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未来发展潜力无限”——“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产业振兴 创新发展”院士论坛开幕式侧记
2022年07月19日 01:27:15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谢慧变
盛夏时节,万物丰茂。
正当新疆人民沉浸在习近平总书记来疆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的鼓舞和喜悦中时,又一桩“喜事”接踵而至。
7月18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产业振兴 创新发展”院士论坛开幕,百余名院士专家齐聚乌鲁木齐,围绕新疆能源化工、数字经济、水资源利用、卫生健康等领域,通过主题报告、圆桌论坛、现场研讨等方式,谈感受、说问题、提建议、话合作……共同为新疆未来发展把脉会诊。
7月18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产业振兴 创新发展”院士论坛在乌鲁木齐举行。图为论坛现场。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秦梅花摄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中国科学院原院长白春礼这样形容自己多次新疆行的感受,“这次来新疆,更加感受到新疆迎来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很是震撼。”
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认为,近年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显著成就。
资源优势突出、区位优势独特、发展机遇前所未有……成为活动现场的高频词汇,参会者普遍认为“新疆未来发展潜力无限、大有可为。”
成就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吸纳就业能力。
面对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来自全国各地的院士、专家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来到企业、高校等地分组调研,群策群力,共商产业振兴,共谋创新发展,共同为新疆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才能迎来更大的发展。
7月18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产业振兴 创新发展”院士论坛在乌鲁木齐举行。图为论坛现场。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秦梅花摄
作为院士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22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行”恳谈会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邓秀新列举了新疆发展绿色高效农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水肥一体化技术不到位、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
中国工程院院士邓铭江提出了水资源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大规模节水灌溉改变了农田水盐平衡状态,“滴灌无排”导致了新的盐碱化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龙德提出了新疆煤炭及战略性矿产绿色高效开发存在技术瓶颈问题……
发现问题是第一步,解决问题才是关键。院士专家根据调研实际,给出了具体建议。
邓秀新认为,发展绿色高效农业,要扎实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工程和农艺措施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积极开展微咸水利用试验示范,变废为宝;邓铭江提出要实现节—畜—调—管统筹治理,才能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孙龙德建议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多组分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充分利用,加快关键技术攻关,提升规模化、智能化和无人化勘查和开采技术水平等。
活动现场,既有亮人眼球的前沿科技,更有接地气的指导意见,让参会人员直呼“过瘾”。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管委会主任、区长丁志军用“大开眼界”来形容自己的感受。
“此次院士论坛活动为我们带来了启发和思路,下一步要积极对接、跟进,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加大创新力度,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为新疆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贡献力量。”丁志军说。
风鹏正举势如虹。新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创新发展的美好图景愈加清晰,未来步履将更加坚定有力。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