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万亩戈壁地 今朝精品葡萄酒之都——巴州焉耆盆地葡萄酒产业发展综述
2023-06-06 18:13:53 来源: 巴州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巴州按照规划引领、巩固优势、培育品牌、提升品质、延伸链条、融合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葡萄酒+”融合发展新模式,初步形成了天塞酒庄、新疆乡都酒业有限公司、中菲酒庄、新疆芳香庄园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规模化企业和精品酒庄集群,生产的葡萄酒斩获多项国际大奖,蜚声中外。
天塞酒庄实景图。
在5月22日结束的2023(新疆·昌吉)“一带一路”国际葡萄酒大赛上,焉耆盆地产区共有44个酒品获奖,其中大金奖4个、金奖20个、银奖20个,标志着巴州焉耆盆地的葡萄酒如日中天,引领着葡萄酒产业的新风向。
昔日的焉耆回族自治县七个星镇东西戈壁、博湖南山戈壁区、和硕和静戈壁区,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荒漠石头滩。
1998年,这片戈壁石头滩上栽下了第一棵葡萄苗;25年后的今天,微风吹动葡萄的枝叶和藤蔓,昔日荒芜的戈壁滩变为万亩葱郁的葡萄园,几十家酒庄酒堡悄然耸立,让焉耆盆地散发出迷人的醇香。
焉耆盆地位于天山南麓,地处北纬42°03′-42°06′,与法国波尔多纬度相同。紧邻博斯腾湖的和硕县及焉耆回族自治县,属中温带荒漠气候。这里平均海拔约1100米,年日照时数3128.9小时。天山雪水融化而成的开都河与大巴伦渠古河道由西至东南穿过,滋养着这片酒庄集群产业带。
戈壁荒滩上崛起绿色产业
说到巴州的葡萄酒产业,就要提及李瑞琴。1997年,李瑞琴了解到焉耆盆地与世界著名葡萄酒生产地法国波尔多同在一个纬度上,便产生了一个种植酿酒葡萄、酿造中国最优质葡萄酒的梦想。从此,这片沉寂的戈壁荒滩开始有了绿色和希望。
李瑞琴回忆说,1998年,开荒的第一年,资金紧张、劳力奇缺,当时的县委书记筹集资金帮她采购了第一批葡萄苗,并组织劳动力帮助栽苗。5年后,那片在戈壁上建起的葡萄基地已初具规模。2002年4月,中法合资的新疆乡都酒业有限公司诞生在焉耆回族自治县七个星镇的戈壁滩上,年产葡萄酒3000吨规模的酒厂拔地而起。当公司酿出的第一批葡萄酒获得品质认可后,企业家们跟随新疆乡都酒业有限公司的脚步开始种植酿酒葡萄。自此,巴州开始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
2009年,葡萄酒产业被列入巴州的经济发展规划中。巴州党委、州政府于2015年成立了自治州葡萄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率先在全疆成立了葡萄酒产业发展局。同时,焉耆回族自治县成立了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和硕县成立了葡萄酒办公室,设立专门组织机构给予葡萄酒产业全面扶持。
25年来,焉耆盆地葡萄酒产业走过了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的历程,已发展成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酿酒葡萄生产基地之一。
目前,焉耆盆地有酿酒葡萄12万亩,吸引了40家葡萄酒生产企业入驻,总设计加工能力8万吨,初步形成了焉耆东西戈壁产区、和硕产区、博湖南山产区、和静产区4个酿酒葡萄子产区,成为新疆四大葡萄酒产区之一。2022年,焉耆盆地葡萄酒产区生产原酒0.82万吨,实现工业生产总值6.9亿元。
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
近年来,焉耆盆地产区葡萄酒生产企业加大投入,研发新型产品,延伸产业链,丰富产业形态,提高了产业附加值。
新疆乡都酒业有限公司早在2010年便开始构建酿酒副产物精深加工的生产与技术体系,开发研制出了葡萄籽油、保健食品和化妆品三大类延伸产品。公司的近二十项专利涵盖了葡萄从防寒埋土到把葡萄籽提炼出葡萄籽油、壳仁分离、提取膳食纤维粉、从葡萄酒泥中提取原花青素等,实现附加值的最大化,更坚定了公司全产业链发展的战略。
该企业创新产品如昙花干红葡萄酒,广受消费者赞誉,引领了国内二氧化碳浸渍法新鲜型干红的新风尚;葡萄籽提取物硬胶囊、银杏叶葡萄籽提取物软胶囊通过了自治区新产品鉴定;一种脂溶性原花青素的制备方法拓展了葡萄籽提取物的使用范围,拓展了市场发展空间;一种新型、实用的炼油排渣装置解决了生产的实际困难,提高了工作效率。
天塞酒庄采用当日采摘的新鲜葡萄叶,洗净后放上厨师团队搭配的调味料,便成了夏天一道美味可口的“凉拌葡萄叶”菜品,荣获“新疆名菜”的荣誉;除此之外,使用新鲜葡萄叶包粽子,让粽子别有一番清新的滋味;发酵之后的葡萄皮渣、果梗加工制作成羊饲料。秋天,羊群直接进入葡萄园吃葡萄叶,而代谢的粪便直接施肥到土壤中,形成葡萄园的生态循环。
近年来,巴州按照规划引领、巩固优势、培育品牌、提升品质、延伸链条、融合发展的原则,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提高产量,控制水平,积极探索“葡萄酒+”融合发展新模式,有效放大了葡萄酒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巴州逐步形成了以乡都、芳香、天塞、中菲庄园品牌为代表的焉耆盆地酒庄群。焉耆盆地葡萄酒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品质均有较大提升,工业化装备水平达到我国行业先进水平。在2019年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上,焉耆盆地被国家农业部评定为全国有机农业(酿酒)示范基地。焉耆盆地葡萄酒产区被授予“世界美酒特色产区”称号,连续两年被行业杂志RVF评为“年度明星产区”。
品牌影响力强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多年来,焉耆盆地的葡萄酒产品影响持续提升。据统计,巴州葡萄酒产品在国内外权威大赛中累计荣获国家级、世界级大奖517项。全国35家通过“中国葡萄酒酒庄酒”商标审核的企业中,新疆占10家,其中巴州占7家。2022年世界葡萄酒大赛评审中,巴州国菲酒庄喜提金、银、铜奖;2022年第29届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和Decanter世界葡萄酒大赛中,天塞、中菲、国菲、瑞峰酒庄13款酒分别获得金、银奖,进一步彰显了焉耆盆地葡萄酒产区的实力。
焉耆盆地40家酒庄通过“公司+基地”“公司+农户”现代农业种植管理经营模式,传统的酒庄逐步转变为集种植、酿酒、品酒、观光、休闲、娱乐、体验、居住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葡萄酒企业,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葡萄酒产业呈现出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态势。10家酒庄被评为自治州级工业旅游示范点,4家酒庄评为国家3A级旅游酒庄,3条线路入选自治区葡萄酒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葡萄酒+旅游”呈现出二产发展连接一产带动三产的综合效应。
进入夏季以来,焉耆盆地各酒庄纷纷推出避暑生态游,让游客感受绿藤缠绕的葡萄庄园和独具特色的民宿。
新疆乡都酒业有限公司整合种植、酿造、保健品生产等各种资源,打造了集水果采摘、劳动体验、垂钓烧烤于一体的酒庄旅游、生态康养基地。乡都忆里民宿位于乡都酒堡内,客房均按照精品酒店的标准建设。从装修风格到陈设,避免了传统酒店给人千篇一律的印象,非常柔性,让人体会到葡萄酒不仅是产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此外,该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健康科技体验馆,将葡萄产业链养生保健的科技理念,通过文案、展板和声光电的高科技手段展现出来,让游客充分了解葡萄相关产品健康养生的原理。
天塞酒庄打造的现代化田园观光式综合酒庄,配套休闲娱乐服务设施完善,不仅有骑马、垂钓、自助户外烧烤、沙滩摩托车骑行等娱乐项目,还有影视厅、卡拉OK厅、室内高尔夫球室、茶室、棋牌室、美容室、医务室。酒庄景色宜人,有草坪、人工湖、有机果菜园、珍禽乐园,霍拉山近在眼前,特别适合全家人前去休闲度假。
近年来,天塞酒庄已开发数条周边精品游文旅路线,每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游客3万多人次,不但宣传了企业品牌,而且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目前,天塞酒庄推出马术表演、鲜食葡萄采摘、丰收季篝火晚会、葡萄酒品鉴、民族歌舞表演、葡萄园垂钓、个性化葡萄酒标制作等数十个旅游产品,来自旅游业的收入占酒庄总收入的20%。焉耆盆地的酒庄旅游已成为巴州旅游产业的一个亮点。
(巴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