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戈壁要产业!莎车县万亩戈壁变身亿元蔬菜基地
2025-04-15 22:51:49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4月12日,在莎车县戈壁产业园,吐尔逊尼牙孜·麦麦提尼牙孜(右一)和乡亲们挥手送别前来参观的嘉宾。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蔡增乐摄影报道)在新疆莎车县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戈壁滩上,一片银色的温室大棚群如波浪般延展,昔日“风吹石头跑”的荒原蜕变为占地1.2万亩的现代化农业园区。莎车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阿卜力米提·阿巴斯在4月15日的采访中介绍,通过“向戈壁要产业”的创新实践,戈壁产业园已带动1200余名农民实现稳定就业,季节性用工规模达5000人,年蔬菜总产量突破3万吨,成为乡村振兴的戈壁样本。
“双结对”机制激活技术引擎,戈壁滩上育新芽。莎车县立足戈壁光照资源优势,以“统一规划、规模发展”为理念,高标准建设3956座温室大棚、15座连栋拱棚及育苗中心、储菜窖等配套设施,配套水电路气、612套公租房,形成集种植、仓储、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为解决技术瓶颈,园区创新“双结对”帮扶模式:从山东聘请的9名技术员与本地种植户结对指导,通过“白天棚内实操+晚间课堂培训”,让农户种植技能和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双提升”。吐尔逊尼牙孜·麦麦提尼牙孜便是受益者之一,他说:“我和妻子种了4年大棚,年收入稳定在8万元,买了车,今年还打算在县城买房。”
在莎车县拍摄的戈壁产业园一角(2022年6月20日摄)。
多元就业体系构建“造血”机制,荒滩变身“聚宝盆”。产业园构建“承包种植+企业就业+园区聘用+自主创业”四元就业体系,通过大棚承租费用确权分红机制,让脱贫户共享收益。配套建设的职工宿舍、子女就近入学保障等措施,让“以业稳岗、以家筑园”成为现实。农民吐尔逊尼牙孜说:“以前靠打零工收入不稳定,现在在园区种大棚有可观的收入,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产业链延伸打通出疆通道,戈壁蔬菜端上千里餐桌。依托上海援疆资源,莎车县建立“企业+农户+订单”模式,利用临空经济优势搭建“航空+冷链”物流体系,年均向上海、乌鲁木齐等地供应1.35万吨蔬菜。配套保鲜仓储设施,形成“生产—加工—销售”闭环,带动农户人均增收15%以上。如今,产业园年产蔬菜达3.6万吨、产值超亿元,特色农产品正通过绿色通道走向全国市场。
从“风吹石头跑”的戈壁滩到“四季有菜、季季有收”的产业园区,莎车县以创新思维破解“就业难”,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更为书写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戈壁答卷。这片曾经荒寂的戈壁,正以蓬勃的生命力,托起农民稳稳的幸福。
在莎车县拍摄的戈壁产业园一角(2022年6月20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