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越天山 感受高质量发展的脉动

2023-07-05 16:54:23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魏永贵

  风吹沃野,棉苗挺立,尉犁县“无人农场”远程遥控的植保无人机在空中悬停,传递着丰收的期许;大漠长河,绿染黄沙,且末县治沙基地130米长的喷灌悬臂,每7小时画出一个绿色同心圆;吐鲁番盆地2000多年历史的坎儿井,天山雪水汩汩流淌,浇灌着绿洲10万亩良田;蓝天丽日下,伊吾县泛着钢铁色泽的大型煤化工生产装置鳞次栉比,在大地上展开一幅现代工业发展的画卷……

在吐鲁番市高昌区,流淌千年的坎儿井至今仍然浇灌着良田(资料图)。兰生文摄

  6月中旬,“新疆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大型全媒体主题采访团走进东疆片区吐鲁番市、哈密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实地调研采访三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经验亮点、措施成就。跨越东天山,行程三千里,在工厂车间的机声轰鸣、田野阡陌的一派绿意,以及旅游景区的笑容歌声中,采访团用笔和镜头记录了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一幅幅奋进的画面。

  干劲足,东疆处处热潮涌

  走进吐鲁番,40多摄氏度的高温让人感受到了“火洲”的热情。

  比气温更热的,是吐鲁番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干劲。

  ——千年“热烦恼”变成现代“热经济”。火焰山旁建起了汽车检测中心试验场;疆内外农业院校、科研机构来吐鲁番开展农作物高温试验;沙疗产业、设施农业红红火火。

  ——林果业贴上旅游标签。葡萄产业向酿造、旅游、服务等领域多点开花,“吐鲁番的葡萄”文化味更浓、含金量更足、品牌力更强。

  ——“工业吐鲁番”形象越来越清晰。硅基产业向年产值300亿元冲刺;煤电煤化工产业项目接连落地;风电光伏装备制造业方兴未艾;油气当量实现增储上产。

  “今年一季度,吐鲁番市地方生产总值实现126.4亿元,增长9.8%,增长速度进入全疆第一方阵。”吐鲁番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汤红杰说。

吐鲁番市鄯善工业园区新疆(鄯善)硅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合盛硅业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图景(资料图)。鄯善工业园区管委会供图

  跨越天山,东疆处处春潮涌。

  “哈密市正在全力向建设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典范城市、西北五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城市等目标迈进。”哈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文郁说,当前,哈密市现代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六大主导产业发展齐头并进,“哈密市已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我们充满信心。”

  6月的巴州,瓜果飘香,麦穗饱满,棉苗茁壮。库尔勒上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化纤、烯烃、化工高端新材料等产业项目建设正酣;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各工业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忙;若羌县新材料产业园区内,硅基锂基新材料产业链一体化项目稳步推进;轮台县胡杨林公园、尉犁县罗布人村寨等景区游人如织。

  “我们将坚定扛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责任,踔厉奋发、实干笃行,带领各族群众扬特色产业之优势、固农业发展之根基、增有效投资之动能、优营商发展之环境、补民生建设之短板,走出一条具有巴州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巴州党委书记任广鹏说。

  产业兴,科技创新增动能

  国内第一套10万吨级煤基甲醇—醋酸制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项目工业示范装置、国内首台焦炉煤气制乙二醇工业装置、国内首台低温甲醇洗VOCs(易挥发有机化合物)尾气热能综合利用装置……

  自治区提出的“八大产业集群”建设目标中,加快发展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集群是其中一项。走进哈密市伊吾工业园区淖毛湖循环经济产业园,煤化工产业的一项项“第一”令人惊叹。

6月20日,哈密市伊吾工业园区广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40万吨/年焦炉煤气制乙二醇项目厂区。刘亚辉摄

  哈密市是我国重要的煤制油气基地,在科技助力下,煤化工产业每年“吃掉”的煤炭达3070万吨。

  在哈密,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的应用,成为推动现代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为加快新技术研发和应用,我们成立了新疆钛基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开展科研项目32项,投入科研经费超过5000万元,申请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20项,新增授权发明专利2项。”位于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新疆湘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位居全国前列的钛及钛合金新材料生产企业。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向阳介绍,2022年,该公司海绵钛产量位居全球第二、全国第一,钛材产量位居全球第三、全国第二。

  科技创新,不仅为工业企业发展增强了动能,在现代农业发展中也大显身手。

  6月,正是棉秆拔节生长的季节。巴州尉犁县,由巴州极飞农业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3000亩无人化“超级棉田”里,一株株棉花苗齐苗壮,绿意盎然。

  从2021年至今,在母公司“广州极飞”的科技成果支持下,巴州极飞农业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在“超级棉田”实施了一系列先进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农业技术:

  “棉麦分播”制造“微型防风工事”防风灾;基于物联网设备监测到的棉田环境数据,实现病虫害预警、全程飞防;遥感无人机巡田,生成除草作业处方图,杂草防治率达98%;基于遥感无人机的高效调控技术,可在一天内完成3000亩棉株的株高监测;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确保整体水肥施用均匀度,并实现精准减量减施……

2022年11月,巴州尉犁县“超级棉田”喜获丰收,管理者艾海鹏(左)和凌磊手捧新棉留影(资料图)。汪志鹏 摄

  “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每一株棉苗棉株的数据都记录在案,每一个地块都可以实现精准管理。2022年,‘超级棉田’收益近300万元。这就是智慧农业的力量。”“超级棉田”的管理者艾海鹏说。

  竞风流,奋斗模样最动人

  在尉犁县托布协草原修复中心,宽达60米、每块面积一平方米的草方格沿着路基伸向远方。草方格正中,一株株罗布麻幼苗迎风摇曳。

  “这些草方格,是我们中心的职工们用芦苇扎好后,再用铁锹一脚一脚踩进沙中的。”尉犁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艾力克木·哈斯木说。

  站在沙丘上,眺望直接天际的草方格,不禁对这里的人们肃然起敬。

  托布协草原修复中心距离尉犁县73公里,接近沙漠腹地。2022年,中心职工在沙漠中战天斗地,克服干热风、沙尘暴等种种困难,种活了1.1万亩罗布麻,今年计划种植面积达1.3万亩。

  “尉犁县有160万亩野生罗布麻,目前,罗布麻花蜜、罗布麻茶、罗布麻纤维等系列产品正在形成产业化。我们把防沙治沙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今后的沙漠,就是我们高质量发展的宝库。”艾力克木·哈斯木说。

6月23日,工作人员在尉犁县托布协草原修复中心查看罗布麻长势(资料图)。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蔡增乐摄

  阻击沙漠,进军沙海,且末人已经奋斗了几十年。

  “在沙漠中植树,我们一干就是一整天,眼睛里、嘴里、耳朵里、鼻孔里全是沙子。”在且末县城东防沙治沙基地梭梭林中,且末县林草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卡米力江·吐尔逊回忆着20多年来植树的情景:“不管条件多苦,都没有人抱怨。且末人说,绿色太珍贵了。”

  “我们早就知道沙漠植树很难,但是我们还是来了。”在这个治沙基地,有一片“老兵治沙生态林”,由田野、张宏等10位退役军人历时5年建成。

  林地有上万亩,种植了胡杨、红柳、梭梭等十几类沙生植物,成活率85%以上。老兵们说,在军营里,他们是钢铁长城的一部分;退役后,他们还要在沙漠里建起新的“绿色长城”。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王荣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