈萨克斯坦东哈州拍摄的图尔古孙水电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任滋 摄
“现在正值汛期,是图尔古孙水电站发电量最大的季节。”中交集团中国水利电力对外有限公司(简称水电对外)哈萨克斯坦分公司副总经理孙鹏告诉新华社记者。
图尔古孙水电站由水电对外承建,2017年1月动工,2021年7月投产发电,是中哈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携手合作的重要项目。为了这个项目,孙鹏和同事们在这片人迹罕至的山林地带奋斗了4年半。
这是5月8日在哈萨克斯坦东哈州拍摄的图尔古孙水电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任滋 摄
“装机容量2.49万千瓦,年均发电量7980万千瓦时,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2万吨。”作为水电站建设期的工程部主任,孙鹏对项目数据如数家珍。“图尔古孙水电站弥补了东哈州阿尔泰地区一半的电力缺口,有力推动了当地绿色低碳转型。”
言谈之间,一只蜜蜂从孙鹏身旁掠过,停在不远处的野花上。作为对生态极为敏感的物种,蜜蜂的出现往往意味着空气清新、水源洁净、植被茂盛。东哈州因出产蜂蜜而闻名,水电站周边也有不少养蜂户。
这是5月8日在哈萨克斯坦东哈州拍摄的图尔古孙水电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任滋 摄
“我外出查看周边情况的时候,看到过熊、马鹿和狐狸。”图尔古孙水电站现场调度员涅波米亚什奇说,“附近山里的野生动物可不少,前一阵还有一只马鹿来到我们库房门口,逗留了很久。”
图尔古孙水电站机房采用蓝色外表涂装,如同一枚蓝色珐琅镶嵌在群山之间。“图尔古孙水电站最大的特点就是环保。”水电站业主方总经理马克苏特说,“哈萨克斯坦近年来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我们正是在不破坏生态环境、不牺牲美丽风光的前提下,推进水电站的建设和运营。”
这是5月8日在哈萨克斯坦东哈州拍摄的图尔古孙水电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任滋 摄
为了保护周边原始森林的完整性,团队将环境保护融入工程全生命周期,施工伊始就决定将作业区压缩至电站南侧150米范围内;对所有工程车辆定期检查,确保尾气排放达标;建立沉淀池处理施工废水,水质符合II类水标准才允许排放。
得益于中哈两国建设团队的严苛环保标准,野生茴鱼、哲罗鲑等珍稀冷水鱼在图尔古孙河健康繁衍。
这是5月8日在哈萨克斯坦东哈州拍摄的图尔古孙水电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任滋 摄
涅波米亚什奇带记者走进中控室,大大小小的屏幕实时显示水电站运行情况,其中不少画面监控的是水轮发电机组——两大一小三台发电机,是整个水电站运行的“心脏”。他介绍说:“我们很少使用注油装置,油污染风险几乎为零。为确保这一点,我们从未中断巡视监测。”
从保护生态环境到推动技术协作,图尔古孙水电站展现了跨国合作的深度与温度,为更多清洁能源项目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案。孙鹏告诉记者,水电对外还将与哈国伙伴继续深化合作,共同建设东哈州其他水电项目,持续助力当地绿色转型发展。
这是5月8日在哈萨克斯坦东哈州拍摄的图尔古孙水电站机房。新华社记者 李任滋 摄
从图尔古孙河畔出发,更多水电项目正在推进,把清洁能源的愿景变为现实,也见证着中哈合作在山川之间不断延展。属于这片土地的绿色发展故事,正在继续书写。
这是5月8日在哈萨克斯坦东哈州图尔古孙水电站拍摄的水轮发电机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任滋 摄
这是5月8日在哈萨克斯坦东哈州图尔古孙水电站拍摄的一台水轮发电机。新华社记者 李任滋 摄
5月8日,在哈萨克斯坦东哈州的图尔古孙水电站,中交集团中国水利电力对外有限公司哈萨克斯坦分公司副总经理孙鹏(左)与水电站现场调度员扎尔加斯·伊谢诺夫交谈。新华社记者 李任滋 摄
5月8日,在哈萨克斯坦东哈州的图尔古孙水电站,水电站现场调度员涅波米亚什奇在发电机层巡检水轮发电机组运行状态。新华社记者 李任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