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害”变“水利” 戈壁变绿洲——探访全疆首个高盐矿井水绿化造林示范工程
2025-04-26 15:07:29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魏永贵 通讯员 郭子毅
4月24日,哈密大南湖戈壁热浪蒸腾。这片毗邻罗布泊的荒原,是人们印象中典型的荒芜之地。
车辆在哈密至罗布泊公路上疾驰,车轮扬起的沙尘在道路两侧弥漫,喧嚣的城市逐渐被甩在身后。骄阳下,遍布砂砾的戈壁滩显得广袤无垠。
一个半小时后,车辆拐上一条无名公路——这是徐矿集团哈密能源有限公司自建的矿区专用路。沿路前行20分钟,眼前景象突变:大片白刺、梭梭、红柳突兀出现;高大的厂房、煤仓矗立路端;稍远处,火电站冷却塔喷吐的白色蒸汽在蓝天中化作丝丝云朵。
这里已是戈壁深处,沙土泛着白碱,空气燥热干燥。细看之下,一行行灌木根部铺设着滴灌带,纤细透亮的水流不知疲倦地浸润着土壤。
“这些水来自地下,高盐矿井水经处理后用于绿化,是这片植被的生命之源。” 徐矿集团哈密能源有限公司环保部部长时均亮解释道。
4月11日,徐矿集团哈密能源有限公司厂区,“百果园”小拱棚内的哈密瓜、西瓜幼苗即将破土而出。郭子毅 摄
戈壁深处鸟飞鱼跃
徐矿集团哈密能源有限公司的煤矿、煤仓、办公楼、宿舍楼、水处理厂等设施集中分布,厂区开阔整洁,地面少见尘土,气温也比戈壁滩凉爽几分。
“小环境的改善,得益于厂内外的绿化建设。”时均亮说,厂区外2213亩绿化地已在戈壁中形成“绿岛”。
站在绿地观景平台远眺,成片梭梭林、红柳随风摇曳,成行的白刺等沙生植物点缀着点点绿意。灌木丛中,鸟儿不时腾空振翅;不远处的人工湖上,白鹭翩跹起舞。
厂区内,除道路、楼宇周边的绿化带,还有一片“百果园”,种着苹果、红枣、香梨、杏子;几块地膜覆盖的田地里,哈密瓜、西瓜幼苗即将破土。
“这是职工参与种植的。每年七八月份丰收季,我们会举办丰收节,大家一起摘瓜果、品美食,已是惯例。” 时均亮介绍,今年果树瓜苗长势良好,预计7月上旬举办丰收节。
“我们还有一个鱼塘,周末职工可以钓鱼。”该公司环保部部长助理韦日忠补充道。
鱼塘位于新建小公园旁,毗邻健身步道与草坪。数百平方米的水泥池中,受惊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大的足有一尺多长。
“有水就该有鱼,鱼是我们放养的,定时投喂,长得不错。”时均亮说,厂区远离城市,建鱼塘既丰富职工生活,也展示企业的生态理念与绿化成果。
4月11日,徐矿集团哈密能源有限公司矿井水处理厂内,经过处理的高盐矿井水清澈透明。郭子毅 摄
“甘泉” 是这样诞生的
绿化的关键在水。为做好 “水文章”,徐矿集团哈密能源有限公司下足了功夫。
大南湖五号煤矿开采过程中伴生大量矿井水,原设计水处理设施的日处理能力为2000立方米,但实际涌水量远超设计值,原有设施难以满足需求。公司立即追加投入,将日处理能力提升至10800立方米,保障了正常生产。
然而,新的挑战接踵而至。大南湖戈壁毗邻罗布泊,土壤含盐量高,加之千百年盐分累积,形成数米厚盐壳,地下水矿化度普遍较高——该矿地下水平均含盐量达每升16克。高盐矿井水成为生产与生态的双重 “拦路虎”。
2019年,该公司投资1.6亿元新建矿井水处理厂,采用“混凝沉淀+过滤+一级反渗透+ED电渗析”工艺,对高盐矿井水进行沉淀、浓缩、除盐深度处理。夹杂粉煤灰的乌黑矿井水在沉淀池、过滤池、反渗透和电渗析车间“走”过一遍后,变得清澈透明。
“最后一道工序产出的水可达直饮标准。”水处理厂运维负责人马文介绍,处理站每小时处理450立方米矿井水,淡水回收率达90%。脱盐后的淡水,一部分用于企业生产与绿化,另一部分供给周边电厂,实现高盐矿井水 “全利用、零排放”。
4月11日,在徐矿集团哈密能源有限公司绿化基地,该公司环保部部长时均亮介绍总体绿化情况。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魏永贵摄
攻坚克难 植绿有成
解决水源后,大规模绿化提上日程,但在高盐环境中种树谈何容易?
大南湖区域地表土壤平均每千克含盐量超过100克,普通植物难以存活;盐分遇水溶解易形成空洞,导致植物根系腐烂;戈壁春夏秋三季的干热风更是植物“天敌”。
“公司与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合作,组建联合攻关组,对水质、土壤进行135次采样分析,提出‘以盐治盐’方案,筛选出梭梭、红柳等10种耐盐先锋植物。”韦日忠回忆,2022年,团队先开展50亩试验,通过调控滴灌流量和滴水时间控制土壤盐分分布、在植物根部施用微生物包增强耐盐能力等创新技术,成功破解高盐土壤栽培、耐盐植物选种等难题。
一年后,试验田植物成活率达52%,达到预期目标。2023年,绿化面积扩大至1500亩,2024年达2213亩。该公司组建了专业维保队,确保绿地长效存续。
“2000多亩绿植吸引了狐狸、野兔等野生动物,白鹭等候鸟连续两年栖息人工湖。”时均亮说,经测算,绿化地年固碳1800吨、阻滞沙尘12万吨,矿区空气优良天数增加了46天。
生态改善激发职工热情,大家自发在厂区种树,“百果园”建设一呼百应,公司的经营发展也驶入了快车道。
2024年3月,徐矿集团哈密能源有限公司大南湖5号煤矿以97.3分的高分通过自治区绿色矿山验收,成为新疆首个“产煤不见煤、用水不排水”的现代化矿井。今年,该公司“高盐渍区矿井水生态治理与资源化利用”项目入选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典型案例库,成为全疆首个高盐矿井水大规模绿化造林示范工程。