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海鲜为何频繁“跳”上餐桌?台州“鲜生”阿拉尔“寻鲜”

2023-10-16 17:30:13    来源: 潮新闻

  今年以来,新疆盐碱水养殖隔三岔五霸屏流量端,在阿拉尔,南美白对虾、海鲈鱼、石斑鱼不断跳上餐桌,成为新疆本地市民、外来游客不一般的新疆海鲜佳肴。

  “新鲜”,在这里成了一个美妙的名词。对于盐碱水养殖,这里有需求,这里有商机,这里还有情怀。10月11日,台州市援疆指挥部邀请浙江台州、宁波、杭州等地的10人考察团来阿拉尔,进行为期三天的新疆盐碱水养殖投资考察。

  这批“台阿鲜生”,有养殖三门青蟹的高手,有养殖石斑的老手,有专攻设备养殖的、水产加工的、线上营销的,还有一位援疆科技特派员,专攻水产养殖技术攻关。3天里,他们马不停蹄,边走边思考,步履间构思生态盐碱水养殖项目落地事宜。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浙江省首批援疆科技特派员舒妙安表示:“我们作为省里首批科技特派员,这次带过来有三家企业,通过台州援疆指挥部大力地帮忙,利用企业的资金和实力到这里投资开发,带动当地乡村振兴。”

  “这边的盐碱度是多少,冬天水底温度最低多少,结冰期多久?”在十四团金杨镇,盐碱水养殖投资考察团一行围绕在硕大的天鹅湖畔,看着水面上不断跳跃的鱼儿,提出一个个问题。

  十四团引进来大棚和设施工厂化两种模式养殖南美白对虾,在陇达水产养殖公司,年轻的技术专家随手网上白对虾,抑制不住兴奋向来客宣传,“我们的虾养成功了,产量还不小,市场上反响很不错,客商争相上门采购呢。”

  在十二团南口镇10连,看着连片的标准设施大棚,目测着打捞上来的鲈鱼,考察团连声道:“非常不错,这里的盐碱度很适合,基础条件也好,可以尝试合作试养。”

  在十六团,考察团先后看了不同规格的渔业设施大棚,在观看了蟹稻共生养殖基地后,不断地竖起大拇指。“想不到,想不到,在大漠边陲,还能养出这么高品质的大闸蟹,还有有机稻,了不起。”夸赞之余,考察团成员有的“自顾自”开始走动开了,有的拉住养殖户不断询问,有的去采集水塘里的水样、检测水质,有的查看正在建设的渔业设施……

  在八团阿拉尔明东智慧渔业公司,来自宁波的设施渔业客商对正在建设的智慧渔业养殖点很感兴趣,“这个孵化基地高标准、高起点,可以养殖高标准的标苗,可以示范引领,带着阿拉尔渔业养殖一起发展,意义很大。”

  在交流对话中,阿拉尔渴望学习、期盼招引合作。在各个点位,连队职工主动上前踊跃提问,把养殖的疑惑、本地的资源,全掏出来交流。考察团对来阿投资展现了浓厚的兴趣,不断询问相关要素条件、落地政策,积极回应相关问题,提供经验建议。

  中组部、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产业带头人,三门县农创客发展联合会会长,三门县山之恋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毛玲君说:“阿拉尔这是一片养殖青蟹的处女地。我们三门人有着青蟹的‘铁钳精神’,咬住目标不放松,锲而不舍。奔着让‘一只青蟹影响一座城’的思路来考察,回去后我们会做一个市场调研。计划在阿拉尔市投资养殖2000亩水域青蟹,打造盐碱水养殖产业园。”

  “新疆太大了,盐碱水非常不错,大家可以来看看。”23时55分,考察团成员在微信群邀请更多人士前来考察。

  “今后,援疆指挥部要积极引进龙头企业、高端人才,发挥能人效应,带动师市更多职工群众发展水产养殖致富。希望通过援疆力量,两地在盐碱地水产养殖上加强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携手推动两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盐碱地水产养殖贡献力量。”台州市援疆指挥部产业发展与就业促进组组长陈清荣说。(通讯员 卿朋 汪昱丞)

[责任编辑: 廖映月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